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感恩师教


2014/9/4    热度:297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感恩师教

   小时候,母亲很节俭,我也被动的不能奢侈。稍长了,开始独立,母亲的约束越来越少,滋长习气的非缘却越来越多,受烦恼心驱使唯增无减,甚至变得形似“败家”。

  偶尔的善心发现,还会念一念母亲的简朴,但马上又生另外的念头,嗳!钱嘛,是靠挣的不是靠节约的来的。

  直到有一天,善知识告诉我“物尽其用,惜的是福,不是财”,我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愚痴与无知。

  小时候,单纯质朴、天真无邪,不知道世上还有另一种感觉叫作忧愁。稍长大点,开始觉知世事无常,太多的无奈。再长大,偶尔听父亲谈佛法,领悟世间无一可爱,心中顿然失去追求的动力,生活变得无力。虽然萌念于善法,而欲独善其身,谈何容易。

  直到有一天,善知识告诉我,虽常念无常厌离世间,却更要懂得勤修善法,精进不懈,把握每一个当下。

  自此以后,我找回了快乐,重拾了曾经的无忧。善知识说“你用美好的心,去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就无限美好,因为那里到处都有我们的善愿”。

  已经不再是小时候,却有了波折,心中充满惶恐。我虔诚祈祷三宝加被,祈愿诸佛、菩萨愍念,终于感得善知识再一次现前,告诉我,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会改变。正因为无常,所以我们才有希望。 从此以后,我深刻认识到了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佛教。

  善知识就是太阳,她照破我心中的黑暗,遣除我心中的疑惑;善知识就是大地,她承载众生的一切好愿,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佛、法、僧是宝,善知识也是宝,在我心中有四宝,她是我的依怙。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释迦牟尼佛在灭度之前,留给后人的遗教,除四依法之外,还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戒”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表现,“苦”是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做的生活示范。生活不要过得太富裕,清苦一点好,为什么?常有出离心,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生活太富裕,对这个世间产生贪恋。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我这个世间还放不下,这世间很快乐很好,还不想去”,机会就错过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