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秘诀


2014/9/5    热度:126   

学佛的秘诀
1、 “系念”是学佛的秘诀。
2、 念佛的秘诀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3、 学佛的秘诀是“于一切法当中无心”。
4、 修行的秘诀“诚、敬”,内真诚,外尊敬。
5、 读经的秘诀是“专精”。
6、 要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一切经,用什么方法?一经,秘诀。
7、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秘诀。
8、 精勤修学是秘诀。
9、 精进是断烦恼、开智慧的秘诀。
10、 世出世间要想成就,秘诀就在好学。
11、 修行证果的秘诀是“看得破、放得下”。
12、 学道的目的在三昧、在定慧,就不能杂、不能多,这是秘诀。
13、 一部经、一句佛号,其他统统都放下,一心专注,三年不说话,秘诀。
14、 一定要以真诚心待人,他误会、毁谤,随他怎么都好,我们决定不改初心,秘诀。
15、 了凡先生能接受功过格,一生当中奉行而不厌倦,这是他改命成功的秘诀。
佛菩萨坐或站在莲花上,莲花代表自性,自性万德万能、清净不染,不是真的坐或站在莲花上,是表法。 供佛像的意思:一、“报恩”。知恩报恩是做人的道理,忘恩负义必堕三途。二、“见贤思齐”。佛像提醒我,向他学习,他能成佛我也要成佛。看到佛像就要想到佛的存心、发的什么愿,佛怎么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样样向他学习。 供佛像,始终一生就供一尊,为什么?印象深刻,将来往生时佛现的像一定现这一尊。天天看他,将来往生时,他终于来了。如果供很多像,到时候,到底哪一尊是阿弥陀佛,是不是真的,你念头一动,他就走了。 佛像要供在上方。房屋从任何一个门进入,头一个看到,这个位置就是上方。 供水,心像水一样干净、清净,平等。水不是给佛喝的,因此水不能有颜色,不能供茶水。不供灯、不烧香都没关系,这杯水最重要。供杯最好是玻璃杯透明的。 香表戒定慧,烧香就不要忘记戒定慧。 用真诚、清净、平等心,念香赞,受用不可思议,心真诚、清净、平等,就跟诸佛感应道交。 佛前点灯,表我心要光明,像灯一样,灯代表智慧光明。 “灯”,从前供油灯、蜡烛,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对一切众生,要牺牲奉献、舍己为人。帮助人,只要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 “花”,代表因,花开得好,果一定好,修好因、种善因,只要看到花就懂得断恶修善,穿上花衣服,也表断恶修善。 采花供佛,是伤害众生,但是这个众生跟佛结上缘,他来生转世,他会学佛,给他阿赖耶识里种上佛种,这个功大于过,你每天作功德回向给他。
“果”是我们希求的,希望美满的结果。“果”象征菩提涅槃。 供饭菜,表希望佛法常住世间。 造佛像、画佛像,要画全身,站、坐没关系。破坏佛的形象,乃至佛的画像,要是恶意糟蹋破坏,都等于出佛身血,摆艺术品,一个佛菩萨的头,出佛身血,五逆罪。
消业障是修行人第一条重要的功课。
什么是业障?障就是障碍,障碍了真心,障碍了本性,什么是障?业就是障,业是事业,人都希望自己事业越大越好,业越大,障越大,烦恼也就大了。人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造业从来没中断过,拼命在造,作恶有障碍,作善也有障碍,果报都出不了三界。造善业,三善道投胎,造恶业,三恶道受报。佛教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而不著相,就是净业。著相,业就不净,就会产生障碍。 没事想事,这是业障。
妄想分别执著是业障。 最大的业障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里最严重的是贪心。贪得了就吝啬,贪不到就生嗔恚、嫉妒,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业障不除,障碍你的智慧、福报。 求佛菩萨不灵,没有感应,你有业障,把业障消除,就有感应了。 如何消除业障?忏悔。很认真的每天反省,把毛病找出来,改掉,叫忏悔。 过去我谤三宝,回过头来我赞叹三宝;过去我破和合僧,现在我拥护和合僧,这叫真忏悔,过去陷害人,现在补偿受我害的人,去帮助他,才叫真忏悔 佛教中有三宝,这三种东西才是真的宝贝,其它与佛教沾边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了,数也数不尽,你若想明辨是非,盯住三宝.
佛宝:真正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觉者.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一个孜孜不倦苦口婆心的义务社会教育家,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与社会取之少之有少,却付出无限慈悲和智慧.这是佛宝,真正学佛人的楷模和榜样.
法宝:佛教经典记载了佛陀的教诲,就是佛教的教科书,诠理化物,字字真言,句句妙理,这是法宝,真正学佛人的依怙.
僧宝:遵照佛教经典,真正依教奉行的人,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这样的人,无论在家出家,可称为僧团,这样的人才是僧.佛已经不在世,真正的僧让我们凡夫能够看到什么是真正的活生生的佛教.请注意不是出家人就是僧,这是两个概念.
现在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假的,佛教这么有名气,有善缘的东西没有坏人惦记你认为正常吗?"善事常易败,善人常得谤"的滋味你这个心肠好的人也会有些感觉吧.佛教纯真纯善,说句真话,惦记的人还都不是小人物,非常人可揣测,鱼鳖虾蟹都不在话下.
"佛"说出了真相,记载下来就是"法",身体力行才是"僧".除此之外,其它无论什么都不能代表佛教本身.

编辑:百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