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
2014/9/5   热度:220
三宝 / 黄克中 译 三宝称之为“宝”之原因: 能使人由心地感到惬意、欢喜的有生无生的各种物都称之为“宝”。 金银珠宝是能使人感到合心称意而生喜悦的东西,故为“世间之宝”。 同样的道理;佛、法、僧能使十方三界的众生生爱敬欢喜之心,令人祟信景仰故称之为“法界之宝”。 宝的涵义 一、令人珍借,受人尊崇。 二、具非凡之价值。 三、为无与伦比,至高无上者。 四、难遇、难见、难求者。 五、为大福德者方可亲近,尊崇敬奉者。 宝颂 至尊至贵,可亲可敬。 无与伦比,殊胜功德。 千载难遇,百世难求。 景仰敬奉,大哉宝藏。 佛宝 一、佛陀具阿勒汗(阿罗汉)等九殊胜德号;闻受佛法,心生欢喜,增益福慧,故为信奉者尊之为宝。 二、金银珍宝,价值高昂。物主会因此而合心称意!同样地,有缘亲近佛宝,得闻佛法,可致今世和后世之福乐。对有缘众生来说,佛宝为尊贵的无价之宝。 三、具连城价值的宝石,肯定是难见少有的。同一道理,释尊对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是无可比拟,唯我独尊的,故称佛宝为人中之宝。 四、有幸得见连城(价值)之宝珍是种殊遇。同样她,经历了百千万劫的修行,最后圆满了自觉、觉他、觉满的世尊,对世人言也是千百世难得、难见、难遇的,故佛宝乃为至宝。 五、俗世中,拥有奇珍异宝者不可能是普通的人,是掌握大批财富的豪门。一样的道理,能够现近佛宝者亦止于具大福德之有缘众生,故佛宝为宝中之宝。在世上,虽拥有大量财富,养尊处优的富人,如不信佛,也会被摒弃于大法之门外而无缘亲近佛宝。 法宝 四道、四果、涅槃和三藏经典等十种大法,称为法宝。 ?上列之十种大法是值得闻受和修持的。 ?佛法是无价之宝。 ?先不说四道、四果、涅槃等诸般大法,就只三藏经典已是无可比拟的无上大法。 ?三藏经典是释尊成佛后宣说的经教大法。即如缘生于佛世之不可求,能有缘得闻佛法也是极为难得之事。 ?三藏典不是普通的凡夫俗子能理解,能引为已用的。是具大福德者修行之法。故此,佛说经教因具备宝之内涵,故称为法宝。 僧宝 如法地出家或已证贤圣之位的大德僧侣都是僧宝。 ?凡是僧侣都值得崇敬。对僧侣犯了失敬的过失的人,会因此而折福,而在缘生缘死的轮回中得到恶报。 ?对僧侣恭敬亲近之人,在今世或后世中可致福报。 ?僧侣是要在佛法住世之时才有机缘朝拜亲近之贤圣之人,故为难遇之宝。 ?能有缘和僧宝亲近、闻法的,也只限于具大福德之人。故比僧宝是有缘众生才能依 归之贤圣,故称为僧宝。(录自黄克中译:《原始佛教的佛说经教》pp.107~109) (《嘉义新雨杂志》第37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学了很多年,没有成就,什么原因?放不下。这个“放不下”,害苦了我们。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句话是真实话,这句话对于修行人是最重要的一句话。身是身体,心是念头,我们常讲,你心里面的忧虑牵挂、烦恼习气统统要放下。身体随缘是最健康。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七岁往生,从来没有保养,饮食起居一切随缘。他老人家粗茶淡饭,一天只吃一餐,他的工作量,差不多是我们普通人五个人的工作量。别人送给他的补品,他收,他不是不收;不收,人家心里多难过。人家来供养,都想要种福,老师照收。可是那个人走了之后,老师就把这些礼物转送给别人,自己从来没有吃过,什么补的东西他都不要;送给他的衣服,也是转手就送人了。老居士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所以要知道,不需要人照顾,才显示自己健康,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到有人伺候的时候,这是什么?身体已经不行了,要靠别人伺候。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