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尊者:倾听弦外之音 尊重传承


2014/9/4    热度:574   

阿姜查尊者:倾听弦外之音 尊重传承

 

  该是着手禅修的时候了。为领悟、为舍离、为放下和安住于平静中而禅修罢。

  我过去还是一位云游僧时,徒步行脚、到处探访名师和寻求寂静。我没有四处弘法,倒是去听闻当时各个大禅师的开示。只要是他们所提供的建议,我都虚心领受。即便是年轻或资浅的僧侣向我解说“法”,我亦耐心听讲。不过,我却鲜少参与“法”的讨论,因为我无法理解参与冗长讨论究竟有何用处。只要他们谈到舍离和放下,任何教法我都当下领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舍离、为放下。我们不须做一个熟读经教的人。是日已过,我们不断老去,竟还在追求那不存在的海市蜃楼,却遗失了真实。修习佛法跟研究佛法是有很大差异的。

  对于百千种不同的修行法门,我不曾批评。我们只须了解这些法门背后的目的后,就无所谓对不对了。然而,在我看来,自诩为佛教徒的我们,若不严守出家戒律,终无成就的一天。何以如此?因为我们想忽略道上的重要阶段;掠过戒、定、慧终究是徒劳无功的。若干人可能会告诉你别去执着三摩地(定):“别管三摩地了,只要直追毘婆奢那禅修的慧观就好。”就我来看,若想跳级直追毘婆奢那,会发现终不能成就正道。

  对于阿姜 绍、阿姜 曼、阿姜 通葛拉和阿姜 乌巴里等森林大师的修行方式和禅修法门,千万别舍于不顾。如果我们确实遵照他们的方式修行,便可了解他们所教的正道十分可靠并且真实。如果我们追随他们的足迹,我们的内心将获得真实的慧观。阿姜 绍清净无暇地守持戒行,不曾说过戒律可以省略不顾的话。如果这些森林传统大师各个皆提倡禅修和戒律,那么,基于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就应追随他们的教法。如果他们说该做的,那就做;如果他们说这是不对的,必须停止进行,那就马上停止。我们基于信心而实践,且是以坚定的诚心与毅力来实行,直到我们打从心底洞彻“法”、直到我们即是“法”。这都是森林大师所教导的。他们的弟子皆因追随老师的道迹,彼此见和同解,(源自“六和敬”之身和敬(身和同往)、口和敬(语和无诤)、意和敬(意和同事)、戒和敬(戒合同修)、见和敬(见和同解)以及利和敬(利和同均),意指见解和圣者之知见相同而和敬。)因而对老师心存深刻的敬畏之心和孺慕之情。

  照我说的话去做做看,不妨一试。如果你确实下功夫了,你将能见“法”、证“法”。如果你真的已经着手寻道了,还有什么能阻止你呢?只要用正确的方法:舍离、寡言、知足,并摒弃所有自我意识的观念和见解,就足以对治内心烦恼,乃至断尽烦恼。从此以后,你将能平心静气地听任何人说教——即便他们说的不对;反之,他人说得不无道理时,你当能从容听讲。要这样地审视你自己。我保证只要你放手一搏,就有可能办到。可惜学者们鲜少把“法”付诸实践,即使有,也在少数,真是遗憾。事实上,你打老远来此拜访已相当值得赞叹了。由此可见你内在的力量。若干寺院只鼓励人读书,所以出家人不断地读呀读,读得没完没了,对于必须去除的却不曾蠲除。他们只从字面上学到“平静”二字,但是,只要你真能静下来,一定可以发觉实质意义的东西。你该这样做研究才是。这项研究有实质意义且绝不会变易,能直接贯通你过去的一切所学。如果学者不落实禅修,不过徒具常识却少有领悟。一旦他们将教法落实在修行上,过去所学的道理将昭然若揭。

  因此,着手修行吧!长养这种知见。到森林里来,试一试住在这些小茅蓬里的生活。尝试这种修炼一段时间,亲身体会看看,这比读书还来得有意义。这么一来,你就能与自己对话。审视心的当儿,心仿佛放下了,且安住在它本然的状态中。当心在念头和概念的型态,于这般静止、本然的状态里泛起波动时,“行”(sankhara)的缘起过程于是启动。要相当谨慎留意这道缘起过程,一旦心移动并脱离了它本然状态,表示我们已偏离“法”的修行正轨,落入两旁的苦乐二边,遂而引发这张心理的缘起网络。如果心理的状态是善的,就会造作正确的缘起;如果是恶的,缘起就会是负面的。这些都出自于你们自己的心。

  我要告诉各位的是:贴近地审视心的运作情形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我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快乐地讨论这个主题。一旦你了解了心的运作方式,就会看清这个过程的运作情形,以及它是如何不断地被心的染污所洗脑。我只将心视为一个据点,心理状态则是到这个据点上来拜访的客人。时有张三来叩门,偶有李四来拜访,他们都来到这座游客中心。训练心以觉醒的双眼来观照和觉知它们,才是你们看顾自心的良方。只要有访客拜至,挥手驱离他们。如果你不准它们进门,它们要坐哪儿呢?这儿只有一张椅子,而你就坐在上头。就耗一整天的时间在这儿上罢。

  这就是佛陀坚定、不可动摇的觉醒;守护着心。你就坐在这儿,打从你自娘胎出世以来,每一个曾叩门的访客如今纷至沓来。不论它们来访得多频繁,终还是得到这同一点上。逐一了解它们全部罢。佛陀的觉醒,坚定不为所动地在此坐镇。这些访客长途跋涉至此,却想伺机以各种方式来影响、操控和左右我们的心。一旦它们成功地促使心跟它们的议题纠葛在一起时,种种心理状态就会氤氲而生。因此,不管是什么议题、它要带我们到哪里,没关系,都别理睬它。只管在访客到访时,认清它们的底细。一旦它们路过时发现这里只有一张椅子,而且又被你占着不放,它们就没地方可坐下了。它们想来你耳边说三道四,但很遗憾地这次没地方让它坐下,乃至下一次也一样没空椅子可坐。不论这些说三道四的访客出现多少次,它们只会在原点上碰见同一个人——也就是那至今仍占着椅子不放的你。你猜它们对这种情形能按捺多久?跟它们的交谈中,足以让你彻底认清它们。打从你开始经验这世界以来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都会一一讨论、观察和思惟才行。

  这才是讨论“法”的方式。除此之外,我不知还能说些什么。我可以继续这样说下去,但终归只是一方听、一方说罢了。我建议你要确实落实修行才是。

----------------------------------------------------------------------------------------------------------------

更多阿姜查尊者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 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抽烟,有很多学佛的人,甚至于出家的法师,他说:“不抽烟,这个戒条里头没有。佛戒酒,没有说戒烟。”那我们要问,烟对于身体有没有好处?抽烟这个威仪好不好?抽烟会不会让别人起厌烦?事实是抽烟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对别人的影响也不好。所以烟要不要戒?佛虽然没有说,要戒。不能说佛没说的,你就可以做。佛没说得太多了,你要懂得佛的意思。“摄律仪戒”,“摄善法戒”,这都要我们自己明白义理,知道哪些是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善不能做。大家要知道,佛讲的这些戒律,总不能说,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全部都讲到!尤其时代不一样,地区不一样。所以大家要掌握到戒律的精神,要触类旁通。譬如戒律里面没有讲抽烟,所以很多人说抽烟不犯戒;现在打电子游戏,这个戒律里头也没有。佛都没有说到,那是不是都可以不要遵守?“摄善法戒”,只要对于自己性德相应的统统要遵守。不是说佛没说,佛没有说也要遵守,为什么?是善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