月悟法师:关于“即心即佛”的问答


2014/9/4    热度:264   

月悟法师:关于“即心即佛”的问答

 

  ??问:我一直只简单把“即心即佛”的“心”理解为与佛无别的心,相信也有不少居士都和我一样,今您把他解为“即心即佛,不是说凡夫心就是佛心,此中仍有圆修圆证的过程”,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谢谢!另外问一下,您觉得我们这些门外汉有没必要了解这些东西?

  ??答:“即心即佛”的“心”指“凡夫一念妄心”。妄心通过修习戒、定、慧,才能转为佛心。“即心即佛”的“即”含有“关联”义。“即”不能理解为“就是”。凡夫就是佛,还学佛干啥?

  ??凡夫心通过修习止观,才能转为佛心。凡夫心与佛心密不可分,但凡夫心并不等同佛心。门外汉只要坚信汉传佛教高僧大德留下的宝贵言教,当下就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

  ??文化人学佛最大的障碍,就是考证与怀疑。自己无修无证,有什么资格、有什么理由怀疑、不同意乃至否定高僧马祖大师的“即心即佛”圆顿之说?!

  ??[附录]汉传佛教的危机   圣严法师

  ??我们法鼓山,并不是一座寺庙,农禅寺虽是寺庙型态,但是我们的信徒人数登记不多;又比如斋明寺、紫云寺,信徒登记的人数也很少。此外,台湾佛教界几个大团体也都不是寺庙,而是宗教法人团体,称为“某某佛教基金会”,这些怎么统计呢?

  ??再者,所谓“寺庙”也包括了一贯道、道教在内,其中又以道教居多,占百分之七十八点四;佛教其次,占百分之十九点九一。在比例上,佛教的寺院与道教的民间信仰仍相距悬殊,因此佛教徒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法鼓山这个团体,凡是曾经护持我们,有过一次捐款的人,便视为我们徒,目前约有五十五万人,但其中在我们道场皈依三宝的不到二十万人。我们这个团体已经是不错了,那些捐款给我们的信众之中,有的已在其他道场皈依,有的没有皈依。因此,我们听到某某团体已有信众一百万人,某某团体有四百到五百万人,这些数字我是相信的,但并不都是受了三皈五戒的正信三宝弟子!

  ??再就出家人来讲,台湾每年的斋僧大会,北中南都会举办,有的斋僧大会到了四、五千人应供,南部有四、五千人,北部、中部也各有四、五千人,全台加起来有一万五千人。我虔诚祈祷,这些赶斋的僧尼都成为龙象人才的宗教师。我在世界各地行脚,也经常参与各宗教之间的会议,我所看到的佛教宗教师非常之少,汉传佛教的华僧更少,反而是南传、藏传、日本、韩国和越南的出家众都比我们多些,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省思。

  ??从世界各国及各大宗教的角度来看,汉传佛教的危机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却有不少的出家众认为,汉传佛教已经没有希望了,最好赶快学藏传佛教去、赶快学南传佛教去,最好是做喇嘛,或者是到南传佛教重新受比丘戒!试问这样一来,汉传佛教还有前途和未来吗?虽然我曾经讲过:“佛教都是一样的,南传也好,藏传也好,只要他们存在,纵使汉传佛教不存在了,佛教还是住世的。”但是我讲这话的时候,内心是很沉痛的。

  ??汉语系的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的第二祖国、第二母系,韩国、日本、越南以及东南亚的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于包括印尼的佛教,都是从汉传佛教发展出去的。如果我们母系的佛教很衰微,至少也会影响华人海外佛教的前途。

  ??汉传佛教的智慧、汉传佛教的功能、汉传佛教的性质,是最具包容性与消融性的。它赋予了佛教积极住世、化世的精神,所以现在提倡“人间佛教”的,主要是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汉传佛教。这一点,请诸位认识清楚,希望大家对汉传佛教有信心。

  ??——摘自《法鼓杂志》202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人进入高科技的时代,分秒必争,人的身心一天到晚都过着紧张的生活,所以现在患忧郁症的人很多。现在有心理医生,这从前没听说过的。现代人每天生活紧张、忧虑、烦恼,不知不觉就患上了忧郁症。忧郁症是现代所谓的职业病。 忧郁症是怎么造成的?说实实在在的一句话,疏忽了圣贤教育。这是今天新的科学技术教育、功利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家要知道,凡是随顺烦恼习气的,他就有忧郁症,他没有安全感。他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常常生活在恐惧之中。患忧郁症的人,觉得活在这个世间没有依靠,没有一个可靠的人。他知心的朋友一个都没有,你说这个人活在世间多可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