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二节 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衰
2014/9/4   热度:297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二节 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衰 如上所述,净土观念与佛身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佛教学者的净土观念也是随着佛身观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最初盛行的是弥勒信仰,后来弥陀信仰与弥勒信仰发生论争,并取而代之,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天台、禅等宗派与弥陀信仰结合,约自中唐以来,唯心净土观念又日益流行,并成为此后中国佛教净土思想的主导观念。迄至近代,则衍化出人间净土的思想。 中国佛教的弥勒净土信仰始于晋代有关佛典的传译。南北朝时,弥勒信仰就在上层社会和民间流传开来,弥勒菩萨成为先于阿弥陀佛的信奉对象。弥勒净土信仰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是弥勒身份及其境界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弥勒具有两重身份,一是现今还在兜率天宫说法的弥勒菩萨,一是将来下生人间的弥勒佛。与这两种身份相应也有两种胜境,一是上生兜率天的天上胜境,一是下生成佛的人间胜境。 如前所述,弥勒菩萨居住的妙圣而庄严的兜率天,是早期中国佛教学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据载,最早提倡弥勒上生信仰的典型人物是东晋名僧道安(312-385),在他的倡导下至少有包括昙戒在内的八位弟子也都专修弥勒兜率净土。此后在北方地区和江南一带,又都相继有不少追随者。迄至隋唐时代,天台宗人智顗、灌顶,法相唯识宗人玄奘、窥基等著名佛教学者也仍然奉持死后上生弥勒兜率净土的信仰。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就弥勒下生的人间净土描绘说: 其地平净如琉璃镜。……大金叶华、七宝叶华、白银叶华,华须柔软,状如天缯。生吉祥果,香味具足,软如天绵。丛林树华,干果美妙,极大茂盛。……城邑次比,鸡飞相及。……智慧威德,五欲众具,快乐安隐(稳),亦无寒热风火等病,无九苦恼(即九种灾难),寿命具足八万四千岁,无有中夭。人身悉长一十六丈,日日常受极妙安乐,游深禅定以为乐器。〔注释:《大正藏》第14卷,429页上。〕 这是说,弥勒未来降生的人间世界,大地平整,花果飘香,人们健康长寿,快乐安稳。没有水火、刀兵、饥馑等各种天灾人祸。该经还说,当弥勒佛从兜率天下生人间时,大地一派光明,处处五谷丰登,百姓康乐幸福。弥勒将在华严树下三次说法,使广大民众得以解脱。弥勒下生信仰给人们带来了福音,不仅在佛教界,而且还在统治者和下层民众中引发出强烈的反响。如武则天就利用这种信仰,俨然以弥勒化身自居,在改唐为周时,自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就是弥勒。下层民众则利用弥勒下生信仰来造统治阶级的反,他们打着「弥勒下生」的旗号反对隋唐王朝。弥勒信仰的特殊魅力使它得以在当时兴盛一时。弥勒信仰的发展,也使最高统治者敏锐地感觉到了它对自身统治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他们的高度警觉和关注。唐玄宗就颁发了《禁断妖讹敕》,明令禁止「假托弥勒下生」的名义从事各种不利于王朝统治的活动。这一举措给了弥勒下生信仰以沉重的打击。此外,弥勒信仰还遭到佛教内部弥陀信仰思想的不断冲击,在这内外双重压力之下,弥勒信仰也就渐趋衰落了。
----------------------------------------------------------------------------------------------------------- 更多方立天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如果是真干,一定得三宝加持!因为佛所发的愿,没有一个愿是空愿,一定都兑现。佛门里面有一句话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如果你真的想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佛一定不会舍弃你。佛度众生,这个众生无论在哪一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佛眼看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你真正觉悟了,真正需要佛帮忙,他就来了,感应道交,绝对不会空过。佛是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我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自性弥陀;我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来了,自性观音,那怎么会求不到?他怎么会不现前? 就怕你求的心不真,或者夹杂着自私,夹杂着名利,感应就没有,要不然,没有不感应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