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10)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10)

 

  思考题

  44、誓言坚定的人具备哪些特点?这样会有什么利益?明白此理之后,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45、有些人说话见风使舵,根据不同的场合变来变去,这将导致什么过患?这种人的修行会成功吗?为什么?

  46、劣者与智者在守护誓言方面有何差别?我们在承诺一件事情时,应当遵守什么原则?

  47、为什么说不懂知恩图报的人,名义上为人,但实则为鬼?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audio0/erguijyl10.mp3

  此课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video0/erguijyl10.wmv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六、誓言坚定

  何人事前所承诺,终无变更誓坚定,

  若坚誓愿获自利,他众亦信此人语。

  真正有智慧的人,对自己在别人面前所承诺的事情,永远也不会改变,立下的誓言非常坚定。

  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讲过,人的心态有三种,一是他所承诺的始终不会变,犹如石头上刻的文字,纵经种种侵蚀亦不会磨灭。几年前,我看过自己很小的时候刻在石头上的观音心咒,至今将近二十年了,字迹还是非常清晰。同样,有些人从小就承诺一件事情,一辈子也不会变,这是上等人。

  而中等人,如果没有外缘影响,誓言是不会变的,但若遇到一些违缘,很容易改变当初的承诺。如同在土里写文字,不可能轻易就消失,但若被大风吹、雨水淋,字迹马上就模糊不现了。这些人的心态也是如此,本来自己学佛、做事还是比较稳定,可一旦遇到恶友的影响,原来的誓言马上就变了。

  下等人像是水中的花纹,此起彼伏,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不需要任何外缘,誓言随便就舍弃了。今天承诺这个,明天承诺那个,之后一眨眼就变了,这是非常下等的人。

  誓言坚定的人,可以获得一切快乐利益、财富名声,由于说的话具有可信度,众人也会信任他。《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讲过,佛陀多生累劫前发誓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之后在生生世世中,这个大愿也没有变过。我们在大的原则上也要这样发誓,而且无论是外缘、内缘都不能摧毁这种誓言。誓言坚定的人,别人也会特别信任,平时在做事过程中,这些人非常可靠,众人都很相信他的话;有些人誓言不坚定,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任何人也不敢相信他。所以在修行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誓言坚定。

  以善观察所承诺,坏劫之际亦不舍,

  背弃誓愿应生畏,违背国政尚不惧。

  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答应一件事情,然而,一旦经过智慧详详细细观察,自己承诺下来了,哪怕是三千大千世界统统毁坏,他的誓言也不会动摇。

  藏地和汉地的一些高僧大德,在上师三宝前曾发誓要受戒或者出家,后来在文革期间,纵然遇到惊天动地的变化,自己的誓言也绝对没有违背,很多人甚至为此献出了最珍贵的生命。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在别人面前所承诺的一切,坏劫也不会改变。前段时间,我在建学校的过程中,有一个老板说:“我本想帮助你一百万左右,但我先答应别人了,要不我去跟他打个妄语,把这笔钱转给你。”如果我当时巧言花语,很可能得到那笔钱,但是我说:“既然你对别人承诺在先,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千万不要改变。”他说:“那个人不一定如法。”我告诉他:“如法也好,不如法也好,你好不容易承诺了,承诺完了以后再改变,可能会失去你的良知。算了,你还是做个好人吧,我这边慢慢想办法,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有智慧的人违背国家政策不一定害怕,因为这最多是判死刑或无期徒刑,但他们最怕的就是违背自己的誓言,若是如此,对今生来世都是一个不好的缘起。所以,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违越誓言,这就是智者的一种选择。

  在座的有些人,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这些知识,因为不懂人生的关键道理,以致很多事情做得非常糟糕。现在懂了这些以后,尽管心态还不是很稳固,誓言也不一定很坚定,但是应该有一种决心——自己答应过的事情不要改变。很多人确实不懂如何做人,所以我一直很想讲《二规教言论》,虽然这次讲得不广,但麦彭仁波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没有必要再添枝加叶,有智慧的人一看内容,就会知道今后应当怎么做。

  现在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有些人不稳重,有些人没有智慧,有些人没有惭愧和不放逸,有些人不正直,有些是誓言不坚定……所以我经常想:“这些人没学《二规教言论》好可惜啊!本来人还可以,但誓言一点都不稳固,应该学一学这部论。”可是讲完后能不能起到作用,我也不太清楚。大多数人应该可以,我们这里有些常住道友,刚来时特别差劲,后来通过学这些教言,真正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人,而且有了这些功德,佛法功德也会逐渐增上的。

  不顾发誓或自语,彼者犹如筛子般,

  泄露善妙之精华,仅依此理亦可知。

  愚者根本不顾自己所发的誓言,今天以三宝为证发誓,明天就全部变完了。按照藏地的传统,若以《大藏经》、拉萨的觉沃作证,或者以整部论著、神山、某位高僧大德、上师作证,发了誓以后绝对不能改变,也不能用假装的手段或其他语言来应付。倘若违越了自己的承诺,那么活在世上也没有意义了,这种人像是筛子一样,将精华全部漏光了,只剩下肮脏不堪的糟粕。

  且不说别的,只看他今天承诺的明天就变了,今天说一句话,明天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即可推知他是个坏人。若用其他方式来推知他的心,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仅凭这一点,也可知道他的人格不好。

  此人远离诸天众,如同枯树无凉荫,

  如是不得诸财富,于此勿庸稍置疑。

  对于这种人,护持白法的天人均会远离,人们也不愿意与他接触,最后他自己孤苦伶仃,就像枯树一样无有凉荫,再努力也不会得到财富名声。

  有些人在单位或家庭里,做什么都不顺,谁都看不惯他,这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修行人也是同样,有些人得到所有人的爱戴,虽然不是上师,但大家都把他尊为上师一样;有些人犹如猫头鹰,只要他一出现,大家都讨厌他、欺负他,原因是什么呢?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这个人誓言不坚定,说话不真实,那么无庸置疑,他是很可怜的!

  若人誓愿愈坚定,则于彼人愈可信,

  若愈成为可信者,则天与德亦会集。

  倘若誓言坚定,人人都会信任、推崇他,如果信任他的人越来越多,天人也会予以保护,他的功德、名声、财富等世出世间的德行也将自然积聚。

  这个意思很简单,但做到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尽量不要违背誓言,当然作为凡夫人,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心态不一定很稳固,但若通过一些教育,依靠自己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在想要违背承诺时,立即用上师的教言来提醒自己,认识到这种行为值得惭愧,如是经常纠正自己的习气,久而久之,一定会坚定誓言的。

  当今社会中,大家也应该非常清楚,如果一个人誓言坚定、人格稳重,承诺的永远也不会变,大家都会觉得他是非常好的人,人们都对他有信心,他的福德也会自然圆满。有时候同样是两个人,学问上基本差不多,但一个受到无数人的尊敬,一个不但不受尊敬,反而处处碰壁遭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也应该详细观察。

  直士自己所述语,虽无大义亦不舍,

  若具大义或发誓,永不违越何需说。

  公平正直、具有智慧的人,凡是自己所承诺的,就算没有大意义,只是一个区区小事,也不会轻易舍弃。比如跟别人交谈时,说以后会帮帮他,到时候借他一点钱,甚至给一支笔、帮他房子打扫卫生,这些小事即使没有兑现,给对方带来的损害也不大,但既然已经承诺了,就不会随便食言。

  很多人说自己性格很直,如果你真的是正士,那不管在什么人面前,答应过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违背。有些人在上级面前承诺的尽量不改变,而在其他人前说的话,往往都靠不住。尤其是一些搞生意的人,看到东边说一个,看到西边说另一个,什么话都根据情况和场合变来变去,有时候真的看不惯他们的某些行为。

  有智慧的人决不会这样,即便是非常小的事情,他也不会出尔反尔,何况是具有重大意义、解决今生来世的事情,或在上师三宝等严厉对境前发过的誓言,永远也不会违越,即使到了生死关头也决不舍弃,这就是智者与愚者的差别。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实际操作起来,有时候也不是特别容易。不管怎么样,大家务必要尽心尽力地坚定誓言,有了这个功德的话,很多境界自然而然会出现的。

  现在的修行人,大多缺乏这一人格基础,所以更上一层的境界无从谈起。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曾在不同人的面前承诺过,也在上师三宝前发过誓,但很多都已经违越了,所以应该尽量忏悔,猛厉地自我谴责:“我真的很坏,跟旁生没有什么差别!”应该这样来痛斥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跟没有头脑的人一样,现在遇到了这么好的教言,应该知道以后怎么做。

  在座的道友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愿意修行,既然如此,修行的取舍方法必须搞懂。如果没有搞懂,表面上看来誓言不坚定没有太大关系,但它对解脱生死轮回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劣者爱惜自生命,智者珍视自誓愿,

  劣者背弃誓愿时,智者对此感稀有。

  劣者对自己的生命特别重视,而智者认为生命不过是生死流转中的暂时一站,这不是很重要,一个人受到良心谴责,违背自己所承诺的誓言,才是值得惭愧的。劣者今天发一个誓言,明天就彻底违背,看到这种情景,智者没有一个不为他惋惜的,觉得这种人非常可怜,随意舍弃誓言是非常可耻的事情。

  对智者而言,凡是承诺过的事情,都不容易改变。不像有些人发心,开始时一定要报名,又是签字,又是盖手印,没过两三天,尝尝味道不是很美,马上就改变主意了。不仅是学习佛法,世间中的失败,很多也源于誓言不坚定。倘若誓言坚定,虽然在做事情的时候,因为众生业感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但自己毕竟承诺过,已经发下了誓言,不改变只会对自己有好处。所以,誓言坚定对修行人和世间人都非常重要。

  智者宁可舍生命,而不背弃自誓愿,

  劣者对此虽生奇,不思守誓之胜德。

  智者宁可舍弃最宝贵的生命,生生世世也不愿背弃自己的誓言。譬如入密宗后有要守护的誓言,显宗受别解脱戒、菩萨戒时也有誓言,甚至世间上当总统,也需要在大众面前宣誓。真正有智慧的人,身体生命、受用财富等都可以舍弃,而不愿舍弃自己的誓言。

  就像金色比丘尼和迦叶尊者,他们均出生于婆罗门家庭,迫于父母的压力,二人不得不成亲。虽在十二年中朝夕相处,彼此之间非常清净,连贪爱心也从未生过。后来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迦叶尊者和金色比丘尼都成为阿罗汉,是佛陀所有弟子中的佼佼者。以前有些高僧大德,遇到文革那样的违缘时,也是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或者遭受惨无人道的虐待,也决不会舍弃上师三宝。

  而愚者不需要那样的折磨,就像《亲友书》中所言,他们如水中花纹一样,无缘无故、随随便便就会背弃承诺。这种誓言不坚定的人,今天想出家,明天想还俗,还俗三四天后又想出家;今天到这个公司打工,明天去那个企业做事,后天不适应又要跳槽。这样的人不要说修行成就,连最基本的生存也成问题。他们见到智者宁舍生命也不舍誓言之后,觉得这种行为很稀奇、很愚笨,他们从来不思维守誓言的殊胜功德,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愚者。

  故当断除劣相续,恒住正士之相续,

  所谓坚守誓愿德,是诸世间之庄严。

  所以,我们应尽量断除不好的习气,过去自己誓言不稳固,没有智慧,许多行为带有狡诈性,现在明白了这些道理后,要将恶劣的习性完全改掉,恒时住于智者的相续中。他们相续是什么样的呢?断除无惭无愧、无正知正念、无有智慧等等,时时处于具有惭愧、正直、妙慧、稳重、守誓言、布施、利他的心态中。

  其实,很多人若认认真真学习,应该会变成一个好人。以前自己比较糟糕,每天都是漂来漂去,性格不稳定,行为不如法,但是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懂得这些道理以后,就不会东奔西跑了,应该找一条适合自己修行的道路,踏踏实实去修学,恒时安住在正士的相续中。

  坚守誓愿的功德,是一切世间的庄严。如果一个人誓言坚定,不管他住在哪里,诸天都会予以保护,他的美德始终闪烁着光芒,吸引无数人云集旗下。所以,世间上有些高僧大德和智者,自有其不共特点,你们不要认为“这个人名气很大,其实没有功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人人对他非常恭敬的话,他必定有过人之处。

  大家在坚守誓言时,首先不要轻易承诺,假如一会儿承诺这个,一会儿承诺那个,结果一无所成,这样不太好。承诺之前先应通过智慧来详细观察,如果实在办不了,即便是上师吩咐你,你也不要承诺。一旦承诺下来,就千万不要改来改去,否则会失去自己的良知,在别人看来,你也是一点可信度都没有。

  如果一个人在我面前说得非常好,说等政策开放之后,要如何对社会做贡献,自己能做很多很多事情。过段时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他做的并不像讲的那样漂亮。再过一段时间,又找种种借口说不适合干这个,一定要去做别的事情。这样以后,他在我的心目中彻底失去了人格。不仅仅是我,其他人也会这样的。所以在互相交流时,人与人之间的信用,不仅世间中需要,包括我们佛教团体中,也是非常需要的。

  我这次宣讲《二规教言论》,主要是看到外面很多居士稳重、誓言坚定、正直等每一个功德都不太多,虽然也有个别智者具足,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欠缺。若能拥有这些世间美德,修任何一个法都很容易成就。好的人格犹如良田,在其上耕耘的话,只要播下种子就容易开花结果。如果你人格的基础没有打好,那我给你讲《入行论》、大圆满的前行正行,但因为你不稳重、誓言不坚定、没有惭愧心、不正直,讲了多少法也没有用,完全成了耳边风。

  这里的文字并不是很多,前面的“正直”也只有八个颂词,后面几个功德也是一笔带过,但每个内容都非常殊胜。尽管我用言语不容易表达出来,可是你们不要听过就算了,应该把里面的内容再三串习思维。这样到了一定时候,本论中关于做人的道理,并不是课本上的一种教条,而会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所以,每一个颂词的教言,我们应经常观察自己具不具足,别人需不需要这样?假如这方面思维得非常圆满,很多人的修行肯定会有很大进步。

  《二规教言论》的教言相当殊胜,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发挥很多,但大概意思讲明白的话,有智慧的人会自己分析,慢慢地串习。非常希望你们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以后反反复复地看、反反复复地学习本论,用其中的道理来衡量自己、观察自己、监督自己,无论你行持世间法、出世间法,只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人,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

  七、知恩图报

  若思此人于我等,乃是利济之恩人,

  了知其恩并报恩,此为高尚行为门。

  不论是生活工作上,还是修学佛法上,如果有人对自己有恩,则应将之铭记于心,因缘成熟时,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定要竭力报答。噶当派修菩提心的窍诀中,也强调了对众生应观作母亲来知恩、报恩,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只要对自己有恩德,就要想方设法地报答他,若能如此,表明你已进入了高尚者的行为之门。

  我们在学佛的时候,若有人引导自己皈依佛门,那他的恩德非常大,心里始终要想着。甚至世间的一些恩德,自己也不能忘记。我以前读小学、中学时,很多老师给我传授过知识,现在每次看见这些老师,我都觉得非常感谢。当然,入了佛门,尤其是趋入大乘佛法以后,不要说宣讲大乘佛法的法师,哪怕有一个偈颂的法恩,自己也应该永远记在心里,若以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那是忘恩负义的人。

  别人帮一件小小的事情,尚且应记在心间,那在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这份感恩之情就更不用说了。当初我刚来学院时,先是借了一间房子,后来主人来了,马上要搬出去。当时是冬天,根本借不到地方住,最后好不容易有人借我一间房子。现在将近二十多年了,我一直忘不了那个人的恩德,可能是当时感触比较深吧。现在虽然有人对我的恩德更大,但是也有忘了的情况。

  前段时间,有些刚来的道友借不到房子,特别痛苦。当时我就想:以我现在的能力,在学院中给自己借个木头房子,一点困难都没有,但我当年刚来时,确实非常困难,只有一个人肯帮我。当然,我不是说我现在能力很大,只是说有些道友刚来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连个破房子也借不到,但也许再过二、三十年,他们在弘法利生方面有一些能力也不知道。

  所以,不管看见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众生,我们都要尽量帮助。当然,帮助的时候不能想:“我今天帮了他,他以后应该报答我。”若为了这个目的而帮人,那他不报恩就会非常生气,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帮人应该无有任何条件,自己受过别人帮助的话,要尽量了知恩德、报答恩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何人不辨利与害,亦无相应回报心,

  故除一切圣者外,谁愿于他作害利。

  有些人根本不辨谁在帮他、谁在害他,亲怨利害一点也不分明,而且从来没有报答恩德的念头。这并不是他的境界高,亲怨完全平等,就像大圆满到了一定境界时,如盗贼入空屋一样无利无害,而是他的人格太差了,如同石头一样,对别人的赞叹、诽谤没有感觉。这种人不具备人的法相,除了圣者会怜悯他以外,有谁愿意于他做害利之事呢?

  无论你的证悟境界再怎么高,为人处事也要懂得世间规律,明白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当然,按照大乘菩提心的原则,对坏人不能以牙还牙,进行报仇,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谁给自己制造违缘,谁给自己带来帮助,这些利害关系一定要分清楚。否则什么都不知道,整天糊里糊涂地过生活,这样的话,一两次可能有人帮你,但时间长了,谁也不愿意再理你了。

  我有时候想:麦彭仁波切的性格,跟法王如意宝完全相同,尤其在处理事情、对待人际关系时,一方面不违背大乘菩萨的原则,另一方面,非常具足世间人的勇气、正气。古人确实是这样,但现在一代不如一代了,人们看的也多、做的也多、想的也多,成日随波逐流,忠厚品德基本上荡然无存。所以,我非常赞叹一些古代传统,过去的人讲义气、讲正气,但现在的很多人,心已经成了一种糟粕,所以,大家必须要以这些教言来调整自己。

  颠倒饶益损害者,虽名为人实为鬼,

  行为不应随顺他,更无何人愿见彼。

  颠倒饶益和损害的人,名义上为人,但实则为鬼。他们对帮自己的人怒目相视、百般陷害,而对害自己的人,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当然,如果他的菩提心像释迦牟尼佛因地时那样,达到了亲怨平等的境界,那倒是可以,但很多人绝不是这样。这种利害颠倒的人,表面上长相是人,名称也叫人,但实际上是恶魔,如果我们行为上随顺他,今生来世的一切善德都会摧毁,故而没有任何人愿意见到他。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中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关在监狱里的盗贼,在受到生命危险时,一个尉官可怜他,通过各种方式把他放了,盗贼临走时说:“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报答你。”数年后,尉官任满,路经一县,听说县官的姓名与跑掉的盗贼相同,去拜访,果然是那个人。县官感恩他,以欢喜心来招待他,但县官的妻子私下说:“这事泄露出去就麻烦了,因缘已经成熟,何不抓住时机把他杀掉?”县官沉默了很久,回答道:“你说得对。”

  尉官恰好在隔壁听到这话,急忙叫上仆人逃跑。跑了五十多里路后,晚上在村店投宿,流着泪告诉仆人真相。正在此时,突然有人持刀出来,说:“县官派我来杀你,但听到你说的话,才知道县官忘恩负义。”于是飘然而去。半夜时,忽听有人喊道:“我已取县官的人头,来为你报仇。”尉官叫人点火一看,果然没错,但那个人已不知去向。

  所以,忘恩负义的人迟早都会遭殃,佛教中也经常强调,做人千万不能利害颠倒,否则对今生来世都不会有好处。麦彭仁波切在此也讲了,这种人根本不是人,而是特别可怕的魔鬼。大家最好不要变成这样,看见别人利害颠倒时,也要尽量地帮助他。

  一切殊胜直士者,虽受微利报大恩,

  若有如是之美德,则定具足余胜德。

  具有智慧和大悲、品性正直的人,即便得到别人很微小的饶益,也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若有如是之报恩美德,那么稳重、妙慧、不放逸、具惭愧等其他功德也会自然出现的。

  《萨迦格言》中有一个柑子果的故事:过去有位国王到野外去,马因受惊而漂游于荒野。正在饥渴难耐之际,有一个人路过那里,将自己仅有的两颗柑子果分出一颗让与国王充饥。国王回宫后,对此人大加赏赐,待他如同王子一般。

  世间上这种现象也比较多。原来我们那边有个人叫玛森,大概是19世纪的人,他天天到森林里打猎。有一次他看见一个老人,整天帮人打工,来养活家里的十几个小孩,特别可怜。他对老人说:“你这样打工也得不了多少钱,不如跟我一起打猎,或许会有一点收入。”老人就跟他去了。前几天,猎人一直在山沟里睡觉,老人特别着急,后悔自己不该跟他来,如果给别人打工的话,可能已经赚了一些钱。他天天都这样抱怨。其实那个猎人有一种预感,什么时候有感觉,一出去就能打到猎物,他一直睡着是在等机会。过了五、六天以后,一天早上猎人说:“你今天给我烧水,我要去打猎。”他一出去就打了一群鹿,回来后把鹿茸、鹿皮、鹿肉全部给老人,说这次就是为了帮助他。老人借牦牛把东西驮到市场上去卖,以此为基础,他就开始发财,生活非常非常富裕。猎人后来死了,老人听说之后,专门请僧众为他念了四十九天的《闻解脱法》,也算是一种报恩吧,猎人以前用杀生来帮助他,最后他用念经来回报他。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恩德,我们都要尽力报答,即使自己没有能力,有感恩之心也可以。我经常想:“法王如意宝给我们传授的显密教法,不要说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我也没办法回报。但上师以前在道歌里讲了,要想报上师的恩德,应该尽量地利益众生,这是报答师恩的最好方法。”所以,大家若想对传承上师们报答恩德,最好就是利益众生、弘扬佛法!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11)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12)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2)

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3)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9)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8)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7)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6)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5)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