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骧陆:菩提法用 婚姻之礼


2014/9/4    热度:354   

王骧陆:菩提法用 婚姻之礼

 

  经云:婚姻之礼废,夫妇之道苦矣。此婚姻者,由文字起,至成婚大礼告成,乃至白首偕老止,礼皆不可废也。其郑重如此,原因夫妇为人伦之始,由夫妇而家庭,家庭而社会而有国。上以承宗继祖,下以启发后人。此正是对社会服务,对国家尽职;不是放弃家庭,出门做事,为社会服务也。

  夫妇的融合,第一是缘。何以生在同时,而又异地相逢,不是夙缘,决不相会。第二是色。有缘的,不在乎色,也会要好的。第三是爱。爱有小爱大爱之别。小爱是一时形色,有时而衰,靠不住的。大爱是精神,以情意相交,处处体恤怜爱。即有不合处,大皆能原谅退让,便是一生幸福。所以第四是情。但夫妇即是朋友,相处既久,就免不了有所误会,然朋友可以不来往而断绝,夫妇即不能。义之所在,法律上亦不轻许。因义的关系,爱情更可久长。所以情根于义。故第五是义。人而不义,则与禽兽无别。第六是敬。敬是互敬,各尽其礼也。所以第七是礼。

  由今日大礼告成起,至白首偕老止,全仗此同心合作,外系于礼而敬,内感于情而爱。一生幸福,都在双方各自的做法。所以叫做做人不是简单的。彼此遇着快乐的事,勿过高兴;遇着失误的事,勿彼此埋怨;遇着恼怒的事,双方先忍耐一下,过了一分钟,就忘记了。即此无住功夫,就是成佛本钱。所谓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切不可争意气,讲虚面子。各人的脾气,应先预告。切不可因爱而求其同我一样,反致情而不情。凡是误会,都是过爱的反动。所以做男的,勿使女子有怨意。做女的,务使男子得安慰;饮食起居,以及家庭整洁,井井有条,使男子自然向内不向外,感情自然一日好一日;意外的非礼,也自然绝了。

  至于家庭是具永久性的,俭朴方可久长,然不可鄙小。量小者定是福薄。宁可自奉俭,待人不可刻薄,但亦不可滥,这个幸福才能永久。及至宝贵得意时,又切不可骄慢于人,原是昙花一现。譬如一件新衣服,只三天新鲜,转眼旧了。倒是旧的可以穿十年八年。总之,双方要活泼,要漂亮,要仁厚,要合作,才是永久而美满。照此做法,双方感情定好,家业定然兴旺,做事也有精神。即使受点苦,也没有怨言。病痛也少了。生的儿女亦结实了。岂不美满呢!

  这篇道理不是专对你们二人说的。你们要发个大愿,愿普天下的夫妇都得和好圆满,不圆满的要改变作风,同具此幸福。你们先来做个榜样。等到你们的儿孙结婚时,也把此同样的说这一遍,才是真快乐。祝你们永久的夫唱妇随,百年偕老,世世无极。

----------------------------------------------------------------------------------------------------------------

更多王骧陆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一定要学佛。佛是怎么教导我们?佛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完全是以平等心,完全是以慈悲心,一定没有差别。对于一切人,都要慈悲,都要容忍,要能够包容,要能够“和颜爱语”,这非常非常重要。化解内心对人事物的对立与冲突,我们的身心就会协调、安康。古人常讲:“学问深时意气平。”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有涵养;越是有道德的人,越能够包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人不是圣贤,免不了有过失。对于人的过失要能够包容,不要憎恨,不要嫉妒,这非常非常重要!人与人过去生中是有怨来的,“包容”可以把“怨恨”化解掉。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要学会“以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以包容自己的心包容别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