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少春老师:佛教因果观的普及利于社会人心稳定
2014/9/3   热度:1450
佛教因果报应原理是佛教的基础,是影响作用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佛教因果报应的原理历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三世的时空,其力量循环不息,延续作用。由此,佛教建立了五戒十善的理论,认为,行善得善报,作恶得恶报,一切事情皆有原因,一切事情也必有后果。佛教提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做事修行方法。 现代社会,这种因果报应的原理,大家普遍认识不清楚,认为只要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可以功成名就,建立辉煌事业。大家不明白这里面还有一个因果原理,在佛教的认识中,一个人过去世种下了善因,积下了福德,这就成为了一种力量,就会成为在现在世事业成功的原因。过去世种下了多少善因,积下了多少福德,今世就可以得到多少的果报,建立多大的事业。 现代社会的企业家不明白这个原理,不断树立远大的目标,不断的超越自我,实现越来越大的价值。我们看到前面介绍的这些企业家,事业都已经做的很大,还在追求更大的价值,悲剧开始出现了,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断了,心里承受不了,于是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的压力,给家庭社会都造成了很深的负面影响。 如果这些企业家明白了因果原理,懂得了实事求是,适可而止,事业发展要量力而为,就不会走到这一步。如果能够进一步了解布施修福,不断积累扩大自己的善因,那么就掌握了正确的事业观念,福德就会健康的循环起来,事业也会不断的发展壮大。 因此,佛教因果观念的建立推广,对于抚平现代社会焦虑的人心,对于家庭事业的和谐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社会家庭人心的稳定剂。
佛教在线问佛专栏特约顾问、山西小院冉少春居士就本期视点·观点所讨论话题“面对金融危机,佛教可以做些什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内容如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这一生行善,还受人侮辱、受人陷害、受人糟蹋,有没有得善报?有,过去生中许许多多不善的恶报,我们佛门讲“重罪轻报”,报掉了。别人侮辱我们、陷害我们、糟蹋我们、轻贱我们,我们常讲,统统都是替我们消业障。经上讲,我们无始劫以来造的罪业很重,我们真正发心努力修学,还受人糟蹋、被人轻贱,这个罪就报掉了。这个轻贱就是报,换句话说,重罪轻报,所以受人糟蹋、被人轻贱,这并不是一个坏事情。唐朝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他生病,有学生就问他:“您老人家修行有这么好的功夫,一生翻译这么多经典,有这样大的功德,怎么走的时候还生病?”他说那是无始劫以来的罪障,在这一次病痛当中,所有罪障都消除了。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重罪轻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