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尊者:心灵的资粮 目录 序言


2014/9/4    热度:268   

阿姜查尊者:心灵的资粮 目录 序言

 

阿姜 查

----------------------

修行的直接方法是去拥有正念sati。

如果有五分钟你没有正念,你便是疯了五分钟。

心灵净化的道路非常简单,不需要解释的太多。

放下一切是非得失,人事物一如本然;

这就是我修行上所作的一切。

----------------------

目录

序言

法的战争

了解毗奈耶——律

维持标准

正确的修行——有规律的修行

正定——在活动中离执

色欲的洪流

智慧的泉源——感官接触

圣者的标准——“不确定!”

超越

佛法教导

----------------------

序  言

  阿姜查法师最具特色的教导之一是他对僧团的强调,并用它来当作一种佛法修习的方法。对于教导在家居士,他的独特才能是不容否认的——无论是单纯的农夫或是大学教授,各行各业的人他都能出色地与之相交流。而他以教导及建立团结的僧团所获得的效果,也明白地显现在环绕着他成长的许多寺院上——既在泰国也在后来的英国、澳洲、欧洲和其他地方;若要使长期的成效被实现,阿姜查预知到在西方国家建立僧团的必要。

  《心灵的资粮》这一本书是他在泰国为僧团开示的集子——在他自己的寺院巴蓬寺以及一些分院,给予比丘僧团、佛教僧侣们的训诫。在家的读者应该谨记这个事实:这些开示并不是有计划性的,也的确不能供作对佛教和禅坐修习的一种入门;它们是寺院的教导,主要涉及出家人的生活形态和特殊状况的问题。在听众方面佛教的基本之知识已是被假定的;以它们在“服从”和“舍离”上的强调,对于在家读者来说,许多的开示便因此看似奇怪甚至令人感到畏缩了。

  对于在家读者,将这些开示时的环境牢记在内心是有必要的——崎岖、简朴、贫困的泰国东北角,是大多数泰国伟大禅坐大师的出生地,也几乎是整个丛林寺院传统的所在地。东北的人是被这种环境磨练成强健朴实且温和有耐心的;也因而使他们成为适合森林比丘生活形态的理想之人。在这种环境中,于小小的厅堂内点着微弱的煤油灯,被聚集一起的比丘们团围着,阿姜查在为他们开示。

  法师的训示通常都在隔周一次的诵戒结束之后,其中内容会视当时情况而定——修行上的松懈、有关对戒条的疑惑,或只是谈到“不开悟”的一些行为。在以简朴和少欲为特性的生活形态中,容易发展成一种自满,因而给予开示以激发勤奋努力是一种经常的事。

  不像大多数西方人所孰知的有系统的教导,这些开示本身都是自发性的省思和训诫。也因此,听众需要当下付予全然的注意力,并在自己的修行上反省,而不是藉由机械的背诵来记忆这些教导,或是以逻辑观点分析它们。依这种方式,听者变得能够警觉自己的缺失,且学习如何尽可能地将老师提供的善巧方式放入精进中。

  虽然主要的用意是为了寺院的住众——无论是一位比丘、比丘尼或沙弥,但有兴趣的在家读者也可以从本书中,无所疑惑地得到许多洞察佛法的修行。而最最起码,也有法师阿姜查个人修行的许多轶事充满书中;这些都能单纯地当作传记题材来读或是当作对修行的教导。这,全都是心灵的资粮!

  从这本书的内容看来,心的训练并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仅指阖起眼睛坐着或使禅坐技巧熟练这么一回事,而是如阿姜查所说的,绝大的舍离!

----------------------------------------------------------------------------------------------------------------

更多阿姜查尊者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 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人总得要觉悟,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没有死,所以学佛绝不忌讳“死”这个字。尤其是印祖,他老人家教人,应该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上,想到“我就要死了”。为什么印祖这样教人?教人提高警觉心,教我们要认真努力修行。人生自古谁无死?夭折跟长寿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桩事情我们总要看淡,不要恐惧,对于生没有贪恋,对于死没有忧惧,这样的人有条件学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