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光《书〈华严经〉讼过记》(代宽慧师作)
2014/9/3   热度:291
释印光《书〈华严经〉讼过记》(代宽慧师作) 大矣哉《华严经》之为教也。称法界性,说常住法。依真如心,示即具体。理超象外,道契寰中。寂照圆彰,能所双泯。离凡圣之假名,绝生佛之称谓。然而珠在衣里,迷者不知,不得不于无 可修中论修,无可证中论证。故有五十二位之次第,信解行证之浅深。所谓全性起修,全修 在性。及至圆证妙觉,不过复其本体,于本体外,了无所增。但以智断究竟,彻露本地风光;圆满菩提,实无一法可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者,此之谓也。十方诸佛成道无不说此法门,十方菩萨修行无不依此轨范。文虽八十一卷、六十万余言,而恒沙法门包括净尽,无边妙义显示无遗。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全多即一,全他即自。故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故得受持诵读,罪山崩而福海洪深。书写流通,迷云散而慧曰朗耀。慧,宿生多幸,得入法门,往业甚深,心不契道,拟欲书此不思议甚深大经,忏除宿业。蒙寂山和尚、谛闲法师及诸善知识提奖赞助,得遂其愿。但以少阅经教,未谙规程,虽常燃香灯,随书随礼,而字体随便,不甚端整,孤陋寡闻,有过不知。时历二周寒暑,已书六十余卷,一日,有一老宿见而呵曰:“汝发心写经,拟欲资之以忏宿业、显本有、超凡入圣、了生脱死。 其所希望大不可言,如此草率,何以能上感三宝,下契自心,断烦惑以证真常,生安养以侍导师?岂不辜负自己一番苦功,与诸佛师赞襄之莫大恩德也耶。汝取《华严感应传》读之 ,见德圆、修德等古德书经之懿范,与彼所获之利益,能不愧死?”慧闻命之下,痛如割心,深恨 最初 不遇此老。因顿改前非,竭诚尽敬,虽拙朴仍旧,而恭谨笃至,一部笔法前后不同,恐阅者见怪,故述缘讼过,亦冀一切四众,受持读诵一切经典,悉皆竭诚尽敬,无或怠忽,如对圣容,亲聆圆音,庶慧之罪过藉以消灭,而当人之福慧速得圆满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说,祇树给孤独园建精舍的时候,佛在地面上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就笑了。弟子们问佛为什么笑?佛说:“这一窝蚂蚁经历七尊佛过世了,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不是说它寿命那么长,而是它死了以后,又到这窝里作小蚂蚁,生生世世作小蚂蚁。我们想想,一尊佛从修行到成佛,是三个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个阿僧祇劫。这么长久的时间,它还没有脱离蚂蚁身。这个因就是执着,它总认为那是它的家,认为那个形象就是它的身体,坚固地执着,所以没有办法转别的身形,真是愚痴到了极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