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旋风席卷全球


2014/9/5    热度:330   

太空时代的人类文明,饮食仍然必须靠自然的生长。古今中外,文学、宗教和科学领域里,许多具影响力的人士都支持素食运动,像佛陀释伽牟尼以及莎士比亚、牛顿、萧伯纳、耶稣、亚力山大、甘地、孙中山和爱因斯坦。

战时素食健康增进

18世纪中叶,英国和大部分欧陆国家有过极盛的素食运动,素食运动就此传到大部分的英殖民地。素食运动的黄金时代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对不含肉或肉食少的食物是否具有足够营养产生疑惑。

但是,同盟国家封锁交通,丹麦政府担心出现缺粮危机,要求丹麦素食协会和著名的海因德博士,设计了粮食配给计划,结果,丹麦人在战争时的健康增进,死亡率也降低。士兵们所吃的只是粗糙的面包和谷、麦片粥、马铃薯、蔬菜和奶品。

挪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也具有同样的经验。他们的肉食消耗降低,五谷和植物食物增加,导致循环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为减少。后来战事结束,这里恢复了战前的饮食习惯,死亡率又快速回升到战前的水准。

近年来,素食旋风又再次席卷全球。在台湾,餐饮业异军突起的素餐馆在500家以上,小摊最少也有400家。美国耶鲁大学食堂经营者也证实,食堂的牛肉消耗量在急剧减少,蔬菜的消费相对提高。

50年代,科学家把肉类蛋白质列为“头等”,蔬菜蛋白质列为“次等”。但是,后来的医学证实,蔬菜蛋白质对人体有同样的营养价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 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释迦牟尼佛在灭度之前,留给后人的遗教,除四依法之外,还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戒”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表现,“苦”是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做的生活示范。生活不要过得太富裕,清苦一点好,为什么?常有出离心,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生活太富裕,对这个世间产生贪恋。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我这个世间还放不下,这世间很快乐很好,还不想去”,机会就错过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