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佛法之感言(下)


2014/9/5    热度:264   

三、教典之研习

  1、为什么要研读教典?

  一、由听闻而趣入正法:闻、思、修慧中,闻为初门,由听闻正法而趣入正法、理解佛法。我们可以从善知识处听闻佛法,也可以自己阅读佛典,而研读佛典是最方便趣入佛法、理解佛法的途径。

  二、培养佛法正确知见:八正道中正见为首,正见就好像一个人的双眼。由听闻佛法、研读佛典可以理解佛法义趣,培养佛法知见,确立正见,修正无始以来的邪见和不正确观念。

六、导引正确的人生观:由研读教典、听闻正法而理解佛法,进而将佛法融入生活之中,无论为人处事与人生态度都能以佛法为依归,提升生活品质。

  七、了解佛法本末:在末法之际且又佛法边地修学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由于教内杂乱与教法失真,使得佛弟子很难掌握佛法核心与根本。所以必须以开阔的心胸、抛弃成见,研读适当的教典、听闻正法,才能了解佛法核心,以根本佛法为依归,舍弃枝末、外道化与变质的佛教。

  八、令正法久住:佛法从佛世展转相传至今,世尊正法的存续有待佛弟子们的研究、修行(实践)与弘扬,如此正法才能久住、利益来者。

  2.由佛教历史发展看教法核心

  根据近代佛教学者们的研究,共同推定佛教发展有几个阶段:一、根本佛教期:指自世尊成佛到佛般涅槃,这段期间的佛教。二、原始佛教期:指自世尊般涅槃到佛灭后一百多年部派开始分裂,这段期间的佛教。三、部派佛教期:指约从佛灭后一百多年部派开始分裂到西元前一世纪左右的佛教。四、大乘佛教期:指约从西元前一世纪到西元六世纪以后,大乘佛教的兴起与发展期。五、秘密大乘佛教期:指自西元五世纪到西元十二世纪以后,秘密大乘佛教的兴起与发展期。

  由于在佛世时,教法并没有用文字记录,仅由阿难等长老们展转传诵,所以根本佛教和原始佛教时期的教典没有能完全地保留下来。现今我们所能追溯和研读的文献,大都只是部派佛教时期和后期所结集的教典。以历史的观点而言,教法的根本核心在于四部《阿含经》与《律藏》,这是一般所共许的。

  3.建议研读之佛典

  掌握佛法核心,理解佛法的根本义趣,非常重要!在浩瀚的佛典中,很多佛弟子总是不知道从何着手研读,所以个人在此提出一些建议。对于出家众而言,如果有充裕的时间,能够阅读整部《南传大藏经》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并非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毅力与兴趣,所以只列出几种佛典,介绍给诸位研读:

  一、《佛陀的启示》:本书作者为锡兰的罗睺罗化普乐法师,他的佛法基础扎实且深厚。此书是作者在法国巴黎研究大乘佛教时,为西方人介绍基础佛法所写的入门概要书。本书分为八章,其中以四章的篇幅详细地介绍四圣谛,此外也讨论到无我和缘起等论题。四圣谛是佛法的核心;缘起与无我则为佛法中不共外道的特色。虽然本书经过翻译难免有些失真,但还是非常值得研读。

  二、《佛法概论》:本书作者为印顺法师,他以《阿含经》为(根本)核心,提倡人间佛教,是汉语系佛教难得的法音。本书乃作者以他所编写的《阿含讲要》为底稿,再改编成二十章。本书从序文到最后一章,章章精彩,扎实且重要。

  三、《清净道论》:本论作者为西元五世纪的觉音尊者—复兴巴利语系佛典的最大贡献者。本论乃作者依据三藏和注疏,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义理与思想,是一部对教理、修行方法与次第最详细、最完整、最著名的论书。本论以戒、定、慧三学为主轴,次第叙述七种清净和十六阶观智,详细描绘一条直达涅槃的解脱道。其中,在修定方面提出四十种禅修方法(业处),而且对每一种禅法无论在理论、修习方法与次第方面都叙述得很详细。本论是南传佛教修行体系非常注重的依据教典。

  四、四部《阿含经》或四部《尼柯耶》:《阿含经》代表教法的核心。然而,现存《阿含经》的各种汉译本是部派佛教留下来的产物。例如:《杂阿含经》和《中阿含经》属于说一切有部所传诵;《长阿含经》属于分别说系的法藏部所传诵;《增一阿含经》属于大众部的支系所传诵。

  由于《阿含经》的传译较早,所以它们的译文较为简洁、艰涩,也许诸位可以和《南传大藏经》本及英译本相互对阅,如此可能比较容易掌握其义理。由于时代与部派传诵的失真,在对照时诸位也可以发现它们的同异。

四、建立僧团

  (1)我们修学佛法不宜分党分派、互相斗争,应该以佛法为依归。

  (2)理想的僧团应该是民主的,尊上座、敬大众,以正法律为准则,没有独裁,专制,特权和个人主义,应该发扬六和敬的精神。

  (3)有些僧尼特别好乐(喜爱)研究教理、禅修、教化信众、营修执事和修福等,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提供修行环境并善加护持。

  (4)有些比丘们如法奉行不持金钱,有些则好乐修习头陀行等,我们应该予与鼓励、尊重与护持,注重僧团和合、安乐与团结。

  (5)如果有人欲提供现成道场或建地,那是最好的。我们不宜太张扬而到处募化、集资或花费太多信施,不宜耗费太多社会资源。

  (6)我们修学佛法不宜追求名利,应该自我充实,为自他利乐和正法久住的目的而努力。看到别人有自私心,我们应该警惕,学习并发扬佛陀无私无我的精神。 (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 我们学佛人该放下的放下,该提起的提记。该提起的是三学、六度、十波罗蜜,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这事情不可以放下,全心全力为社会、为众生服务。不觉悟的人,他不知道,他以为好人不得好死;觉悟的人知道,人没有生死,这身舍掉了,换一个身又来了,这菩萨精神。真正能看出门道的人不多,如果能够看出三世因果,所有一切疑惑都断除了。所以,觉悟的人在这世间,要常常想到,这事情应不应该做?应该做的,一往直前。什么事情应该做?利益国家、利益众生,这事情该做。觉悟的人,绝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即使舍弃身命也在所不惜。死有什么可怕?哪个人不死?世间人贪生怕死,对于生死的实相他不了解;如果对于生死真相搞明白、搞清楚了,那就像佛经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是真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