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谈学佛正见
2014/9/5   热度:582
黄念祖谈学佛正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说知足常乐,如果没有观察自己内在,怎么可能知足?我们很喜欢向外观察别人,认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这时分别心、嫉妒心就产生了,由分别和嫉妒产生的强烈嗔恨,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所以说痛苦是比较出来的,幸福是珍惜得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大圆满见:法尔如是,本来就是佛,不等你修才是。法尔、天然、自然,就是如此,一切法本来清净。所以大圆满见就是一切本来清净,《心经》说的「不垢不净」,没有垢净之别,何以故?它本来清净,本来就离开生死涅盘,离开取舍等等垢染,也就没有缚,没有东西给它捆住;既然没有东西捆住,也就没有什么解脱;没有解脱,也没有什么叫修。本来就是佛,也没有什么现在才证的,所以是无修无证。
「任运而住」,任着自然就这么而住。「于自生自显之上,即修即行即果」,这是贡师常说的,这些话虽然少,可以说是文字般若,多少反应大圆满见,从这里我们多少可以体会一些,这是贡师开示的殊胜之处。
一切法本来清净,本来不生不灭,还有什么生死涅盘,还有什么取?什么舍?没有这些垢染。从前禅宗三祖参二祖的时候,说「我有病,罪很深重,请师父帮我忏忏罪?」二祖说「你把你的罪拿出来,我帮你忏。」三祖说「觅罪了不可得。」我的罪找不着,拿不出来,二祖说「余予汝忏罪竟。」我帮你的罪忏完了,三祖这就开悟了。
日本人也有一则公案,但不这么彻底。有一个人见一位有名的禅师,他说「我有一个毛病,我的脾气很坏,常常要发脾气,脾气发起来常常得罪人,事后又很后悔。但是又要发,请师父想办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禅师说:「这样是不太好。这样好了,你既然很会发脾气,你现在发一回给我看看?」那人说:「我这个脾气天生就有,治也治不了,发起来没法办。」禅师说:「既然你天生就有脾气,你就发一个表演给我看。」那人说:「我发不出来!」禅师说:「你说天生就有,你找呀!你发呀!」后来找不到,禅师就跟他说一些道理,把他改变过来。
这些都要从根上去提高它,这些都没有之后,也就没有缚。还有人说:「我缠缚的很厉害,求求师父?」师父说「谁捆你了?」缚就是捆,谁捆你了?捆你的人找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叫出缚。无缚嘛,本来没有捆你的人。既然没有捆,没有缚,也就没有什么叫解脱了。既然没有缚,没有解脱,也就没有什么叫做修了。「无修无证」,这是大圆满见,是最高的见解,到了宝塔尖了。
「于自生自显之上,即修即行即果」,一切都是自生自显的,在自生自显之上而修,不是在自己之外搞个什么的。修就是行,行就是果,这是同时的。因果同时这是《法华经》的道理,《妙法莲华经》讲多重莲华,所以也叫《莲华经》,不是西方世界莲花多,才叫《妙法莲华经》。莲华是个譬喻,有很多很多殊胜的意义:有些花是「有花无果」,开很多花却不结果;有的是「有果无花」,结果但不开花,无花果就是了;还有「花多果少」,花开很多,果子才一点点;「果多花少」,果子开了很多,花却一点看不出来。花多果也多的,只有莲花,多少莲花瓣就有多少莲子。
另外一个意思是「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在烦恼之中不为烦恼所染。更殊胜的意思是「花果同时」,花果同时出现,正是大圆满的意思,「即修即行即果」,花一开小莲蓬就出来了。像桃花、杏花不都是要等到花瓣掉了,才出果子。莲花一开花,果子就在了。不但不等花开,在花中就有含苞未放的小莲幼在里头。因果是同时的,不是种了因,以后再慢慢得果,因出现了,果就出现,「即修即行即果」,行就是果。
「大圆满者,诸法起时,刹那圆满。」这个圆满是刹那间都圆满,在大圆满里是这样,华严也是一样。一真一切真,一位一切位,一地一切地,刹那都圆满。一处真了,一切都真了;你证到一个位,一切位都证到了。不可思议,超情离见。一切都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一就是多,一就是一切,念了一个咒就具足念一切咒的功德,礼了一尊佛,就是礼拜了一切佛。刹那都圆满,一切都圆满,因果都同时。所以净土法门念佛时即是见佛时,见佛即是成佛时。不是某年某月,我才成功,这就不是大圆满见了,先要这么信。你拜佛时就是成佛时。莲师马王法的观想,有一段观想礼拜,观想我给十方诸佛顶礼,这是超情离见,同时十方诸佛也给我顶礼,不是只有我这样,十方诸佛也这样,这就平等了,所以才说「生佛两泯即是佛,才相对待便成魔」。这是根本,大家要好好去体会。
「唯识见」,一切都是识所现的,当然不如大圆满圆满彻底。但是真正这样一个见,你就少多少烦恼了。「中观见」的特点是不落边,所以才叫做「中」。你要是一切皆空,就着空了,若认为一切都是实有,就着有了。空有「不二」,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不落空也不落有,不落空边,也不落色边,这就是「中」了。我们的自心自性不在这八不里头。我们的心本来无生,无生所以无灭,无所从来也无所去,不是一也不是异。怎么不是一?个个佛都有自己的佛土,也有自己的名号,将来我们成佛也有自己的名号,也有自己的佛土,所以它不是一,但是我们的法身跟一切佛没有两样,所以不是异。
我们在妄心阶段的时候,阿赖耶识就不断不常,所以我们不说灵魂。人死了,灵魂老是这样,就是常见。人死如灯灭,就是断见。我们阿赖耶识不落断常,「非断非常,相似相续」,这八个字在阿赖耶识很要紧。阿赖耶识是相似,这一生与前一生是相似的,这个时间跟下个时间也是相似的,这个东西不是固定不变的,接续着,所以不断不常。「中观见」不用转舍转得,不用舍什么,这个见解已经很正确。「俱生知见」就是法身,所见一切皆法身,直接了当,相当于禅宗。当然禅宗最高也能达到大圆满见。
所以「人无我见」到「大圆满见」这五种见,相当于华严宗的判教小、始、终、顿、圆。小教相当于人无我见,始教相当于唯识见,终教相当于中观见,顿教相当于俱生知见,圆教相当于大圆满,与华严判教很相当。
禅宗初步的悟就是见法身,能见法身就是破初关,安住于法身就破了重关,如果你没在法身里,在法身量里待住了,你还要前进,法身向上。从前唐朝的肃宗皇帝问南阳忠国师:「如何是十身调御?」,国师回答说:「陛下应当在毗卢遮那佛头顶上走路。」法身向上,比法身还要超越,这是禅宗境界,相当于我们的俱生知见。华严、密宗、净土宗都跟大圆满见有联系的。
以上抉择见略得为七种,是红白教的古德依止心印表示而成就的。我们红白教祖师是不分家的,现在的白教还有的分。红白不分家,红白是一家,诺那祖师是红教第三十三代祖师,也是白教第十几代祖师,而贡噶上师也是红教第几代祖师,白教的第几代祖师。
「中观见」。讲「中观见」,顺道提一下,在西藏活佛上师们所谓的显教,是指中观见以下的见,就是到前面唯识见的地方,才称为显教。不是什么华严、法华、天台,通通是显教,就不如密宗,就低了些,这也是常常引起矛盾误会的地方。所以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密宗也很重视,不是那么低的,没有这个看法,显教是指中观见以下的见。而现在我们把在汉地的佛教,通通称作显教,把喇嘛的就叫做密宗。所以对于名词解释不一样,听到这句话,就生出许多的误会。就说密宗轻视汉地的佛教,其实不是这个含义,是指中观见以下的见。
同时中观见也是西藏黄教的根本。中观见已经很殊胜了,一直到大圆满见,甚至前面的唯识见,都是龙树菩萨建立的。佛法划分为十宗,除了小乘的俱舍宗、成实宗之外,其它八个宗派的祖师都是龙树菩萨,所以在古代是不怎么分的。中国唐朝的唐密,以及日本的东密,都是龙树菩萨传下来的,也是禅宗传衣钵的祖师。华严经以及楞严经是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出来的,这是一位很特殊的大菩萨。当时的佛法也是很不行,是马鸣、龙树这二位大菩萨出世才把佛法中兴起来的。
「中观见」也称为无生见,知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叫做「八不」。包括藏识所现的影像,以及唯识的见,世间法的、出世间法的一切一切都没有自性,都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的。「唯识见」则认为这是实的,依此而修,一点点转变。
「不生不灭」,六祖开悟所说的「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你有个开始,从这里开始生出来了。法本自无生,它没有一个开始,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开始」的一切一切,不大好懂,这一点最不好理解的。所以断无明,最后还要破一分生相无明。
「无始」是我们语言这么说的,从哪里开始有,好像有个生处。既然是无始,它的始处不可得,最初开始生的时间也不可得,哪生还可得吗?生也就不可得了。所以无生,也就无灭。我们就不讲长生不老,一切本就无生。不是生因之所生,不是有什么造成的。佛境从本以来就是清净、具足的。不是用什么机缘而生,套什么因缘而生的,是无生的。所以佛法证无生法忍,无生故无灭。
生,也就是一个起点,事实上起点也不可得,一个圆形的东西,你说是起点,走一圈又回来了。起点不可得,起点就是生处,起点不可得,不就无生。
「不断不常」,我们阿赖耶识就是不断不常,断常是邪见、外道见。阿赖耶识是怎么样?相似相续,相像而继续。不断不常的道理就在这里,一个东西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只是相似而已,它不是常。譬如电影,上一片与下一片的胶片,相似而已。阿赖耶识它老在变,有东西来,它又多一点;这一刹那跟前一刹那相似,这一生跟那一生相似。增加一些东西,或修行拔除掉一些种子,全是相似,既然是相似,它就不是常,就不落入常见。它是相续,譬如电影它一片一片老接着,就不断了。所以阿赖耶识就不断不常;既然阿赖耶识不断不常,那它所显现的相也就不断不常。
「不来不去」,没什么来,也没什么去。「如来」是什么?「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自心遍一切处。从哪儿到哪儿去?从自心到自心。从北京到华盛顿,北京是我自心,华盛顿也是我自心,从自心到自心,何来何去?
那贪瞋痴烦恼,怎么个大圆满见?贡噶上师教我们看,不要看它的过失,看它从哪里来,去到哪里。找来处不可得,找去处也不可得。既然来处不可得,去处也不可得,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它也就是如来。所以说烦恼转菩提,我说不用转了,烦恼即菩提,这是最好转的方法,最殊胜的转,这就转过来了。所以它是不来不去,遍一切处!
「不一不异」,为什么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种种的佛,它不是一个。但是一切佛的法身没有分别,所以是「不异」,不是一也不是异。
所以依照「八不」-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唯识所现的影像,世出世间的一切法,它都没有固定的自性。这样慢慢观察,就破除外道、小乘、唯识的见,显现出诸法本来不生,不生就不灭。
依此「八不」,诸法本不生来修证而成佛,它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不用转舍转得。比较直接了,不用一层一层转换,一步比一步殊胜。「八不」,无生见,知一切法本无生。所以无生的功德很大,无生就无灭,一切都无来无去,少了对待,一切都平等了。一和异本来是两件事,现在都没有,不就都平等;不来不去,把这一切分别都消除。
唯识见,等于大乘开始的见解,从小乘转到大乘。弥勒菩萨就是唯识宗的祖师。唯识见是什么?知道三界一切万法,都是自心所现的影像,所以这个法就不是他了。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们自心所现的影像。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实际上就提升一步了。所以不要急着要大圆满见,把这个真正落实成为你的见,就很不容易了。
知道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现,就打破许多疑惑,所以墙壁也可以过去,本无墙壁,都是心所现的,没有另外的东西。正好把外道、小乘的见破了。所以这是唯识观殊胜的地方。破外道、小乘什么呢?他们都认为心外有法,依他呀!修外道法出个小孩,他认为是固定的;基督教等着耶稣来审判,将来生天堂,都是认为实有的。都是自心所现,耶稣也是自心所现,这就不一样,破除他们的见了。天堂地狱都是我心所现,没有两样事,就把外道小乘认为心外实有法的见给破除了。破除外道、小乘心外实有诸法的见,也就是说没有境,所谓「心外无境」,一切都是心所现,识所现,「唯识见」就是这个意思。
依照这个见,多方面去观察,「转舍转得」,把你错误的看法丢掉一些,自己得到一些进步。再进一步观察,又去掉一些错误的见解,又进一步。不但是见解,连贪瞋痴,种种的业力,越去越多。无明去得多了,智慧就增长,法身慢慢地显现,转舍转得。这是渐法,一边舍一边得,所以俗话说「舍得,舍得」,夏老师替它下个转语「你舍才能得」!所以「舍」最重要。舍什么功德最大?舍见!所谓「舍身容易舍见难」,我们要把下面这些见舍掉,换成上面这些见,那就殊胜了。
(问:「自心所现」的自心是什么心?)你说是妄心所现可以。但是妄心是什么?妄心就是真心所现,说到根本还是真心所现。真心立相就成了妄心,妄心虚妄,所以现出这些相。妄心从哪来的?压根还是真心生。
水就代表真心,中秋夜的月很圆,风一动水一摇,月亮就不现了,这就妄了。波是什么?波就是水,波代表妄心,水代表真心,妄心就是真心。在虚妄之中,真心作用不显了,这就好像睡着、作梦了。黄念祖还是黄念祖,但是睡着了,作用不显现、颠倒了。但是我还是我,一点都没变,真心与妄心也是这样。既然叫做妄,它就是虚妄、不真实,所以对妄想不用太害怕。
第一步我们要明白真与妄的分别,破妄显真。再进一步,妄就是真,波就是水,不是另外有的东西。水是最圆融的,你拿方杯子去舀,它是适应的;拿圆杯子去舀,它也是适应的;池、湖…,什么情况它都适应。它可以流动的,可以照东西。结了冻的冰,它就麻烦了!比它小的容器,它就搁不进去了,它不那么圆融无碍了。怎么搁它都不舒服,一碰它还拉你一手,这是结冻的冰。
我们众生就是冰,冰是什么?全体是水。虽然是众生,但全体是佛。只是多了点寒气,寒气凝结成冰。所以我们修持的关键也就在这里,不需要另外什么「九转丹成」,不是那回事。只要寒气一去,冰就马上溶解成水,全体是水。就是这东西,没有换嘛!冰是二氢化氧,水也是二氢化氧,不用换成分,换另外一种性质、东西。只是多了一点寒气,凝固、执着了!本来无碍、流动的,执着就变成有碍、不流动。因为妄心的种种分别,心生则种种法生。
「识」是什么?有无明就成了识,唯识所现,「识」就不是真如。唯识就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没有阿赖耶识,我们就具有如来智慧。就是一念无明的妄动,就出现了阿赖耶识。「唯识所现」,就是这个识所现,已经有了水波了。
执实见、外道见,这前两种见是我们应该要舍的,第三个「无我」还是好的,但是不要有「法执」。
(请师父解释一下什么是法执?)法执就是阿罗汉认为四谛法是真实的,用这个去解决问题。而《心经》讲「无苦集灭道」,没有四谛法,这就破了法执。小乘人不能体会「无苦集灭道」,认为「有苦集灭道」,他依这个法证阿罗汉。有这个法,有所证,这就是有了。
(这不就有漏了吗?)对于破见思惑,我们称阿罗汉是无漏;不能说他有漏,他已经得到漏尽通了。但是他还有惑,有尘沙惑、无明惑。这三种惑,他只破头一种见思惑。
(「漏尽通」是破见思惑?)「漏尽通」是破见思惑。破见思惑不容易,不但人的贪瞋痴慢没有了,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的贪瞋痴慢也都没有了。不要说天界了,就是在人界之中,如果有人说他贪瞋痴慢一点都没有了,就值得我们向他顶礼。说老实话,贪瞋痴慢很不容易离得开,所以竖出三界好难啊!小乘要把见思惑破尽,他才能出生死。我们横出三界是带业往生,见思惑没破,带着惑往生的。有人反对带业往生,不就等于净土宗没有了,那要净土宗干什么?
所以我们依止一个法,要知道它是无修无证。如果一定有修有证,就有法执;但是如果执着无修无证,什么都不修,那又落空了。所以我们的仪轨很巧妙,在修持之中提醒你无修,在修中体会无修。所以很稳当,我们的法殊胜的地方就在这里。
在修持之中提醒自己无修无证,那就没有法执了。要这一切都没有,才算破了法执。在修持之中没有执着,生不出法执来,但这不等于法执破尽。要是真正破了法执,就是菩萨了。所以在修中无修无证,这就是大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