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文集:三思而后行(侯松蔚)


2014/9/4    热度:276   

忍辱文集:三思而后行(侯松蔚)

 

  据说这是一则真人真事:某个家庭里面有一名很喜欢画画的四岁女儿。一天,爸爸驾著一辆蓝色的新车回来,女儿很高兴地迎接爸爸,说:「爸爸,你的新车很漂亮啊!好像蓝天一样。」爸爸笑一笑,进去屋内洗手预备吃饭。

  女儿留在外面,觉得蓝天应该还有朵朵白云、飞翔的小鸟,还有太阳公公,於是拿起笔在车上绘画,还一边画一边唱歌。这时爸爸走出来,看见整辆车子都被画花了,勃然大怒,打骂一番后,用铁线紧紧绑著女儿的手吊起来,自己则走回屋里吃饭。

  四个小时过去了,爸爸才猛然想起女儿还吊在外面,冲出去把女儿放下来。这时,女儿双手已经发青发黑,家人马上送她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表示她双手已经坏死,要保住性命,便必须切除双手。於是,这名可爱的四岁小女孩,就失去了一对小手。

  其后某天,爸爸驾著已翻新的车子回来,女儿高兴地走上去对爸爸说:「爸爸,你的车很漂亮啊!好像蓝天一样。你的车已经回来了,那你甚么时候把双手还给我?」爸爸听到后,十分难过和内咎,当天就吞枪自杀了。

  有些父母会因为子女犯了小错就严厉地责打他们,而有些霸道的子女也会就生活的小节上责怪父母,也许是因为彼此太亲近、太经常见面了,所以大家都忘记了珍惜、爱护对方,把一些小事情或身外物看得比亲情更重要。正是这种本末倒置的价值观,令人容易发怒、纵容情绪,酿成错事。

  当怒上心头时,我们都会被情绪控制,连亲人、朋友甚至自己都可能会伤害,而且造成的影响可能极为深远,说不定一世都无法弥补。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不必要的争端和伤害,便要教育大众平时多反思自己的对亲情、友情、金钱物质等各方面的价值观,抉择真正重要的事物;理解众生皆畏苦求乐的共同心理,培养慈悲及包容的心;同时要训练自我观照,在情绪刚冒起时,便即透过放松身心紧张反应、思维因果利害、设身处地为人著想等方法,解放情绪,三思后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你修财布施,是叫你断悭贪,而不是叫你把钱财都布施掉。何况,有些布施,不需要花钱!佛法里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另一种是内财布施。财布施是外财布施,内财布施是什么?做义工。你们这里需要帮忙,我到这里来帮忙,这是用我的体力,用我的能力,用我的智慧来布施,这个比外财布施的功德还大。内财布施,人人都可以修。除此之外,别人在精神上感到痛苦、有很多疑虑解不开,我们去教导他、去劝勉他,把他心里面的痛苦和疑虑解除,这是属于法布施。别人处在危难之中,我们帮助他脱离,这是属于无畏布施。由此可见,布施的范围很大很深,如果你只想到钱上面去,那你就错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