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一次佛教改革——《佛教三世因果文》读后感
2014/9/3   热度:347
中国需要一次佛教改革——《佛教三世因果文》读后感 西方各国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同时经历了宗教改革运动。经过宗教改革,基督教、天主教中原有的与现代民主法治不相适应的教义、教规都发生了较大的甚至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佛教对于民族文化和民众心理素质的影响不亚于西方各国的基督教、天主教。孙中山认为,法律只能制约人的身体,佛教才可以制约人的心灵。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佛教却没有发生过一次像样的宗教改革,教规、教义与民主法治建设尚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南京鹫峰寺第二进殿墙外侧上刻印的《佛教三世因果文》可以说明这一点。 该《因果文》共24句,12对因果,全文如下: 今世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 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夫妻长寿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 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放生灵。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耻笑拜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福禄具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 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舍油点佛灯。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有人顶带因果文,凶灾横祸不临身。有人书写因果文,世代儿孙家道兴。 上述第一对因果,即“今世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是传统中国官贵民贱思想的体现,与现代民主思想不相适应。也与佛教普度众生的出世宗旨不相适应。现在各地官员都热衷于修庙,而且越修越富丽堂皇,而对兴办慈善机构却没有多少兴趣,从这里也能看到一些原因。 上述第十对因果,即“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的体现。虽然,孝敬父母的传统道德应当继承,但是,弘扬孝道不应当拿聋哑人说事。不同情、不怜悯聋哑人,不仅与人道主义、人权思想相违背,而且也与佛教的劝人行善、与人为善的基本宗旨相违背。 上述第六对因果文,即“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耻笑拜佛人”,与现代民主精神也不太适应。根据现代宗教自由的宪法原则,不同宗教之间,有神论与无神论之间,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也是可以相互批评的。因此,如果有些人对佛教发表了不够正确的批评意见,佛教徒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反批评,而不应当以“下辈子让你驼背”这种带有诅咒性质的言辞相威胁。这种言辞与世俗社会中的文字狱、恶攻罪在精神上相通,而与言论自由、表达自由、言者无罪的法治精神不相通。其实,佛教徒对世俗众生也经常持嘲笑、耻笑的态度,即所谓“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为什么世俗人等就不能耻笑一下僧侣和信徒?即使世俗众生对僧侣信徒的耻笑是错误的,耐心教育也就是了,何必让他们下辈子驼背?这种处罚是不是太重了?是不是有违佛教宽大为怀、与人为善的原始宗旨? 其余九对因果文也是劝人行善布施的,这当然是好的。但是,与第一对因果文相呼应,这九对因果文要求布施、捐献的重点对象不是受苦受难的众生,而是寺院自身,所谓“幢幡供佛前”,“佛门多结缘”,“施米寺庵门”,“舍油点佛灯”,“书写因果文”,等等,这就不太合适了。 笔者不反对寺庙接受捐助,获得布施,笔者及家人到寺庙参观之时,也曾多次有过小额捐献,今后也会量力而行,继续捐献。但是,笔者以为,寺庙应当注意两点:第一,寺庙应当要求社会各界将布施的重点放在寺庙之外,如温饱尚未解决的贫困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区,收容救助站、孤儿院、敬老院,等等。寺庙之外的穷苦人比寺庙之内的穷苦人更多,寺庙只有先人后己,才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否则,寺庙的兴旺虽然可以与西方的教堂相比,中国的慈善机构却不可能赶上西方国家,怎能体现佛教的大慈大悲呢?怎能建设现代福利社会、和谐社会呢?第二,寺庙不能以吓唬人的语言要求众生布施,不应当以“凶灾横祸临身”相威胁,更不能株连子孙,骂他们“家道不兴”,也就是说,化斋完全可以,精神胁迫、间接骂人则不应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建议,中国佛教应当进行一次必要的改革,以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慈悲、更加大度的形象面对世人。以便尽快度尽众生,消除所有劫难,让地狱空无一人,让天堂降临人间。 以上批评如果有错,欢迎佛教界的僧侣、信徒反批评。笔者随时准备赔礼道歉。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之人是学佛而不是搞佛学,佛是真实平等即如来藏。要将平等性知安住自心真实受用,什么叫平等?就是冤亲平等,好坏善恶一样看待,粪便与黄金一样不落两边,真性不变,不动就是真智,辩别正邪即是智慧。善能分别诸法相而作一切利益门,就是分别智、菩提心的相貌,就是清净生产自救慈悲正觉,方便而为菩提就是成佛度众生之心,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佛者心也,真心妙用也。佛的四大菩萨就是四大班首,四位教授各授一方,来成全你的佛果。学地藏菩萨大愿,发愿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学习大智慧文殊菩萨用大智慧断除一切生死无明烦恼,尽除无余。学习大行普贤菩萨行愿之,为落实十大愿王无我无私心,尽除业障,恭敬真诚,尊重赞叹诸佛如来功德之利,成就诸佛如来世功德。于一切众生,一切僧、法、师能作世间照明者不生嫉妒,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法久常住世,能度一切众生之苦,所修一切善法功德都要回向无上真正法界性,而且以这功能消除众生一切罪业障,念念都在佛道,不退转广渡众生而无私心,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成就佛果,成就普贤不思议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知众生心应所知量,千手千眼三十二应广渡无边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方便度之和合大慈大悲大誓愿、大行愿、大智慧于一心就是大菩提心种性。所以要成就佛法要与佛相应,就是心与佛相应,远离嫉妒、障碍、贡高傲慢,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