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弟子规讲解 第九课


2014/9/3    热度:711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讲解

 

第九课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55'28” 30M) 视频WMV (174M)

 

思考题

  36、弘扬《弟子规》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必要结合佛教理论吗?你以后想怎么弘扬?

  37、正确的饮食方式是怎样的?你做得如何?需要哪些调整?

  38、古人与现代人对饮酒持什么不同态度?酒喝多了会招致什么过患?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39、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你是哪一种人?你对本论所讲的行为规范是如何贯彻落实的?请举例说明。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与显宗、密宗的甚深教义比起来,《弟子规》的内容浅显易懂,即使是文化不高的人阅读,也可一目了然,不会有太大难度。但如何将它的思想落到实处,融入生活中去,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次讲授《弟子规》,我们是让大人先学,想方设法让他们懂,然后再传给下一代。因为将来社会的命运在孩子手中,如果现在不学,长大成人后没有这种理念,对人类的损失会很严重。所以,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把它传入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接受。

  其实,这本书的内容,本来就是汉族自己的传统美德,并不是其他民族的思想,所以,在你们的骨髓里,原本就有这样的血液。然而,这种文化若没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光是声称属于这个种族,也不一定起什么作用。就像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从小对那里的文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汉族传统在他脑海中会一无所有。即使他自称是中国人,除了DNA能表明他的血液里有老祖宗的印迹外,身上也找不到任何东方文明的影子,这是非常可惜的。

  对我来说,汉地文化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第一是禅宗思想,因为禅宗的公案及顿悟教言,与密宗成就者的事迹非常相似,所以相当有价值;第二是净土宗思想,因为它简便易行,便于成千上万人行持,可令念佛法门广弘于世,这种弘扬方法很值得随喜;第三就是现在所学的圣贤教育,这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虽然它未涉及出世间道理,但今生做人做事的基本礼节、规范和行为,也是极为深奥的一门学问;第四是素食观,汉传佛教所重视的这一理念,尤为值得其他民族借鉴。

  实际上,每个民族都有古圣先贤、高僧大德传下来的智慧精髓,作为后代,我们有责任继承并发扬下去。尽管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智慧不同,但必须有这种责任感。比如,上师如意宝为主的高僧大德,给我们传授了许许多多珍贵法要,可我们现在修持得怎么样?在传授的过程中又做了些什么?……时常都要这样观察。

  继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个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人可能没有感觉,认为只要有饭吃就可以,其他什么都不必管。不能这么想!在我们身边,不懂圣贤教育的孩子非常多,对他们来讲,本论一个偈颂的影响,也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表面上这虽然很简单,不外乎是吃饭的问题、穿衣的问题、走的问题、坐的问题……除了旁生以外,人人都会懂。但懂归懂,真正要行持却很难。

  这些内容,在我们佛教中其实也有。学过戒的人都知道,佛陀制定了许多戒条,而比丘112个恶作所规定的言行范围,基本上跟《弟子规》的一样,只不过佛教中讲得更细致、更深入而已。由此也可以了知,佛教智慧涵盖了世间一切优良学说,不管是行为、心态,甚至极其深奥、无法言说的境界,都从不同角度阐述得非常圆满、究竟。

  你们这次学《弟子规》,希望今后能发愿弘扬,而弘扬的过程中,最好是结合佛教理论。我看了很多《弟子规》讲义,也听了包括台湾教授在内的一些讲解,他们都是按国学思想解释的,结合佛教教理阐述的比较少。我毕竟是一个出家人,因此,传讲方法可能跟其他人有点不同。通过这样的传讲,我一方面想让孩子做个好人,同时,也想直接或间接让佛教的甚深道理对他们心里起一些作用。

  所以,《弟子规》光盘出来以后,在家居士一定要学,学了之后,也要让孩子受这样的教育,否则,一旦他们长大了,有些观念就很难扭转过来。包括学院有些居士,你们的孩子已经成人,现在看他要往上看,没办法给他下命令了。曾经他在你手上一天天长大;慢慢地,与你平起平坐;而现在,你只有跪在地上,央求着:“儿子,求求你学学《弟子规》吧!”即便如此,他也不一定接受。有些父母很想把这个传下去,但也只有等下一辈子了,这辈子已经没机会了。

  当然,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是可以挽救的,现在学了的话,将来还可以帮助一些有缘众生。所以,希望你们把这些道理讲给他听,这样,会让他的今生来世往好的方向转变。这就是我的目的,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其他想法。

  总之,大家听受这个法,一方面要改正自己,以令日常行为如理如法;另一方面,也应忏悔以前对父母尊长的不尊重。听说以前有人学完《弟子规》后,赶紧回家把长辈集中起来,请他们排队坐好,然后一一鞠躬、问讯、忏悔……有些道友如果需要这样,我也准假!

  昨天讲了穿衣、戴帽的规则,下面讲饮食: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对饮食,勿拣择”:在饮食的过程中,不可以挑剔。现在很多大人也挑食,吃饭的时候,嫌这个不好、那个难吃,对食物挑三拣四。孩子们就更严重了,因为是家里的独苗,父母极其宠爱,不爱吃就任由他,专门弄他爱吃的,这样一来,有时不但摄取不到均衡的营养,反而还会去吃一些垃圾食品。

  其实大人应该管教好孩子,大人吃什么,让孩子也必须吃。家里做的饮食都是能吃的,假如盘子里放的是石子、木头,他不吃也情有可原,但这是绝不可能的。所以,不能让孩子这个不吃、那个不吃,非要到外面买爱吃的,若养成了这种习惯,他长大之后分到任何团体,对饮食都会挑挑拣拣,别人做的东西,永远不合他的胃口。

  所以,从小的教育很重要。倘若孩子小时候特别挑剔,长大了在集体中吃饭时,觉得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所有食品都不接受,这样一来,旁边的人也会讨厌他:“明明做得那么好,他还这样!”以至于每天他一来,气氛就变了。

  那天我去学校,发现有些孩子也挑食,他们从家里带来辣椒、盐巴偷偷藏着,什么甜的、辣的、咸的……各种调料都拿来了。我让老师统统没收,否则想什么就干什么,这绝对不行。所以,挑食的习惯非常不好。

  “食适可,勿过则”:在吃饭的过程中,不能吃得过多,也不能吃得过少,应该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有些佛教徒吃饭怕浪费,如果点的菜多了,为了不剩下,就提起心力,发起无上菩提心,把所有的菜全部塞到肚子里。当然,这种精神是很可嘉,但对你的身体不好。身体只能承受适量的食物,过多了就非常不利。所以,饮食固然不能奢侈浪费,但也不能吃太多,最好是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

  刚才也提到了汉传佛教的素食观,这方面确实值得随喜。我读过很多医学、营养学的书,也看过佛教大小乘的相关内容,发现对身体真正有利的,就是素食。凡夫人除了极少数外,都酷爱肉食,但若因此就说“吃肉对身体好”,这是没有依据的。就营养而言,如蛋白质,其实肉中的蛋白质对我们并不好,因为里面有大量怨气、病菌、毒素,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而谷物豆类中的营养,实际上足以补充人体所需。

  这并不是我这个小人物说的,历来在大乘佛教中,就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证、理证;而世间上对人类有贡献的许多科学家,也都大力支持吃素。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我认为素食者所产生性情上的改变和净化,对人类有相当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对人类很吉祥。”

  我们人人都想活在这个世上,但若为了自己的生存和饮食,就肆意践踏其它动物的宝贵生命,这在佛教看来是不如法的,在世间看来也是不健康的。从古代有价值的文献中看,素食不但可以开智慧、长寿、健康,还可令思路敏捷、清晰、不浑浊、不易昏沉……有许许多多的利益。所以我觉得,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应该重视素食观。

  当然就习气而言,我们从小对肉食有着深厚“感情”,一看到肉,口水可能就流下来了,这也可以理解。但若经常想到它对健康不利、对长寿不利,想吃肉的欲望自然会渐渐淡薄。

  有些人或许问:“光吃素的话,时间久了,我怕身体撑不住,会不会缩短我的寿命?”绝对不会。看看汉地的许多高僧大德,他们终身断肉茹素,没听说有营养不良或短命的现象发生,反而,活到一百岁以上的比比皆是。由此可见,素食是一种非常好的饮食习惯。

  我们在吃素的基础上,还应注意饮食营养。汉族这方面意识比较强,但其他有些民族,由于对科学不太了解,根本不知有些食品的过患。其实现在很多食品最好不要吃,否则对人体极为不利。当然,说法是各不相同的,对此我看过很多书,有个教授就写到:“现在的市场上,一个权威人士说某某食物对身体好,无数人便去争相购买。过段时间,一个专家又说这个食物不好,最好是吃那个,人们的方向一下子变了,又蜂拥去买另一种食品……”这只是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在外人眼里,那些厂家和员工也很可怜,自己的产品本来卖得好好的,可一下子就没人要了。但不管怎样,我们这里要讲的,不是市场经济或营销利润,而是关注人体健康。

  以前我看过几本书,里面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种垃圾食品:

  一、油炸类食品:油炸的东西含致癌物质,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我这样说,学院有些“经济部门”会不会受一些打击啊?)

  二、腌制类食品: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对肠胃有害。像泡菜、咸菜,有的人特别爱吃,但里面加了很多防腐剂、添加剂,对身体很不利。

  三、加工类肉食品:如火腿肠、香肠、干肉、腊肉等。含致癌物质,并有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四、饼干类食品:严重破坏维生素,营养成分低,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尤其是西方流行的有些饮料,书里讲得很可怕,说是加了某些原料或调料,不但刺激人们的感官,还会像吸毒一样上瘾。当然,饮料中有一部分是水果汁,里面虽然也加了防腐剂,但不是很严重。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商店的人可能气坏了!不过不要紧,就算我说了,还是有人会买的。)尤其是方便面,加了大量防腐剂、香精等,甚至有人说,吃了方便面,男人也容易怀孕。这可能是假的,不过一般来讲,它对肝不好,而且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七、罐头类食品:不管是水果罐头,还是鱼肉罐头、猪肉罐头,都加了防腐剂,而且破坏维生素,营养成分低。没有过期的罐头,可能稍微好一点,但很多厂家不信因果,加了什么东西也不好说。所以,我看了这些书以后,除了吃大米和蔬菜外,肉类以及其他食物,什么都不敢碰,有点害怕。

  八、话梅蜜饯类食品:例如果脯。含防腐剂、香精等,损伤肝脏。(我看商店发心人员有点撑不住了。但这不是我说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说的。)

  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如冰淇淋、雪糕。含糖量过高,极易引起肥胖。

  十、烧烤类食品:像烤鸭、烤鸡。含大量致癌物质,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世界卫生组织的另一份报告还说:吃一个烤鸡腿,就等同于抽了六十支香烟。

  然而,现在很多孩子、大人都喜欢吃这些,这些也确实美味可口,可是过多食用肯定不好。偶尔喝点饮料、吃点饼干,可能问题不大,不像吃肉那样,吃了就有很大过失。不过,上述内容是世界上很多医学家反复观察的结果,所以还是要注意。

  此外,有些书上说,牛奶和鸡蛋也属于垃圾食品。可见,除了谷物和蔬菜,其他食物都不太安全。在我们藏地,谷物和蔬菜非常清净,没有打很多农药,空气是新鲜的,土壤也没加各种化学肥料……如今的这片土地,算是没有受严重染污的“清净刹土”吧!

  当然,作为修行人,不能过于注重饮食。古人虽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但如果对吃的要求太高,既要好看又要精美,实在是没有必要,毕竟它吃下去后就前往另一个方向了。很多人有时为了请人吃顿饭,要忙活一整天——“稍等,马上炒完了,还有一个!今天一定要十三盘菜,盘盘色香味俱全,因为来的是特殊客人。”这样过于执著也没有意义。

  老子说过:“圣人为腹不为目。”圣人吃饭,只求内在的饱腹,不为外在的美观。如果是造佛像、建花园,为令赏心悦目,修得好看一点也可以,但若是吃的东西,就不必太讲究颜色、形状了。有些餐厅喜欢在食物上弄各种花样:这个小馒头上放一朵金花,那个小馒头上放一朵银花……这又不会好吃多少,只不过是个人习惯而已。

  而且,吃饭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也没必要加太多佐料。南方的口味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一会儿加盐、一会儿加糖,能加的好像全加在里面了。那种滋味,实在是一种证悟相——不可言说。

  其实,修行人注意身体还是有必要,但方法和尺度一定要把握。我看过三国时嵇康写的一篇《养生论》,内容非常好,里面就讲:保养身体不但要注意饮食,而且要有所节制。没有节制、没有规律的饮食,定会导致不健康,从而出现百病之累。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心态,如《黄帝内经》云:“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比如,一个人如果爱发脾气,就会对肝脏不好。有些道友总惹我生气,我都已经生气了,他又反过来安慰:“不要气啊!本来您肝脏就不好。”害得我一下子转不过来。

  如果特别高兴、欢喜,则对心脏不好。以前有个老人,庆祝八十大寿时,因为特别开心,一直在笑笑笑……结果当天就离开了人间。

  如果思绪纷乱,想得特别多,对脾胃不好,会导致消化不良等。

  如果处于恐惧中,内心惶惶不安,那对肾不好。就像平时人们所说:“这个小孩受惊吓了,大小便都失禁了。”

  这些调养身体、节制欲望的教言,《黄帝内经》等中有很多。作为凡夫人,吃饭、睡觉应符合这些规律。遗憾的是,现在人的生活毫无规律可言,晚上跟朋友聊天、打麻将、吃吃喝喝,熬到两三点才睡,而白天又睡懒觉,到了中午也起不来,这样昼夜颠倒,对身体、智慧、修行都极为不利。

  因此,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学院很多道友挺好,每天吃饭很准时,一分钟都不差;睡觉也是该睡的时候马上倒下去;上班发心也一样,该做事的时候做事,从来也不拖延。这样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弘法利生都有大利益。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年少时千万不能喝酒,酒喝多了会伤身体。一个人酒量再好,还是会醉,酒醉之后,丑态百出、不堪入目,难以形容。

  “年方少,勿饮酒”:现在很多父母培养小孩喝酒,觉得他会喝就很厉害——“多乖啊,再喝一口!”这是很没智慧的表现。其实,这些坏事就算你不教,他自然而然也会。

  有些老师讲《弟子规》时,因自己爱喝酒,讲到这里,就说:“你们小时候不能喝,但长大后是可以的。”这种观点我不赞同。《礼记》等文献中记载:古时候,酒是当作药来用,不是平常给人喝着玩的。即使偶尔喝点酒,也是用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就像密宗会供一样,只是沾一沾唇,表示一下而已。但到了后来,饮酒就开始没有节制了,逐渐演变成一种风俗。

  现在就更可怕了,饮酒低龄化趋势严重,未成年人饮酒的比例越来越高。一份报告中说:据陕西省针对大中学生的调查资料显示,学生中有饮酒史的平均高达82%;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广州市中小学生中有24.9%曾有过喝酒的经历。如今的孩子们,家人不教,老师不管,想什么做什么,这样就把他们给害了。因为烟酒都是魔以恶愿加持过的,凡夫人一接触就会上瘾,上瘾之后像吸毒一样,想戒除会特别难。

  尽管中国法律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但现在的学校对此并没有严格监督,以致这种规定不过是一纸空文。以前学生过生日,是互相送点小礼物,而今很多人却是下馆子,男女学生一起敬酒、干杯,醉得不像样子,甚至有些学生醉了就用刀捅人,还有斗气自杀的……类似的现象日益增多。所以,学校应该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不要只是盯着分数,不顾其他德育培养。一个人假如没有道德,那还像什么样子!

  “饮酒醉,最为丑”:不管孩子还是成人,喝了酒会烂醉如泥,像发了疯一样,非常难看。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有个老师叫拉特,他是藏族人,好像教语文的,我没印象了,只记得他天天喝酒,醉了就到教室来,让我们产生很大的恐怖心,每个学生都想逃,但又不敢。他喝醉了的话,一个字都不教,只是把我们一个个地教训。当然,在他的迷乱显现面前,不需要犯什么错,他随便就能找出有力的理由来刁难你。

  有一天下午,记得那是冬天,他醉得特别厉害,刚进教室就骂很多学生,把他们打得也很凶,许多人都哭了。放学后是他值班,他吹哨让我们集合,又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把大家训了一顿。最后他说“解散”时,我们大喊一声:“杀——”就四散跑开了。他马上又要求集合,说:“你们这样是不是故意对我……”我实在受不了,一会儿他说“解散”,我又高叫:“杀——”他气红了眼,猛地揪住我的领子:“你是不是想杀老师?今天要给我说清楚!”当时我胸前的衣服,都被他抓烂了。

  那时乡政府就在学校隔壁,他把我带到那里。公社书记扎西旺嘉正在烧树丫丫生火,但火始终燃不起来,他就一直点。拉特老师说:“这个学生不听话,他欺负我,学校没办法管,我把他交给你们乡政府。”刚开始书记比较在意,以为我真的犯了错,后来见他是喝醉了,就没再理他,只顾着自己生火。这样呆了很长时间,他又把我带回来,我也规规矩矩地跟着。他罚我一个人站在球场上,自己就回去了。他走以后,我猜他可能去睡了,反正天又冷,我也没犯什么错,偷偷就回家了。本来我怕他第二天打我,但到了第二天,他好像什么都忘了,见到我就跟没事一样。

  这事过了这么多年,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后来我又见到这位老师,他已经改行了,在林业局工作。谈话之间,我本想提那件事,但最后也没有提。

  酒醉之人不但行为丑陋,有时还会招致杀身之祸。如三国时期的张飞,在关羽被害后特别伤心,每天不断地喝酒浇愁。有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把范疆和张达两个手下叫到面前,限他们三日内制办好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以祭关羽。因时间紧迫,二人请求宽容几天。张飞大怒,让士兵把他们绑在树上,狠狠地鞭打,然后对他们说:“要是准备不好,就要你们的脑袋!”两人被打得遍体鳞伤,回去后非常害怕,商量不如先下手为强,把张飞杀掉。于是在晚上,他们趁张飞喝醉睡着了,一刀刺死了他。这样的现象,在历史上不可胜数。

  鉴于饮酒有种种过患,佛陀曾在经中规定:“佛教所有四众弟子,一滴酒都不能沾。”若能真正不喝酒,对行为就有控制能力。佛教其实有很多好的教言和行为,如果想做一个好人,只要能做一个合格的佛教徒,就肯定没有问题。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步从容,立端正”:走路时要从容不迫,步伐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有些人走路慌慌张张、急急忙忙,有些人像跳舞一样扭来扭去,这些都不如法。而站着时应端端正正,不能七扭八歪,一付轻浮的样子。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从他走路、站立的姿势也看得出来,所以老人常教导我们:“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走路也要有走路的样子。”

  “揖深圆”:遇到师长或是有学问的人,应当恭敬问候,把身子深深地躬下,不要像身体里有块木头那样僵直。有些人因傲慢而不愿意弯腰,就像那位教授所说:“内在没有恭敬心,腰怎么样也弯不下来。”现在许多国学教授,向人鞠躬是很自然的,而有些老师、公务员,因为特别傲慢,在有学问的人面前,不要说鞠躬,连低个头也不愿意。

  “拜恭敬”:向人行礼时要发自内心,尽可能表现出你的恭敬,而不要流于形象。行住坐卧一切威仪,都是通过心来操作的,因此,《坛经》中云:“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有了“直心”,一切威仪才会如法,这对成办自己的事情,也有很好的利益。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在散文、诗词方面有极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自幼就聪明好学,通达情理。12岁那年,他身背行囊去襄阳求学,由于路途遥远,到达时城门已关,只有一个老兵在城楼上站岗。欧阳修恭恭敬敬地向老兵躬身施礼道:“学生远道来此求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老兵见欧阳修礼貌周全,便起了爱怜之心,于是走下城楼,为他开门。

  所以,从一个人的礼节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学识和修养。这种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弘法利生、行持善法,都会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反之,一个人如果傲慢无礼、自以为是,那只会让别人反感。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勿践阈”:碰到有门槛的地方,绝不可以往上踏,一定要跨过去。由此可以引申为,不论别人的衣服、器具,还是三宝所依,凡是不能踩的就不要踩,不能跨的就不要跨。然而,现在的人根本不管这些,什么帽子、衣服、经书,统统随便踩、随便跨。尤其是学院刚来的居士,甚至从出家人的僧衣上跨来跨去、在经书上踩来踩去,一点执著也没有,非常可怕!

  “勿跛倚”:站立时不能站一只脚,另一只脚斜放着,这种姿势不雅观。

  “勿箕踞”:坐的时候,不能两条腿张开,像过去的畚箕一样,如此显得粗俗失礼。

  “勿摇髀”:不能抖动大腿,让身子颤动。同时也不能跷二郎腿。否则,会让人感觉你很散乱、很傲慢,一点也不稳重。

  这些基本行为,每个人都要值得注意,不然,别人会觉得你没有教养。

  几年前,上师如意宝在道孚灌“上师心滴”的顶,我和另一位出家人晚上去县上过夜。我认识一个领导,就在他家借住一宿。当时那个领导离婚后刚结婚,娶了一个刚毕业的小女孩。吃饭的时候,那个小女孩行为很不如法,在沙发上一会儿抱着他,一会儿使劲撒娇。她丈夫用眼神示意她坐好,但她装作没看见,依然我行我素。后来他忍无可忍,指着她呵斥道:“你给我坐好!”但她还是没什么感觉:“哎呀,你说什么呀?你过来啊……”

  这些行为看似微乎其微,但古人非常注意。可是现在很多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想什么就做什么、说什么,不知礼貌恭敬为何物。那天我跟一个同学在一起,他就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们读书时,老人们常教训:‘这上面不能踩,那上面不能坐;走路时该如何,吃饭时该如何……’而现在的年轻人,这些完全没有了。”确实,现在的年轻一代,整天除了吃喝玩乐,心目中什么都没有。他不在乎这是违规的,这样违越了传统、违越了佛教戒律,反正只要有条路,他就直接走过去,根本不管前面是红灯还是绿灯。

  所以,现在人很需要学习古人的行为规范。我们佛教中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全部是对身口意三门的约束。若能如此行持,今生中身心得以调柔,堪能行持善法,也会为来世播下善妙种子。所以,我们对行为应该有所约束、有所规范,这不但要从内心接受,更要点点滴滴贯彻于实际行动。

  老子曾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上等人听了“道”,会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去做;中等人听了“道”,偶尔想起来就做,想不起就不做;下等人听了“道”,不但不接受,反而还大声嘲笑,行之若素:“为什么不能张开腿坐啊?这有什么嘛!”

  所以,我们要做哪一种人?不妨考虑一下。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1]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

相关链接

弟子规讲解(目录)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讲解(视频版)

----------------------------------------------------------------------------------------------------------------

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推荐

索达吉堪布佛教问答

索达吉堪布佛教文章大全

索达吉堪布佛学视频在线播放及下载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缘。世间万物皆有相缘,缘是机遇,缘是达观。二空。空是智慧,包容宽恕,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三悟。悟为慧根,启发心智,世事洞明皆学问。四善。心怀悲悯,心存感恩,积善行,帮助别人。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应天下之变;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爱天下之善。 南无阿弥陀佛 ​​​​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