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中国禅宗佛教文化艺术使者陈和卿故里考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国禅宗佛教文化艺术使者陈和卿故里考辨

  邵启龙

  据《东大寺要录卷二、吾妻镜卷十五》记载:陈和卿、陈佛寿、伊行末等七名南宋明州著名营造师、佛雕师、石匠七人,德天皇寿永元年(1182)应日本僧人俊乘房重源之请共赴日本,至奈良重修于治承四年(1180 )遭受兵乱被烧毁大佛首的东大寺,于寿永二年(1183)五月修缮完工。不久,他们又造镰仓长谷寺之观音像。最后得到建久元年(1190)后白河法皇授予的大佛铸造奖,赐伊贺国阿波广濑山田有丸庄及播磨国大部庄……,建久七年又奉后鸟羽天皇之诏,建东大寺中门,并运中国明州石料赴日雕刻成门前狮子……。

  东大寺全部工程后陈和卿与去日本的工匠一起回到了明州,但有人留在日本。在日期间他把铸修佛像,建修寺院过程中把南宋艺术文化与日本民族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使参与东大寺营造的数千名日本工匠学得由重源、荣西、陈和卿等从明州移植来的禅宗式、大佛样式和天竺式的建筑风格、样式等。公元1252年日本国内采用陈和卿传入的铸造技术铸造了镰仓高11.3米的大铜佛就是最好佐证。

  日本求法僧从重源开始,继后又有荣西、道元、心地觉心、闻阳湛海、辨圆圆尔、俊仍等不继断地来南宋求法;南宋的高僧兰溪道隆、寂圆,无学祖元等又接踵到日本传法,这样相互间的交往把南宋文化大量地移植到日本,使之南宋的优秀文化能在日本土地上繁衍生辉……。

  本文对南宋明州赴日的文化使者-----陈和卿作一番故里探寻,供专家作进一步探研之用。

  陈和卿与弟陈佛寿工匠七人都是南宋淳熙八年的鄞县工匠,他们在佛教寺院建筑领域中各人都有一手好的技能,有的营造,有的木工,有的绘画,有的铜铸,有的塑像,有的雕刻,有的石雕。其中六郎善长石雕。陈和卿他们从南宋庆元九年(1182年)至日本奈良到南宋淳熙16年(1198年)(或绍熙元年)六郎用鄞县梅园石雕刻大东寺前石狮子止,整整在日本待了16年之久。明州与奈良之间海上航程只有三天三夜,若当合适的风向时乘太平洋流流时间还会少些。由于明州与日本之间商船经常来往贸易,因而他们往返也较为便利。

  据《鄞县志》记载,自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后,明州下属鄞县有13乡,管辖着13里20个村。当时陈姓在鄞县只有两个大的望族,一个是鄞东横泾,另一个是鄞南走马塘。因此可以断定陈和卿故里不是在鄞东横泾就是在鄞南走马塘。

  据《鄞县志》记载,鄞县横泾陈氏由南宋建炎年间由嘉兴陈家弄的陈昌来明州任奉国军司马时卜居而繁衍;走马塘陈氏由北宋年间由苏州枫桥竹竿的陈奎启来明州任剌史时定居陈蕲而发展。

  陈和卿故里在鄞东横泾还是在鄞南走马塘?笔者认为既然他们后来既然凯旋回国,那一定会在故里传承着他的手艺,或在他回来居住地留下痕迹,也有可能会在他的子孙名字中表现或反映出他们在日本一段经历中所获得的待遇或荣耀的眷恋。沿着这一思绪去追寻陈和卿留下印痕就当说是揭示800多年前中日佛教艺术使者陈和卿故里的最好途径。

  (一)陈氏宗谱中记载

  《鄞县横泾陈氏宗谱》由明朝陈本深始修,迨民国三十七年第七次续修。宗谱由鄞县高振霄为陈金生撰写的七十寿序一段序文。引摘如下:

  (一)

  “吾鄞自宋以来,名儒硕彦辈出,讲求忠孝大节,心性正宗,有若庆历五先生,咸淳(熙)四先生,……有以陶铸风俗表率乡闾……”

  (二)

  “……鄞东乡横泾之陈出于宋司业陈和 仲埙学者所称为司齐公也……”

  陈金生七十寿辰正值横泾宗祠第七次修谱。他出身木匠,“……弃先畴而从事工艺专心於木一途……1946年他是宁波城内外闻名的营造师(大包作头),在续修谱中他捐资金可观,因而宗祠请本县著名文人高振霄为他撰写寿序。应当说撰写此文是参考前几次宗谱内容,结合有关史资的结果。因此此寿序所述他的可信度是比较高的,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也有可能部分有一些刊误或纰漏也不足为怪。

  寿序诠释:

  1、寿序中‘庆历五先生’系指北宋时期的杨适、王说、杜醇、王致、楼郁;咸淳(熙)四先生可能有误,应当是南宋淳熙舒磷、沈焕、杨简、袁燮四先生。因为咸淳期间没有四先生之说,更不会把明清‘甬上五先生’的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万斯同、全祖望列入其内。寿序这一段意思是指明州(鄞县)在庆历年间五先生中有杜醇、王致、楼郁三人是鄞县人,淳熙年间四先生都是鄞县人。

  文中‘……以陶铸风俗表率乡闾’系指横泾陈氏以塑像、铸造为业者居多,他们在乡间闻名遐迩,人人知晓。

  2、寿序中‘……鄞东乡横泾之陈出于宋司业陈和 仲埙学者所称为司齐公也。……’系指横泾陈氏出于从事宋朝手艺工匠(‘宋司业’)‘陈和’,此处有可能后漏一字,若加卿字,便成陈和卿。‘仲埙’两字引自《诗经》中:“伯氏吹埙,仲氏吹篪(音迟”),是指两种乐器一唱一和,互补互益,和谐统一之意,后人比作兄弟和睦。此意是说兄弟二人相互配合,相互默契。‘司齐公也’是致学者称呼(司齐为官方派出的学术或技术指导,古时称谓)其意为官方派去的学术或技术指导使者。

  第二段寿序中的意思为:“横泾陈姓是(南)宋朝手艺工匠之后,陈和卿与其兄弟俩人相互配合,相互默契,作为技术指导身份派往别处。”

  寿序所述与日本史籍记载淳熙第九年(1182年)陈和卿偕兄弟陈佛寿赴日本修日本奈良大东寺到淳熙16年(1198年)(或者绍熙元年)六郎用从海上运来的鄞县梅园石雕刻成奈良大东寺门前一对石狮子为止整整16年之久的情况相吻合。

  (二)东钱湖附近佛寺状况

  据《鄞县志》记载,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明州的鄞县有13乡,管辖13里20个村。南宋明州佛教盛行,上至朝廷名官,下至黎民百姓,几乎都与佛教结缘,尤其在沿东钱湖一带分布着规模不同,布局不一,级格高低的寺院、庵堂、庙宇。如天童寺、阿育王寺、大慈寺,还有汉代的择阳寺、晋代的延寿王寺、青山寺、五峰禅寺以及隐学寺,保福寺,护圣寺院,金峨寺,上林寺,世忠寺,仙照寺,甘露寺,二灵塔,广渡庵,悟宝寺,宝华寺,妙智寺,辨利寺等。如果向外扩充还有鄞西杖锡寺,奉化雪窦寺、岳林寺;慈溪五磊寺等等。据记载是时的东钱湖周围有大小寺庵60余座,其中最大规模的是大慈寺,传说山门大到要“骑马关山门”,放生池前一个石塔大到等于天童寺前面的七个石塔。民间常说“天童寺七塔不如大慈寺一塔”。南宋期间东钱湖一带高官辈出,他们个个都是的信佛教的弟子。比如史浩,史弥远和史嵩之祖孙三代宰相还是后来的郑清之宰相就是最典型的信佛人。经过他们60余年竭力倡导佛教使之东钱湖形成了中国禅宗佛教的主要活动地区。

  这些规模不同,布局不一,级格各异的寺院、庵堂、庙宇奠定与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营造、石雕、雕刻、绘画、陶铸的工匠。距东钱湖只有十几里地的横泾也就很快应运而生了像陈和卿和陈佛寿一样具有各类一定水平的佛教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一大批工匠。

  南宋朝廷与日本幕府(武士政权)没有正式建立官方关系,但双方都意识到贸易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因而明州的民间商船便就负担起兼贸易和送达官方文书、贡礼的使命了。据日本夏本涉先生研究,南宋时代大约有300余名日本僧使入宋。

  (三)陈和卿赴日传艺

  据日本村上博优《日中文化交流历史年表》记载:“1166年,日本京都醍醐寺重源上人从高野山下山入宋。”另外按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2006年编《重源》(日文)的年表中及日本古籍《玉叶》中记载“1167年,重源47岁,乘博多船入宋明州”,原计划朝拜五台山、天台山和育王山,到明州后才知五台山已是金人地盘。由于重源持有日本幕府度谍,在明州备受当地官府关照,与栖心(今七塔寺)维那的佛法交流使重源对南宋和明州佛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印象。

  又据日本《重源和尚作善集》记载,明州阿育王山是他早已仰慕之地。南宋乾道四年(1167-1168年)他拜登阿育王山,在那里见到了“光明小像”。是时在阿育王寺与日本名僧明庵荣西相遇,二位结伴后同登天台山。该年秋天,西南季风起,重源与荣西从天台山回明州,正好有商船去日本,重源和荣西带着大批浙东文化典籍、书画、经像回到日本,其中包括《大藏经》、《阿弥陀三尊像》等。此时重源上人熟悉了著名的营造师、佛雕师、石匠陈和卿。

  重源上人回国十一年后,治承四年(1180)五月,平氏与源氏两个武士集团大奈良地区发生战争,使之东大寺、兴福寺、元兴寺等寺院被大火烧毁,千余军士和平民也都丧生于这场大火之中。其中大东寺成一片废墟,大铜佛像也惨遭破坏。这么一座由日本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模仿中国唐高宗和武则天营造洛阳龙门大佛和白司马坂大佛的大东寺毁于战火之中,一时间日本国内为此感到震惊与哀伤。如何把大东寺恢复到原先模样?为此日本天皇诏“诸道告示商议对策复兴”,并于治承五年(1181),诏命藤原行隆任建寺修佛官,敕命日本铸造师10余人,筹划复兴大东寺建筑与大铜佛事项。然而这些招至的铸师以“岂能人力所为”表示无能担此重任时。最后朝廷想到了“三度入宋的重源上人”。天皇敕命重源上人为东大寺“大劝进”,主管建寺、铸佛及资金募集和工程策划工作。重源到任后,据说梦见文殊菩萨现身……,于是他坚定了信念,决心把大东寺修复起来,因而他又再次来到明州,请到了熟悉的陈和卿。经陈和卿筹划,遴选了营造大东寺所需的营造、石雕、雕刻、绘画、陶铸等工匠六名,其中一位是他兄弟陈佛寿。据日本《东大寺续要录 造佛篇》中记载道:“寿永元年(1182)七月二十三日,陈和卿在大佛殿(废址)前计划”。“寿永二年(1183)四月十九日,重源与陈和卿等主持,在大佛后的一座山上,设大炉三口,开始铸造大佛头部,陈和卿的弟陈佛寿等七位宋朝工匠和草部十四位日本铸佛师一起参与修复大铜佛。据《东大寺续要录》:寿永三年(1184)日本平氏武士部落败走,源赖朝确立首领,他以为这场胜利是神佛相助结果,因而他向寺院捐黄金千两,赠米万石、绢千匹。元历二年(1185)大佛的头部修复落成,在铜佛开眼(光)前重源上人将明州带来的佛舍利纳入佛体……。

  大铜佛完成后陈和卿就着手指挥、调派南宋工匠与日本工匠共同重建大东寺的大佛殿一系列艰苦卓绝营造工程正式开始。第二年即日本文治二年(1186),白河法皇敕命将高野、伊贺、播磨、渡边、备中等国内七处建造东大寺别所。这些别所作为建造大东寺的伐木、采石、取土烧窑的工程场所。从此重源与陈和卿往返于东大寺与各别所之间指挥、调派、指导……。四年后终于在日本建久六年(1190)十月十九日大东寺的大佛殿上梁,梁高达52米,主梁直径1.5米。又过了四年,大铜佛的背光(部)铸成,并且陈和卿等偕与日本造佛师定朝、运庆一起合作在南大门(中门)雕塑了四大天王及护法天王。至此才把宏伟的南大门与大殿之间真正构成带有日本风味的大佛样建筑群落。

  又过了一年(1196),大佛殿的其他配套建筑全部完工,源赖朝与数万兵士和民众参与了这次隆重的落成庆典,75岁的重源上人获“大和尚”号,陈和卿等明州工匠受到了封赏。

  厥后,明州工匠有的留于日本定居,有的回到自己故乡。

  (四)陈和卿故里寻迹

  南宋淳熙16年(或绍熙元年)(1198年)后,陈和卿同船来明州的有其他日本法僧,他们带着度谍到明州把陈和在日本的业绩予以通报……,使之在朝的一些官员都知道了陈和卿赴日事迹。相隔半个世纪后的姚勉(姚勉,字述之,号雪坡,南宋新昌天德灵源人。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年),生于灵源芳里。他是一位南宋后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才华横溢,诗词文章出类拔萃,闻名遐迩。理宗淳祜十二年(1252年)中举。分别在宝佑、开庆、景定年间,先后授承事郎、校书郎、节度判官、太子舍人、沂靖王府教授等职。)发表了关于对陈和卿这种行为的赞颂,因而作了四首:《和陈和卿》绝句。

  和陈和卿 姚勉

  (一)

  空斋长夏永和年, 莺啭林阴鹭水田。

  只好更寻棋一局, 莫孤花影午时天。

  (二)

  绝交久是孔方兄, 赊得村醪小款迎。

  君岂真无食肉相, 夜未蔬笋太僧清。

  (三)

  蚤里溪人又馈鱼, 未容归兴动莼鲈。

  只今更办开蔬供, 君若来迟釜恐无。

  (四)

  梁燕无声昼掩扃, 若为消此画堂清。

  急呼觅句陈无已, 莫捻吟髭且一枰。

  从姚勉的四首绝句中可以清楚地表述了他曾到过横泾陈和卿故里,并与其下一代有一段友好真挚的交往……。

  南宋淳熙16年(1198年)(或绍熙元年)陈和卿荣归故里后,自然得到明州府的重视,自己的经济条件较比富裕,因此在横泾的泾水河的南面一里许的地方盖起了自己宅院……。这就是现在留下的唯一带有日语意思的“界乡墅跟”(曾写成为:介香墅跟、介乡树根、介香世根)。经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原来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但地名自始至终应用着。现在人们对这个地名的理解有不同解释。有的说它‘过去这里种有非常香的树,所以把这儿地名称为介香树跟’,有的认为过去这里有一座寺院,此寺称为“界乡寺”,后来寺毁把这个地方称为“界乡寺跟”……。但笔者认为,如按日本发音可能是“凯旋荣归故里的住宅”---即荣墅(宅)之意。然而陈和卿的后人逐渐向陈昌公居住的大池头附近结集,使之过了近六七百后大多数院落分布在泾水河两岸,‘界乡墅跟’仍孤立地簇拥在原来的地方。

  明朝陈本深从江西吉安府卸任回乡后主持建起了鄞县横泾陈氏宗祠,创修的《鄞县横泾陈氏宗谱》。他是南宋建炎年间来横泾陈昌公第八世,对于先祖情况有所了解,于是在创修的《鄞县横泾陈氏宗谱》排行(行弟)时只从第八世开始。其中第八世的陈瑶童的儿孙们的名字可以反映出陈和卿后裔的印变。

  陈瑶童家谱记载:

  大鑫公派:第八世 陈瑶童 第九世:长子:陈希曥,二子:陈希昙,三子:陈希,四子:陈希昶。陈希学(曛、旭)是陈瑶童侄儿。

  从这些名字与以后的房名可以清楚地发现人名都带日字头或日字旁,表明着他们祖上与日本有关连。曥为海日光,昙、昱、昶为一天中不同日光,曛(学、)为日落余光。这就是现在横泾村内有曥房、昙房、昱房、昶房、学(曛、旭)房之分的由来。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着营造、石雕、雕刻、绘画、陶铸艺术。陈和卿回国后自然会把禅宗佛教中的营造、陶塑、铸佛、雕刻、绘画手艺传承给下一代。这种传承一直在横泾村内延续着……更何况宋、元、清及民国东钱湖四周的禅宗佛教还相当盛行。这为横泾人继承这些艺术有了存在的良好的土壤。

  据《四明谈助》记载:横泾陈本深孙子“陈文学孔义 字仲,太守本深之孙。为诸生,鄞于学问。性慷概不羁。善作水墨画。生八子,各有所传,而能画者三。

  长子 猷,字莫之,有隽才,工词赋,与文待诏征明相契。以乡贡教谕海丰。好画驴极其生动。有僧乞画一驴与之,不施缰鞯。或谓僧曰:“尔慢陈耶?何以秃驴相谑。”

  次子 勤,字补之,究心天文地理学。善画牡丹、松鹤。以岁贡为费县训导。性笃孝友,抚亡弟寡妇,孤子甚挚。

  四子 恭,字安之,积学励行,教授乡塾。善画葡萄、松鼠,世多珍之,丰吏部坊每喜题保佑其上。”

  记载中记述着陈昌公第十一世的陈猷(莫之)、陈勤(补之)陈恭(安之)他们的文才与绘画水平都比较出众,其中陈猷(莫之)的工词赋居然能与苏州才子文征明相契。

  绘画领域中最为著名的是晚清时期的《海上画派》的中坚人物陈允升(信全,字纫斋),他的绘画水平能与胡公寿齐名……。

  陶铸领域中晚清有塑像师、墙头画师有陈允升(信全,字 纫斋)、陈安闰;民国期间有塑像师、墙头画师陈安闰的儿子陈有兴和孙子陈馀丰。陈有兴在陶塑行业中宁波六县享有很高威望,楞以说他在鄞县在祠堂、庙宇、寺院中塑像佛像、绘画艺术中的巨挚。陈馀丰(1904-1958年)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水平,他先在上海电影公司任布景画师。1946年横泾宗祠维修过程中,他全权负责祠堂的门神和所有墙头画,其中最为称赞的是横泾祠堂前厅外《三国志》连环墙头画和‘苏武牧羊’等画面。他的封笔是1956年塑造杨树桥庙中的所有菩萨。

  营造领域中有晚清、民初有陈允升、陈安闰、陈安富(阿华)陈章林、陈金生等人。他们大多数活动于宁波城区,如迎凤桥、冷静街、采莲桥、天妃宫、天后宫等都有他们的留下的业迹。其中陈金生营造业发展最为红火。

  陈和卿先于修《鄞县横泾陈氏宗谱》前,按年代推算应当是陈昌公的第三世开始从业‘陶铸’,这样符合‘鄞东乡横泾之陈出于宋司业陈和 ’。因为陈昌公为奉国军司马,他的第二代定居留横泾,第三代从业于司业,到了第四代就是陈和卿与他的弟弟陈佛寿。

  陈昌公来四明仕奉国军司马,军中任职,卜居横泾,第二世在横泾立业成家,第三世学艺‘司业’,第四世为陈和卿与陈佛寿兄弟……。以后儿孙繁衍,正如寿序中所述符合“横泾陈氏出于司业”之句,

  《鄞县横泾陈氏宗谱》记载,横泾陈氏屡次续修时都有鄞县著名的文人如周容、全祖望、梅调鼎、高振霄等人参与撰文宗谱中的序言、世系图、族谱、寿序等。可见横泾陈氏属鄞东有名望族。

  从以上考辨我们可以确定陈和卿是南宋淳熙年间鄞东横泾陈昌公第四世孙,他把中国的禅宗佛教文化艺术传播到日本国的艺技使者。

  …………………………………………………………………………………………………

  注:

  1、杨古城、曹厚德著 栖心维那 日本重源与中日文化交流 报恩杂志专集

  2、清〕徐兆昺,周冠明 等点注 《四明谈助》 宁波出版社

  3、载松岳 佛国灵光---浙东佛教文化探寻 鄞州文史2006年第二辑

  鄞州地方文献整理委员会主办

  4、陈定萼 浙东鄞州东钱湖的南宋佛教文化考 鄞州文史2006年第二辑

  鄞州地方文献整理委员会主办

  5、陈定萼 天童禅风播东瀛---日本佛教曹洞宗与天童禅寺法脉因缘

  鄞州文史 2006年第二辑 鄞州地方文献整理委员会主办

  6、《鄞县横泾陈氏宗谱》---民国三十七年

 
 
 
前五篇文章

准提神咒:至心持诵 凡有所求 一切随心

五台山古建瑰宝:“南禅”与“佛光”

小乘禅

细述水陆法会的渊源发展

西藏密教

 

后五篇文章

永明延寿与禅教会通

亚青寺大圆满传法特色

药师佛何以持塔之意义略探

《成唯识论》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物质观

唐皇帝迎供佛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