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径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界 相似的近敌
2014/9/4   热度:225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径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界 相似的近敌 佛教传统有一种独特的教导,能帮助我们了解内心的切割和分裂是如何在灵性生活中重复出现,就是所谓“近敌”。近敌是在心中出现的性质,伪装成逼真的灵性体悟,事实上只是赝品,使人与真实的感受分开,而不是联结。 近敌的例子如下。佛陀描述的四种神圣状态为慈爱、悲悯、喜悦和平等心(慈、悲、喜、舍)。这些状态是心的觉醒和开启的标志,但各个状态都有模拟真实状态的近敌,但是出于分裂和恐惧,并不是真诚的联结。 慈爱的近敌是执著。我们都知道爱的关系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执著。真正的爱是一种开放的表达:“我爱本来的你,不带有任何期待或要求。”执著则带有分裂感:“因为你和我是分开的,所以我需要你。”一开始,执著可能很像爱,但渐渐会显明并不是爱,其特征是黏人、控制和恐惧。 悲悯的近敌是怜悯,也会使我们分裂。怜悯是可怜“那些穷人”, 好像自己与众不同,但真正的悲悯是我们的心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共鸣,“我和你共有人生的哀愁”。 感同身受的喜悦(对别人的快乐感到喜悦)的近敌是比较,想知道自己比别人多、少或相同,并未与别人一起欢欣,而有隐微的声音自问:“我的是不是和他的一样好?”“什么时候才轮到我?”这种比较也会制造分裂。 平等心的近敌是冷漠。真正的平等心是在经验当中的平衡,冷漠则是因为害怕而退缩、不关心,这是逃离生活的表现。所以,在平等心的情形下,心是向所有事物开放的,包括喜悦和悲伤之时。冷漠的声音则是退开来说:“谁在乎呢!我才不让它影响我。” 这些近敌都会伪装成属灵的样子,可是当我们将冷漠称为属灵,或是以怜恫回应痛苦时,只会制造分裂。美国文化常教导我们否认自己的感受而表现出坚强、独立的样子,以完美典型和心智的力量为自己制造安全感。如果不认识、了解这些近敌,它们就会成为灵性修行的致命伤。它们所作的区隔无法让我们长时间避开生活的痛苦和意外,却必然会阻碍真实关系中的喜悦和开放的联结。
---------------------------------------------------------------------------------------------------------------- 更多杰克·康菲尔德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回向:我们做了任何的善事,都是有功德的,我们做回向就是自己愿意把做这个善事的功德,用到什么地方的意思。自己的发心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功德如同一滴水,我们要把自己的功德融入到更大的功德海中。我们做回向的时候,要学习普贤菩萨,将做任何善事的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众生,这样就能最大化我们做善事的功德,我们有些人称这种回向为大回向,如果实在不放心,我们还可以做小回向,如可以将自己做善事的功德回向给自己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等等,先做大回向,再做小回向,这样做回向也是可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