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次第


2014/9/5    热度:309   

众生要入菩提,端乎一心。
  如果逐妄生迷,将在迷境中沉沦,因为戡不破执著,无法在贪嗔痴爱中解脱,导致烦恼纷生。有云:“明心见性、本不迷惑、笑断意根、廓然莹彻。”人原就具有佛性,是圆明不缺的,但要琢磨,方可令其大放光明。清净的心是修行的根本,努力的抑恶心、发善念,精进修行,才是不二法门。梦窗法师说的好:“妙性圆明,离诸明相,切忌白日挑灯经行,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您以为然否?
  人一初生便是清净无垢,是因世情的绚染而不再无邪,至道无难禅师曾言:“我身有八万四千恶,其中扶佐大将者,色欲、利欲、生死、嫉妒、名利、此五者也,此为常情,难以消灭,须昼夜以证悟,将之逐一铲除,使其复归清净,悟即本心。”实乃句句诤言。五恶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而且随著世俗境转,无时不在肆恣,若我们不能破除迷障,终是要做五恶的奴隶,荡流在此浮尘繁世。
  一颗狭隘不易的心,无论多渴望向道,抛不去三昧,抛不去五蕴,也仅是缘木求鱼罢了,世间的一切恍如烟花,转眼便逝、对境生迷,唯予自己无谓的苦痛,况且千般计较又得了什么,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在谈笑间将烦恼挥于无形,要知平常心不是痴愚,而是有灵有慧的看待一切,要有当下、是非、了然的灵心,才能藉著修行的灵动,精进不已。
  一个人离开了心的浮沉,得到平等安详,曰“等”;而一个人能将心专注于一境不散乱,到心一境性时,曰“持”,这“等、持”便是修行的功夫,我们看现代的人生活在繁忙扰攘中,知识是愈来愈广博了,但修慧的能力相形益浅了,镇曰在功名利碌中奔波,真的要寻心底一丝清净也很难了,但其实,只要我们提正念,立乎一心,莫要执著贪恋逸乐的生活,慢慢的,就拥有一地清明,菩提达摩曾说:“若也舍妄归真,凝注壁观,自他凡圣等一。”若我们明了,存在世间万物,都藉由相依性而成,万物皆因缘生灭,毫无拘执、自然,就不会再迷执在生灭因缘了。
  佛道在世间,看似是脱离尘俗的路,但其实,它仍与红尘息息相关,您看佛法也讲求圆融应世,普渡众生,若不深入世间,断然无法以此广结佛缘,更遑论普渡众生了,是故“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华严光明的世界,当下是处现成,而人无敏锐的感性即无法认清清实,我们须从十千世界里相寻,从花里、从草里、从日常生活中、自然山水里,体验佛法、实践佛法,久之必可了然于心。
  有的人需要透过语言文字,才能将道理寓心,所以有净土、有经典、有孜孜不倦钻研佛学之人,但也有人不需其他媒介,便可直指核心,抓住事物本质,而能“夫说法,无说无示,其听法,无闻无得”,我们毋需执著于任一,世间有万法,法应世间而生,只要我们寻到自己的道路勤奋不缀,终能至明心见性,法性圆融之境。
  众生悉有佛性,需要修行琢磨方可显其光明,但是修行无终点,自以为顿悟,即证明己迷执,要超脱所悟,抛弃悟境,才能有真正的证悟。些许的水,只要常流不歇,再硬之石也必为之穿,佛的修行亦然。日复一日修行,自可由小悟至大悟而至澈悟之境。大灯国师证悟获印可后,其师仍嘱要长养圣胎,其理即为此。
  初发心是佛道,成正觉亦佛道,起了向道慕佛之心时,即置身佛道中,佛道本身就是自性现成,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怠惰不前,只要一昧不泯,潜心向佛,菩提大道永远是光明易行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说人家坏话,是破坏自己的纯净纯善。你爱说人家坏话,也让别人对自已提高了警觉,吃亏的还是自己。你不说别人过失,别人都尊重你、别人都欢喜你,都愿意跟你做朋友。而且别人纵然有过失,与你有什么关系?不但不要谈论,而且最好不一要把它放在心上,否则我们的心就被污染了,这个实在是非常冤枉、非常愚痴!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