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明贤法师:佛宝论 83、毗舍离与七百结集 |
 
明贤法师:佛宝论 83、毗舍离与七百结集 阿难舍利塔 吠舍离佛说法处
佛陀弘法的另一主要地点是毗舍离。毗舍离是古代梨车毗部族的国名和首府名,今属比哈尔邦,在佛陀时代是一座大城,现在却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车行一路,沿途四处是田园风光。田边散落着破旧的草屋,墙上糊满牛粪。村民们围着陈旧的披巾,在田间忙碌,偶而也在路边出售陶罐。肤色黝黑的孩子们赤脚站在土路边,打量着来往车辆。 《大唐西域记》里记载了毗舍离的诸多圣迹。我们首先来到今天哥哈尔村附近一处朴素至极的园子,园子中央地带由铁栅栏围起,上面盖着一个覆钵形的蓝色圆形顶棚。此处是佛舍利塔的位置,1958年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滑石罐,里面盛放着佛舍利,应是八分舍利中分给梨车毗族的那份。舍利罐被移到巴特那博物馆收藏,人们所见只是舍利塔的残基。 对照书中所述诸塔,今日尚存的有佛舍利塔不远处著名的阿难尊者舍利塔。这座舍利塔呈覆钵状,深红色,保存较为完整。阿难尊者的入灭是由平息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而起。当年佛陀涅槃后,阿难尊者继续在恒河两岸弘法。有一天他在摩揭陀国经行,见一沙弥诵经谬误百出却又傲慢不知,不由感慨,知道涅槃期至。此时摩揭陀的阿阇世王正要和毗舍离国开战,两国隔岸相对数日,眼看就要兵戎相见,互相残杀。于是阿难尊者从摩揭陀国渡恒河前往毗舍离,坐船到恒河中间时,从船上飞身至空中,入火光三昧,以神通力将自己的身体火化,分为两半,就这样进入了涅槃。尊者的舍利分别掉落在两国的领土中,一触即发的战火终未燃起。两国军队上下哀恸,各自带回一半舍利建塔供奉。我们所看到的舍利塔便是毗舍离所供奉的这部分舍利。 在阿难舍利塔边,我们终于见到了一根保存完整的阿育王石柱,它奇迹般地躲过了战火的摧残。柱高十多米,是为佛陀在此最后一次讲法而建。柱顶上那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凝神遥望着佛涅槃地拘尸那迦,好像在用目光守护着逝去的佛陀。 阿育王石柱南面的长方形浴池,据说是一群猕猴听闻佛陀讲法,欣喜万分之下挖掘并供养给佛陀的。其中有只猕猴供佛心切,还抢走了佛陀的钵,将采集的蜂蜜盛在钵中,献给佛陀。佛陀欣然接受了供养,猕猴兴奋不已,在树枝间上蹿下跳,不料失足跌落死去,但由于供养佛陀的因缘,死后升入了天界。 释尊第一次来到毗舍离讲法是在39岁,此后常在这座城市游化。在维摩诘居士的协助下,释尊于此处逐渐转动般若法轮。释尊的姨母也在此附近出家,成为最早的比丘尼。这里是佛教四众弟子具足之地。 毗舍离还是佛陀灭度一百年后,第二次经典结集的所在地。当时有西印度长老耶舍来到毗舍离城,看到当地的跋耆族比丘在布萨日向民众求施舍金钱。耶舍长老认为此举不合戒律,与当地比丘产生了争执,由此引发了关于戒律的论辩,讨论了十项关于戒律的问题,被称为“十事非法诤”。由于这次论辩有七百比丘参加,故称为“七百结集”,后因上座部比丘在论辩中取胜,这次结集也称做“上座部结集”。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