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七章】阿育王以后的王朝及佛教艺术 第一节 王朝的兴替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七章】阿育王以后的王朝及佛教艺术  第一节 王朝的兴替

  孔雀王朝的没落

  印度的政局,在阿育王的祖父未建孔雀王朝以前,国内不能统一,异族也由西北不断地入侵;孔雀王朝兴起,驱走了由亚历山大所留下的希腊势力,至阿育王时,印度始出现大一统的局面。可是,阿育王信佛过盛,佛教因阿育王而大兴,阿育王的崇佛,做广大布施,动辄以百万计,建佛舍利塔八万四千座,修精舍,厚供僧,乃至使外道因贪利养之丰而入王建的鸡园寺僧伽,破坏僧伽的和合,不能和合诵戒者达七年之久。阿育王对於佛教乃至三以阎浮(国土)施。

  因此,引起三种后果:1.佛教因生活富裕而僧侣分子复杂堕落;2.国家因连年大做修福的佛事而库府空虚;3.外道因见国王偏为佛教常做无遮大施而妒嫉愤慨。以致到王之晚年,王储及大臣,制王仅能取得半个阿摩勒果供僧。但这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释尊尝有辄施之劝,及留乳之训;也就是说,应当量力衡情而做布施。后世佛徒每劝信众效菩萨精神,尽舍内外所有的一切,用意虽善而违世之常情,殊为可惜!

  孔雀王朝三传而至阿育王,三王皆崇佛教而国力日益强大,至阿育王而达鼎盛。阿育王一死,国势顿变,固由於嗣君之无能、仇佛。即其子达摩沙陀那王,依耆那教所传,尝於五印度建立耆那教寺院;其孙十车王,则为邪命外道造三洞窟精舍;其重孙多车王,不孚众望,被大将补砂密多罗(Pusyamirowa)取得婆罗门国师之助,举兵权而弑王自立。孔雀王朝历六王经一百三十七年(西元前三二二 -一八五年),至此而亡。佛教不为阿育王的子孙所重,且为所仇,僧徒因之四散而向西南及西北发展。同时,阿育王逝后,达罗维荼族勃兴於南印,希腊及波斯人则进窥於西北印,印度又成分裂局面。

  中印的法难

  补砂密多罗是孔雀王朝多车王时的将领,得婆罗门国师之助而拥兵自立,仍都於孔雀王朝的华氏城,建立熏迦王朝,此王既以婆罗门为国师,故用其言,以孔雀王朝之衰亡,归咎於崇信无神及无诤的佛教。因此,重行曾为阿育王所严禁的马祀(Asvamedha),行马祀之后,西征而得小胜,婆罗门教士便大振厥辞。

  於是,藉政治的阴谋,推行广大的排佛运动。当时佛教所受苦厄的程度,传记多不详尽,唯据《阿育王传》、《舍利弗问经》等而知其大略。《舍利弗问经》说补砂密多罗王,希望能与阿育王同样的名事不灭,但他自知威德不及先王,先王造八万四千塔并舍倾国的财物供养三宝而留盛名,他便相反地毁塔灭法,残害息心(在家出家)的四众佛子而留盛名。於是,对於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不问少长,集体屠杀,血流成川,并坏寺塔八百馀所,诸清信士,也遭囚系鞭罚。当时有五百罗汉,登南山而得幸免於劫。

  又据《大毘婆沙论》卷一二五(《大正藏》二七·六五五页中)之末的记载:“昔有一婆罗门王,名补沙友,憎嫉佛法,焚烧经典,坏窣堵波,破僧伽蓝,害苾刍众,於迦湿弥罗国一边境中,破五百僧伽蓝,况於馀处。”这就是指的补砂密多罗王西征得小胜时,在迦湿弥罗边境,所做的排佛运动。《舍利弗问经》所指是在中印华氏城的情形,五百罗汉登南山,当是指的部分佛教僧人,离开中印的摩揭陀国,而到南印去了。

  可是,摩揭陀的熏迦王朝在灭佛之后,传到第十主地天王时,仅一百一十二年(西元前一八五-七三年),也由婆罗门大臣婆须提婆,又得婆罗门国师的赞许,而行篡位,别建迦纳婆王朝,四传至善护王时,计四十五年(至西元前二十八年),即为南印案达罗的娑多婆诃王朝(Sa-tava-hana)所灭。婆罗门教在中印的复兴,终无以救摩揭陀王朝(即熏迦王朝)的衰亡!佛教在南印及西北印兴,却又见其国势的强盛。

  中印自此即为南印的案达罗所兼并,南方建立的案达罗王朝,即与北方的贵霜王朝对峙,成了南北朝的形势。

  案达罗王朝

  阿育王后,摩揭陀帝国的领土,次第缩小,据於东南印度达罗维荼民族的分支案达罗族,即乘孔雀王朝的衰微而告独立。在西元前二四○至二三○年顷,尸摩迦(Simuka)王,兴起娑多婆诃王朝,建都於驮那羯磔迦(Dhanakataka)等地,领有德干(Deccan)高原地方。西元前二十八年,兼并了中印的摩揭陀,到了西元后一○六年顷,乔达弥普特罗·悉达卡尔尼王(Gautaml-a-takarn.i),又将领土扩张至西印度,但在此王殁后,中印及西印的地方即告失离,西元二二五(亦云二三六)年顷,此一王朝即告灭亡。

  在宗教信仰,案达罗的娑多婆诃王朝,诸王多信奉婆罗门教,其中亦有信仰耆那教及佛教的君王,并加以保护及弘扬,英主悉达卡尔尼王,及其母后,即对贤胄部的僧徒,布施洞窟精舍;又有娑多婆诃王,以黑山峰的洞窟施与龙树,推定此王即为於西元一七三至二○一年顷的乔达弥普特罗·耶耆那舍利王(Gautaml-purowa yajn~asri)。

  在锡兰方面,有一位木叉伽摩尼王,在阿罗陀补罗,建设精舍、大塔、铜殿等,厚供僧伽。由於诸王的外护,佛教顺利发展,佛教未至之前,本来为供尼乾子(耆那教徒)而建的无畏山寺,也转而供给了大寺的长老摩诃帝须。其后又由诸多王臣的护持,建立的寺塔颇多。锡兰佛教本属印度的一支,本书当以另篇介绍,故此处从略。

  弥兰陀王

  自亚历山大入侵印度(西元前三二六年)之后,又有一位著名的希腊人德弥多利奥斯(Demerowois),率大军再占阿富汗而侵入印度,略信度河囗,占有恒河上游各地,建都於舍竭(奢羯罗 Sa-kala),弥兰陀王即是德弥多利奥斯的族人。

  弥兰陀(Milinda)王,约在西元前一百六十年间即位。他对佛教有净信,曾就那伽斯那(Na-gasena 译作龙军,或音译那先)比丘问佛法,此事被集为一书,即是巴利文的《弥兰陀问经》,汉译的《那先比丘经》,与此大同。

  据周祥光《印度通史》八八页称,当西元前一五五年间,喀布尔(Kabul)及旁遮普总督梅娜陀(Menander),率希腊大军进攻摩揭陀国,於是,摩偷罗、阿踰陀(Ayodhya-)、秣第密伽(Madhyamika)相继沦陷,至熏迦王朝的华氏城,双方大战,希军败退。不数年,补砂密多罗称王行马祀,凡祭马所经之邦,若甘作祭祀国的属邦者,即以军士加入祭马的卫队,否则即发生战争。希腊军队即因此而与统率祭马卫队的补砂密多罗之孙,婆苏密多罗(Vasumirowa)交锋,卒将希军击败於印度河两岸之地。

  这位梅娜陀,便是弥兰陀王,简称为弥兰王,他先是印度大夏国驻喀布尔及旁遮普的总督,后继承印度大夏国的王位。他统治的领土,包括阿富汗斯坦、印度河流域、拉伽普大那(Rajaputana)及东部印度的一部分。他死之后,印度大夏分裂为二,最后一王为项茂斯(Hermanes),於西元前五十年间降於大月氏(塞族 Scythian)的贵霜王朝。

  贵霜王朝

  继希腊人之后,来到印度西北的,便是月氏族的入侵。据《汉书·西域传》载:“大月氏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又说:“有五翎侯,一休密翎侯,二双靡翎侯,三贵霜翎侯,四顿翎侯,五都密翎侯。”

  《后汉书·西域传》条下,又说:“初,月氏为匈奴所灭,迁於大夏,分其国为五部翎侯。后百馀岁,贵霜翎侯邱就却,攻灭四翎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邱就却年八十馀死,子阎膏珍 代为王,复灭天竺。”

  月氏族本为蒙古种人,被匈奴从中国的甘肃山谷间赶到大夏(今之土耳其斯坦的布哈尔州),此时大夏为希腊人的殖民地,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建立小国。邱就却打败了希腊人,而建立贵霜王朝。希腊人败退南下,进入西北印的迦湿弥罗(今之喀什米尔,即由此来),月氏人紧随希腊人之后,也进入印度,到了阎膏珍的儿子迦腻色迦王(据V. A. Smith说,王在西元后一二○年即位)时,便成了印度中部以北的共主。迦腻色迦王的即位年代尚无确定,若根据他所铸银币考察,大概西元七十八年至一二三年,乃为其在位时期。(见周祥光《印度通史》一○○ 页)

  在印度佛教史上,迦腻色迦王的地位,与阿育王同被称为佛教王。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先后堪相辉映。建都於布路沙布逻(Purus.a-pura

  今之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白夏瓦),东到阎牟那河流域,南自频阇耶(Vindhya)山脉到印度河囗,西与安息(今伊朗及阿富汗之一部)接壤,东北则亘葱岭之东。俨然是一大帝国。

  据查耶斯华(K. P. Jayaswal)氏说,贵霜王朝的三十三王之中,仅前之十八王统领至中印度,中期以后,在迦摩普(Campa-)地方,有那伽斯那(Na-gasena)王朝(西元一五○-三四八年);在乔德(Gaud.a-)地方,有乔德王朝(西元?-三二○年),后来有普拉白维斯奴(Prabhavisn.u。)王出而将二朝合并。到了沙姆陀罗笈多(Samudra-gupta)王,创立笈多王朝,印度又归统一,笈多王朝的基础,则为其父旃陀罗笈多第一(Candragupta I)所奠立,那是西元三二○年间,是由世袭的土王之名而改为君王的。

  南方的案达罗王朝,亡於西元二三六年间,北方的贵霜王朝,亡於西元三二 ○年间。接着便是笈多王朝的代兴。
 

----------------------------------------------------------------------------------------------------------------

相关链接

印度佛教史(目录)

佛教基础读物

----------------------------------------------------------------------------------------------------------------

圣严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圣严法师佛教问答

圣严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圣严法师佛学视频在线播放及下载

-----------------------------------------------------------------------------------------------------------------

 
 
 
前五篇文章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七章】阿育王以后的王朝及佛教艺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七章】阿育王以后的王朝及佛教艺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 【第八章】初期的大乘佛教 第一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 【第八章】初期的大乘佛教 第二

济群法师:《心经》者何(心经的人生智慧)

 

后五篇文章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六章】大众部及有部的教义 第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六章】大众部及有部的教义 第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六章】大众部及有部的教义 第一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五章】部派佛教的分张 第二节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五章】部派佛教的分张 第一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