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现观总义》讲记 第七课
2014/9/3   热度:237
索达吉堪布:《现观总义》讲记 第七课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上师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七课 还有,因为任何外境都不可成立,所以,内心不执著于任何法,就是“无住(加行)”的含义;不执著于任何法这种极其殊胜的瑜伽,就是所谓的“无行加行”。 无住加行和无行加行是《现观庄严论》的最根本修法,虽然《般若经》的修法极多,但归纳起来就是无住加行和无行加行。所以,这两个修法非常关键。对于所取外境,以微尘和刹那进行观察时都不成立,因此无所取之法,这就是无住加行;从有境方面,心识不缘任何边,没有任何执著和相状,这种最殊胜的瑜伽就是无行加行。 所谓的“无修而修”,与此也是同一个要点。 相关大乘经典中说:无见是最殊胜之见,无修是最殊胜之修,无行是最殊胜之行,无得是最殊胜之果。这些教言诠释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修法。对外境没有执著,对有境也没有执著,能取、所取皆消于法界,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究竟含义,也是《现观》的修行要诀。 表面看来,似乎《现观庄严论》无可修,但其实是“无修而修”。我们以中观理抉择万法无任何实体,乃至心识也不存在任何体相,通达此理,并于如是境界自然安住,这就是《现观庄严论》的修行,也是中观的修行。而大圆满、大手印等最高修行,也包括其中。 正如《经庄严论》所云:“无有诸修见,许为极胜修。” 了达没有任何所修之法,可承许此为最殊胜之修法。 由此可见,修持般若波罗蜜多之义的究竟正行,也不过如此而已,因此,我们必须以该要义彻底断除增益。 所以,修持般若波罗蜜多的究竟正行,就是无住加行和无行加行。这两种加行,尽可包括广、中、略般若之含义。般若经函的数量极多,但归纳起来,就是对境不成立、有境不存在。能在如此境界中长期修持,就是通达般若波罗蜜多者。般若波罗蜜多之义,也仅此而已。 作为修行人,对般若波罗蜜多有怀疑、增益或邪见,一定要闻思修行中观才能断除。否则,很多人不闻思,直接要参禅或安住空性,这非常困难。未以理证引生定解或智慧,要安住也只是住于单空,真正的禅或与妙力双运的空性境界难以现前。 如今讲禅的人多,但作为禅者,自己先要通达般若法门。如果对佛陀的二转法轮有长期的闻思,尤其通达了《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四百论》、《入中论》等论典,并断除一切怀疑,那时候你参禅修般若,应该大有希望。否则,只是学过一些哲学、简单的唯识,也看过一些空性的词句,甚至讲得也是头头是道,但自己从未享受过禅的味道——空性妙力,讲也如同盲人摸象,没有多大意义与价值。 如果把此等要义视为附带之义,仅仅依靠论典的个别词句,而将毫无意义的众多冗词说得天花乱坠,则是彻头彻尾的截断甚深大义之法缘。 以无住加行和无行加行修持般若,是最甚深的要义。如果把它当作附带意义,仅依个别词句或辩论之理,以各种繁杂之词阐述,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但实际已截断甚深般若的法缘。 眼下确实有这种情形,有些人宣扬禅文化,把禅用在喝茶、绘画,甚至医疗、保险上,很多方面用禅的文化来附会。禅与茶,禅与画,真正通达禅的人,这样结合也许有意义,但一般来讲,禅是般若波罗蜜多,并不是普洱茶的蒸汽。所以我觉得,很多人把禅用得太广,甚至不着边际了,但也许是我不懂禅。当然,如果是证悟者,喝茶、上厕所等任何事情都可以现为禅的妙用,但对未证悟者来讲,认为吃肉就是禅的行为,这一点我接受不了。当然,我接受不了的,不一定不如法。 所以,最关键的是通达现空双运。这一空性理不应停在口头上,口头上谁都会说。稍微有点学历,先看一遍,然后找几个教证,讲一讲很容易。但是佛法要证,不是凭口说,空口里说空话没有意义。最关键的,是要依教证、理证通达,再依实修获得体验,那时候,说也好、不说也好,实际已通达释迦牟尼佛的甚深教言,已品尝佛法的甘露妙味。从此以后,你说的教言才对别人直接有利。所以,麦彭仁波切的窍诀中说:我们学般若,文字不重要,最关键的是通达窍诀、总结要诀。 如果不会总结要诀,想对《现观》的诸多文字一一修习,是不可能的。而这部《修行次第略说》其实就是归集所有般若修法的窍诀,能通达此论,对《现观》的含义、实际修持以及因修持而有的心灵成长,应该会有所了解。 因此,成千上万的印藏诸大智者与成就者的所有论典以及修行教言中,也将(所有内容)归结到“无执”这一精要之上。 所以,成千上万的印藏大德、大成就者的所有论典和窍诀中所说的内容,都可以归结到“无有执著”这一精要上。看一看印藏大德们遗留的教言,不论是般若还是密法,最终都归结到无有能取所取;而汉传佛教等大成就者的教言中,除了离执、无相的要诀外,也别无其他。这就是不二法门、般若法门、无相法门。 对这个道理,有些人已经通达,并且超越了生死轮回。而有些人只会重复,佛陀、诸位圣者和高僧大德们这样讲,也跟着这样讲。就像鹦鹉学舌,有人说“嗡阿 巴匝纳德”,鹦鹉也学着说“嗡阿 巴匝纳德”。所以,不通达般若的人,只是重复而已。 总之,无执、无相是所有教言和窍诀的归集之处。 如果能够通达这种如同“百川归一流”的摄集之方,就不会再仅仅因佛法术语的不同而将其执为相违,进而以贪嗔之念加以破立,反而会因为对所有宗派生起了诚挚的定解与信念而感到无比欢喜。 在般若空性的本体上,所有道理一味一体,就像百川汇海一样一切修道殊途同归。虽然使用的是不同窍诀、不同文字,但实际是彼此贯通、融为一体的,能通达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为佛法术语的不同而执为相违。 比如显宗说空性、禅的妙力,而密宗说现空双运、乐空双运,对通达者来讲,这些不同名称不会引发邪见:双运是不是黑白绳子搓在一起,有执著相?空性是不是单空……在他们面前,印、藏、汉高僧大德的窍诀是一味的,虽因不同民族习惯而有不同术语,以及因佛教融合、文化交汇而出现不同说法,但对他们的成就都毫无影响。 现在个别人不实修,就靠分别念破立。仅仅看了一些文字、光盘,有些粗浅的研究,自己还满肚子怀疑和矛盾,言论中却充斥着邪见:这个宗派不对,那个宗派不对,藏传佛教不对,净土宗不对,华严宗也不对……这就是孤陋寡闻的表现。现空双运的佛法精华未融入相续,不同就成了冲突和矛盾,善巧的辨别也成了针锋相对的抵触法,由于不能圆融一味,便对自方生贪,对他方生嗔,并以分别妄念进行破立。 如果我们通达了现空双运,通达了无执的窍诀,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会对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所有清净宗派从心坎深处生起清净心、信心和定解。我们要为有这样的境界而无比欢喜,因为对所有大德都能观清净心,对佛陀所传、不断有成就者出现的所有宗派都能生信心,这说明正法已融入相续,再也不会依正法造恶业,堕入三恶趣。 这就是我们通过闻思般若波罗蜜多所取得的收益。 当我们不因不同术语而诽谤佛法,且对各教派的大德及甚深教法生起信心的时候,就是在闻思般若上有了收获。现在有些人越闻思傲慢心越重,有一点世间学问就特别傲慢,认为很了不起。这种行为不好!所以我们要像华智仁波切《大圆满前行》讲的那样:修行越来越好,自己的心也越来越调柔。 这样一来,再也不会说“因为一切万法皆为空性,所以不存在任何修持”,从而因堕入断见而住于平庸。 闻思般若有了收获,见解纯正了,此时根本不会说:因为万法是空性,所以不需要修持,不需要积累资粮,不需要上供下施,不用作任何善事……而如果持了这种断见,其实也正说明他还不了解般若。因为智者知道:虽然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是空性,无可耽著;但在世俗中如幻如梦的缘起显现却也无欺存在,造恶业、善业,必定会成熟它的苦乐果报。如莲花生大士所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大家应该以此窍诀约束自相续。 所以,修行境界越高,越会重视因果;而一无所学、一无所证者,口头上空话说得大,行持上却肆无忌惮地践踏因果。 如果能够通达“在胜义中,以外境与有境所表示的一切万法之自性离戏无生、超离思维”的道理,则不会受制于对任何法的耽执。 如《中论》等般若法门所抉择的那样,在胜义中,以境和有境所表示的一切万法远离四边八戏、无生无灭、超离一切语言与分别,包括涅槃在内毫无实有堪忍之法。通达此理,不论清净法还是染污法,不会有任何耽执,不会受任何束缚。所以我们要通达空性,不通达空性,就难以真实地引导众生。就像有些法师,因为对空性理解不深,所以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对种种根基全都施以人天乘的引导,这样意义不是很大。 在如同幻化的世俗名言中,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结行回向三者所摄持的,下自有为法无常开始,上至佛相为止的所有诸相,都以无修的方式进行修习,并令其在自相续中生起,便是修持般若波罗蜜多空性的无上妙法。 以胜义智慧观察时,整个世间没有微尘许不空之法,透过这种空性智慧的摄持,在后得如梦如幻的世俗中,依靠三殊胜而修持:首先发无上菩提心,中间是无有任何耽著的正行无缘,最后把善根回向于天边无际一切众生。所修的法,从一百七十三相的第一相——无常开始,痛苦、无我、空性……一直到佛的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相,全部以无所修的方式而修持。这种境界,并不是理论上说说,应该让它在自相续中完全生起来。这就是修持般若波罗蜜多空性最殊胜的无上妙法。 也许有人认为般若波罗蜜多的修法很遥远,其实也不是这样。以修无常为例,就像《大圆满前行》所讲的,我们先观察外器世界的生住坏灭,再观察内有情世界的生老病死,可以缘种种现象而修。所以,万法无常的道理谁都能修。但不像小乘或世间修法,大乘修法要具足三殊胜。如果具足三殊胜,再以胜义中一切不缘、远离四边八戏的智慧摄持而修,就属于《现观庄严论》的修法了。 不像金刚萨埵或阿弥陀佛修法,《现观庄严论》没有单独修法,但在修任何法时,都能用这个修法来修持。比如念修金刚萨埵,在观修过程中,要知道金刚萨埵和自己都非实有,是远离四边八戏的本体,这是胜义修法。在念修的同时,不单单为自己,而是发心清净天边无际一切众生的罪障,这是发心殊胜;心不耽执世间,尽量专注于所缘境界而修,这是正行无缘;所修善根回向于所有众生,这是回向殊胜。这个完整修法,就是《现观庄严论》的修法。 《现观庄严论》的一百七十三相,都是以这种方式而修。寿命无常、有漏皆苦……乃至每一个加行相,都应以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世俗中不离三殊胜的方式而修,这是非常关键的!这样的窍诀,在世间的高等学校确实得不到。我看到一本书,说有“哈佛大学学不到的人生真理”,但我翻了一下,发现这种“人生真理”连小学都有。所以,只有佛法最稀有,而《现观庄严论》的窍诀更不是随处可得,一定要珍惜并实地修持! 否则,单单参禅,是小乘修法还是大乘修法,或者是世间修法,我们分不清楚。也许有人觉得这样安住很舒服,但这并不是解脱之因,只是欢喜断除分别念、闭眼坐着,这是世间法;如果你为了从轮回苦海中解脱而参禅,这是小乘修法;参禅时,先发心利益一切众生,出定时也将善根回向一切众生,这才算大乘修法。 很多人参禅,包括藏传佛教有些人的修行,前后什么都没有,只是这样安住。这是不行的!前面要有皈依、发心,后面要有回向,而且都要涉及利益众生和佛果,这是两个关键,不能忽略。否则,修法的功德和质量就变了。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很多佛教徒在修无常和慈悲。但光是想一想:“那么多众生死了,很可怜!”然后念“嗡玛呢巴美吽”,这不一定是大乘修法。见了可怜众生念几句“嗡玛呢巴美吽”,这没有什么;如果是为这些众生为主的一切众生成佛而修无常、观大悲,并在收座时把善根普皆回向,这才是完整的大乘修法。 当然,善根回向以后,如果执著“我念了一万遍观音心咒”,它是根深蒂固的、永远不毁坏……也不行,因为任何善根都现而无自性,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而只有以这种智慧摄持而修,才是《现观庄严论》的修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七课思考题 18.请解释无行加行、无住加行,并说明二者之差别。 19.请依本论观点,说明闻思般若的必要。 20.请具体说明此论所指出的殊胜修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学佛人,对死亡没有恐惧,为什么?死亡的是身体,身体不是自己,这个学佛的人一定要明了。这身体有生灭,这身体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穿旧了、穿脏了、穿坏了,你自自然然去换一件;身体损坏了,你也自自然然去换一个身体。你懂得这一个事实真相,你舍身受身,你不会贪恋、不会痛苦。不会痛苦,你的身体就愈换愈殊胜。如果你感觉痛苦、你很留恋这个身体,那这个身体就愈换愈差!愈换愈差,来生就到三恶道去了。如果在临终时,一慌一乱,你对身体很留恋,对家亲眷属很留恋,那你往往就到三途去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