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


2014/9/6    热度:388   

1840年年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卷进世界大潮流;西方文化涌进中国,中国的经济、政治被迫改变,思想文化也随着发生变革。近二百年来,向西方学到不少东西,有我们本来缺少、需要的,也有不少是西方列强硬塞给我们的,选择的余地不太大。新中国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们主动地、有选择地引进外来文化,从生活文化(衣、食、服务等) 到观念文化(文学、哲学、艺术等) ,有的在中国生了根,变成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回顾新中国五十年来的经历,值得认真总结。

摄影 王楚天

面向21世纪, 我们的思想文化界要赶上世界新的进展, 与世界发展同步, 我们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因为文化有地区性, 有继承性、融合性。地区性带有生活环境的特点, 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语言表达的特点。继承性是指文化不是停止凝固的, 它有发展, 中国今天的文化与几千年儒教文化有关, 西方今天的文化与西方古代基督教文化有关。文化的融合性表现在它的优良部分与糟粕部分总是纠结在一起, 密不可分。如何区别、粹取、提纯, 简单外科手术的办法无法做到, 要用相当的人力、时间去消化、吸收。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 然后决定取舍。物质文明建设, 如工业设备等比较容易鉴定。社会制度、法制建设、管理制度等文化的鉴定, 取其所需, 必须实行后才能分辨清楚。精神文明建设, 要有一个时间考验过程。这都是我们进入21世纪的文化建设的责任。

历史经验表明, 即使完全正确的理论,如果只被少数先进者发现, 而未被群众所接受,真理也会被当成谬论, 像地动说、生物进化论都曾遭到反对者的磨难。

中国传统文化有无限光明的前景。但是, 光明前景还要群策群力, 积极争取。第一步,把文化中的精华有效地区别出来。第二步, 向广大群众介绍推广, 公诸大众, 使它成为群众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 有责任将人类文化之菁华扩散到世界, 以期对世界文化宝库有所贡献。

向全世界贡献我们的优秀文化, 丰富人类精神库藏。资料共享是好事, 只有在今天, 21世纪来临之际, 才有可能。因为20世纪的前半段, 中国在世界发言权不多, 到了20世纪的后半段, 中国站起来了, 国力开始壮大了, 才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今天, 中国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 不再穷困落后, 我们讲的道理才会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倾听。

一百年前, 严复曾号召“开民智”, 今天看来, 这个号召还未失效。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民智就是国力, 民智就是财富, 脱贫先脱愚, 世界大势所趋, 稍有懈怠, 不可掉以轻心。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总是会下意识去抱怨某种事情。其实,在佛学里,抱怨,是一件极其不好的事情。抱怨会让人心里烦躁,容易犯贪嗔痴。佛经有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我们一抱怨,就是动了嗔心。嗔是佛家三毒之一,我们在抱怨,就是在损害自己的福报。还有在医学上也是说多抱怨动怒是对身体不好的。特别是在运势不好的情况下,切忌千万别去抱怨。人抱怨,会产生负面影响,无形中引来一些不好的东西。在你运势差的情况下抱怨,无疑只有雪上加霜,更加倒霉了。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轻易去抱怨什么。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要学会感恩和随喜。感恩和随喜是消除抱怨的最佳方法。心存感恩,慈悲待人,运气一定能好。人在做,天在看。我们所做的一切菩萨都看在眼里。我们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时,请先静下心来,反省一下,是否自己有过错?如果没有,那是不是前世欠下的因果呢?凡事要冷静,改变命运,有时,你只是差一个好念头。停止抱怨,你的命运会越来越好,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