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语 佛法的布施
2014/9/4   热度:166
菩提心语 佛法的布施 当我们把快乐带给众生时,我们就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布施可以用任何形式付出,但是尽量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要企望別人的回报或是感激。布施时,想想自己、受施者、所施之物,这三者是因缘和合而产生,一切都是幻化或是在梦境里,沒有所谓真实的存在。能这样思惟,才是佛法的布施。 善待、照顾众生,使之安乐,你是在布施慈心;救济、帮助众生,使之无苦,你是在布施悲心;受人欺负,不加回报,你是在布施宽容;倾听別人诉苦,你是在布施安慰;夸奖別人的优点、善行,是布施他人自信。用功修行,精进念佛,回向給众生,这也是一种布施。 提到布施,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給予金钱或物资等有形物品。不仅如此,奉献时间、体力、智慧等无形的东西也是属于布施的层面。所以佛教布施的含意即是对方有需要,而你适时伸出援手。事实上,布施的深意,对修行者而言,就是放下、舍弃一切。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是透过身边的人来觉察自己。 你的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你对外排斥什么,对内就排斥什么。一般而言,那些我们相处愉快的人,正反映了我们喜欢且接受的内在自我;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则反映了我们不愉快且不接受的内在自我。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