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分三:一、意法身及功德;二、所依报身及相好;三、行为化身及事业。
戊一(意法身及功德)分三:一、总说具三特点法身之本体;二、广说意法身之功德;三、说明其力功德恒常周遍任运。
己一、总说具三特点法身之本体:
能仁自性身,得诸无漏法,
一切种清净,彼自性为相。
本体:一般而言,所得果位究竟功德的别法身法相,自利断证究竟具足三种特点。到底是怎样的呢?能仁王的离果法性自性身,1、证德智慧法身的特点:依靠出世间道遣除所断客尘的力量而获得二十一类无漏法所摄的离果法身功德。如《明义疏》中说:“无伪之义依出世间道而得,非为所作。”2、断德离客尘的特点:断除二障及习气,因此具足一切所断客尘种相极为清净的体性。3、本体自性清净的特点:如此这些法也成为具有实相自性清净的法相。如此断证究竟的本体,摄于三身中时之法身、由分类断究竟具二清净分的自性身以及证究竟无漏智慧的智慧法身,是由反体而分的。可是,在最后一品作为能表示法身四法之一,即承许是三身之一的法身,这是依据圣解脱部解释本论颂词的密意。然而承许四身是能表示法身的法显然是间接的讲解。
分别而言,承许无漏法身的所有功德是离果,要按照《宝性论》的直接宣说来了达,不是由因缘所造的安立,暂时依靠共同与不共的量,根据大经大论的意义以实相与现相的差别来了知,甚深中更为甚深的遍智所有含义很明显只是以后所证悟的境界,而不是我们的行境,因此我想这是该起信心之处。
己二(广说意法身之功德)分二:一、总功德;二、别功德。
庚一、总功德:
顺菩提分法,无量及解脱,
九次第等至,十遍处自体。
一般而言,离果法身的功德无有限量,但如果加以归纳,则完全可包括在二十一类法中。是哪二十一类呢?
1、三十七顺菩提分法(: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2、四无量(: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
3、八解脱(:内有色观外色解脱、内无色观外色解脱、净色解脱、识无边处解脱、空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尽解脱)。
4、渐次安住的九等至(:一禅、二禅、三禅、四禅、识无边处定、空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灭尽定)。
5、十遍处[ 遍处:于禅定获得自在之瑜伽师,依凭定力,以四大等为所缘,使之随欲自在变化。所谓的遍,即是广大无量之义。](:地大遍处、水大遍处、火大遍处、风大遍处、青遍处、黄遍处、赤遍处、白遍处、空无边遍处与识无边遍处)。
最为殊胜处,差别有八种,
无诤与愿智,神通无碍解。
6、八胜处[ 胜处:发起胜知、胜见的禅定之处。于禅定中修习观想,现见所缘形色、显色净妙,胜过其他,心不外散。](:四种形色胜处:以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以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以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以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四种显色胜处:以内无色观外青胜处、以内无色观外黄胜处、以内无色观外赤胜处、以内无色观外白胜处)。
7、无染等持(:缘他相续为所缘境,能护持使之不生烦恼的定与慧)。
8、愿智(:也就是知愿处智,“于诸声闻不现前之义及如何回答他所提问”之宿愿已得成就,故能了知如此如此的定与慧)。
9、六通(: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与漏尽通)。
10、四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法无碍解、辩无碍解)。
四一切清净,十自在十力,
四种无所畏,及三种不护。
11、四一切清净:(身净、缘净、心净、智净)。
12、十自在(:命自在、心自在、资具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
13、十力(:知处非处智力、知业报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根胜劣智力、知遍趣行智力、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知宿住随念智力、知死生智力和知漏尽智力)。
14、四种无畏(:正等觉无畏、漏永尽无畏、说障法无畏和说出离道无畏)。
15、三种不护[ 三种不护:如来身语意三业清净,微细过失亦不沾染,因此不畏他知,不须防护。](:身不护、语不护、意不护)。
并三种念住,无忘失法性,
永害诸随眠,大悲诸众生。
16、三种念住(:于恭敬听受所说法者,不以为喜之心念住;于不敬听受所说法者,不以为怒之心念住;于听及不听二者,不以喜怒之心念住)。
17、不忘失法性(即无忘失性,行利生事,从不违时,有如海潮,永不愆期,无有忘失)。
18、永断习气(:不仅仅三门粗重烦恼所知障微细种子,连其习气亦皆永断,毕竟无有)。
19、大悲(即恒常关注有情身心,救离苦等,成办无量无边之一切利益的大悲心)。
唯佛不共法,说有十八种,
及一切相智,说名为法身。
20、佛十八不共法(:如来无有误失、无卒暴音、无忘失念、无不定心、无种种想、无不择舍、志欲无退、正勤无退、念无退、慧无退、等持无退、解脱无退、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于过去世无著无碍智、于未来世无著无碍智、于现在世无著无碍智)。
21、一切种智(:一刹那顿时现见诸法如所有性、尽所有性的究竟智慧)。
以上二十一法就称为法身。
庚二(别功德)分二:一、无染之差别;二、愿智之差别。
辛一、无染之差别:
声闻无诤定,除人之烦恼[ 除人之烦恼:原译为“离见者烦恼”。],
佛无诤永断,聚落等烦恼。
如果有人问:无染等持,作为声闻也具有,那佛陀的无染等持与之有什么差别呢?
声闻相续中的无染定之见,仅仅是通过发现别人缘于自己会生起烦恼则不去往那里等方式来尽除他人的烦恼。而佛陀的无染等持,为了永久性斩断处于城区、城市等中某某补特伽罗相续的一切烦恼,因此是没有刻意前往等就是如来圆满佛陀之无染定的特点。
辛二、愿智之差别:
佛所有愿智,任运无碍著,
无障碍常住,普答一切问。
如果有人问:声闻相续中也具有愿智,那么佛陀的愿智与之有什么不同所为的差异呢?
佛陀的愿智有五种特征:本师佛陀的心相续中所具有的愿智,1、本体的特征,即无勤任运自成;2、断德之特征,不耽著一切法而无有贪著;3、断除了二障及习气而无有障碍;4、时间的特征,乃于轮回存在之间恒常以入定而安住;5、作用的特征,同一时间普皆回答一切问题。佛陀的愿智以上述五种特征胜过声闻。
己三(说明其力功德恒常周遍任运)分三:一、本体无勤任运自成之功德;二、行相广大周遍方际之功德;三、时间无尽恒常之功德。
庚一(本体无勤任运自成之功德)分二:一、真实宣说;二、遣诤。
辛一、真实宣说:
若善因成熟,于彼彼所化,
尔时能饶益,即于彼彼现。
力之特点的功德本体无勤任运自成,按照“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所说,依靠以前的宏愿和资粮圆满的(善因)力量成熟以后[ 这是讲因的特点。],于某某所化对境的众生前[ 这是讲所化对境的特点。],依靠某某能化方便[ 这是讲能化方便的特点。],当某时该调化的时机到来[ 这是讲时间的特点。],尔时就能以某某果位予以饶益[ 这是讲果位的特点。],这种事业,即暂时在某某众生面前以无有勤作任运自成的方式如是显现。
辛二、遣诤:
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
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 无缘不获善:原译为“无根不获善”。]。
对方辩论说:“如果佛陀具有无勤任运调化所化众生的能力,那应成同时调化一切所化众生。
回答:这一点是不一定的,比如,天王虽然已经降下雨水,但种子被火毁坏等不能成熟而不会发芽,同样,诸佛虽然以无勤任运的方式出现在世间界,可是暂时无有缘分的一切众生不能通过闻法的途径获得成熟相续等善妙。
庚二、行相广大周遍方际之功德:
如是事广大,故说佛为遍。
如是以无勤任运的方式不堕偏方,遍及各方的事业广大的缘故,也可以决定说佛陀的事业为周遍一切。
庚三、时间无尽恒常之功德:
即此无尽故,亦可说为常。
这样的事业在轮回未空之前显现利众的相续无有穷尽,因此也完全可以说为时间恒常相续轮。
戊二(所依报身及相好)分二:一、总说具五决定之报身本体;二、广说相好功德。
己一、总说具五决定之报身本体:
说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性,
受用大乘故,名佛受用身。
本体:具五决定的他利究竟色身,到底是怎样的呢?处决定唯是密严刹土;身决定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本性的这一报身;眷属决定即十地菩萨;法决定唯是大乘法;时间决定为恒常相续轮,正由于通过五决定的方式宣说而受用大乘的缘故,经中承许为能仁的受用圆满身。
己二(广说相好功德)分二:一、宣说差别基相之功德;二、宣说差别法随好之功德。
庚一(宣说差别基相之功德)分二:一、宣说果相之功德;二、宣说能成因。
辛一(宣说果相之功德)分二:一、三类十相;二、二相。
壬一、三类十相:
第一类十相:
手足轮相具,足底如龟腹,
手足指网连,柔软极细嫩。
身七处充满,手足指纤长,
跟广身洪直,足膝骨不突。
诸毛皆上靡。
能表示大丈夫的相有三十二种:
1、千辐轮:依靠迎送上师等之因而感得手足掌具千辐轮相。
2、足善住:以不失毁而稳固受持戒律,感得双足掌如龟腹般平坦。
3、手足缦网:依靠四摄而感得手足指美妙的网相连。
4、手足细软:由布施精美食品感得手及足柔软而细嫩。
5、七处充满:以布施精美饮料而感得身体七处以庄严相充满,身体七处是指手背、足背(共四背)、双肩和后脑。
6、指纤长:由作放生而感手足指纤长美观。
7、足跟圆长:由利益他众而感足跟向外宽广庄严。
8、身广洪直:由于身体断杀而感与普通人相比身量七尺,身材洪大、挺直。
9、踝不显露:以善法正断而感得足踝骨不外突。
10、身毛上靡:由向他弘传善法而感身毛皆上靡庄严美妙。
第二类十相:
腨如瑿泥耶,双臂形长妙,
阴藏密第一,皮金色细薄,
孔一毛右旋,眉间毫相严,
上身如狮子,膊圆实项丰。
11、腨如鹿王[ 腨如鹿王:也译为“瑿泥耶腨”。]:由授予工巧明与医方明等明处而感得股肉纤圆如鹿王的股肉。
12、立手摩膝:由不舍弃乞丐而感得双臂形长、美妙。
13、势峰藏密:阴由调解离间而感得男阴藏密不露,堪为第一。
14、身金色:由布施精美座垫感得皮肤如纯金色。
15、皮肤细滑:由布施美宅而感得皮肤光滑细薄。
16、身毛右旋:由断除愦闹散乱而感得每一毛右旋,长得美观。
17、眉间白毫:由承侍上师之处而感得面部眉间柔软的白毫相庄严。
18、狮子上身:由断除强词而感上身如狮子般平正端严。
19、肩头圆满:由语悦耳语善说而感得膊如金瓶般圆实庄严。
20、肩颈圆满:由于布施药等而感得肩项丰满。
第三类十相:
非胜现胜味,身量纵横等,
譬若瞿陀树,顶肉髻圆显,
舌广长梵音,两颊如狮王,
齿洁白平齐,诸齿极细密,
数量满四十。
21、得最上味:由作病人的护士而感得他人感到不香的味道也现得殊胜的美味。
22、身纵广相:由劝造野苑禅林和经堂等而感得身肢纵广等如涅若达树。
23、由布施精舍等而感得(顶上有肉隆起如髻之相)无见顶相。
24、广长舌:由说话温文尔雅而感得覆面的广长舌相。
25、得梵音声:由相应六道众生的语言而说法而感得具足梵音。
26、狮子颌轮:由断除绮语而感得两颊如狮子王丰满之相。
27、齿鲜白:由赞叹一切士夫功德而感得牙齿洁白。
28、齿平整:由断除邪命而感得牙齿无有参差、长短平齐之相。
29、齿齐密:由说真实语而感得牙齿极其齐密。
30、四十齿:由断离间语而感得牙齿数量满四十。
壬二、二相:
绀目牛王睫,妙相三十二。
31、绀目相:由慈爱目视众生而感得眼睛如蓝宝珠般眼珠中央湛蓝、润泽的绀目相。
32、睫如牛王:由断除贪嗔分别念而感得眼睫如牛王相,互不混杂。
以上三类十相加上二相,共有三十二妙相。
辛二(宣说能成之因)分二:一、总说;二、因之差别。
壬一、总说:
此中此此相,所有能生因,
由彼彼圆满,能感此诸相。
从最主要的角度而言,这些妙相由某某因的差别,能生成的彼彼因完全圆满,能真正感得这些果妙相。
壬二、因之差别:
迎送师长等,正受坚固住,
习近四摄事,布施妙资财,
救放所杀生,增长受善等,
是能生因相,如经所宣说。
这些内容的意义按照经中所说,以上文中刚刚讲的道理来了解。
庚二、宣说差别法随好之功德:
分为八部类:
第一类:
佛甲赤铜色[ 佛甲赤铜色:原译为“佛爪赤铜色”。],润泽高诸指,
圆满而纤长,脉不现无结,
踝隐足平正[ 足平正:原译为“足正隐”。]。
1、指甲赤铜色:佛陀因为曾于一切行远离贪恋而感得指甲赤铜色。
2、指甲润泽:由增上意乐清净而感得指甲润泽。
3、指甲中央高:由生长殊胜种姓而感得指甲中央高。
4、手指圆润:由于仪态无有过失而感得手指形圆。
5、诸指丰满:由广种善根而感得诸手指丰满。
6、诸指渐细:由渐次趋入正道而感手指逐渐纤细。
7、脉深不现:脉由防护邪命等而感得脉相不外现。
8、筋脉无结:由断除烦恼之结而感得脉络无结。
9、踝不显现:由极其保密道相等之法感得踝隐含不露。
10、足无不平:由救度众生脱离难行之处而感得双足长短平齐,足底平正。
第二类:
行步如狮象,鹅牛王右旋,
妙直进端庄,光洁身相称。
11、行步如狮子:由善于以威光荫蔽他人而感得行步犹如雄狮。
12、进止如象王:由善于以威光荫蔽龙类而感得回旋行步犹如象王。
13、行步如鹅王:由善于空行而感得行步状如鹅王。
14、行步如牛王:由善于引导众生而感得行步如牛王。
15、回身顾视必皆右旋:由进退步履皆合规矩而感得转身任运右旋。
16、行步严肃:由行步极其美观而感得行步美妙。
17、行步端正:由行为无有诡诈而感得行步端直。
18、体态端庄:由称说他众功德而感得体态端严大方。
19、身如初拭:由不染恶法而感得身躯光洁如初拭。
20、身体匀称:身体由应机说法而感得身体匀称。
第三类:
洁净软清净,众相皆圆满,
身广大微妙,步均匀双目[ 步均匀双目:原译为“步庠序双目”。],
清净身细嫩,身无怯充实。
21、身清净:由威仪清净而感得身清净。
22、身柔软:由具足大悲方便而感得身躯极其柔软。
23、身清洁:由意清净而感得洁身之好。
24、由相续律学清净而感得一切相悉皆圆满。
25、身肢广美:由圆满具足广严功德而感得身肢高广、优美。
26、步态均匀:由平等对待众生感得步态大小均匀。
27、双目清洁:由宣说清净正法而无有翳障,双目清洁。
26、容颜柔嫩:由讲经说法浅显易懂而感得身体柔和细嫩。
29、身无退曲:由心无怯懦感得身无萎缩。
30、身体丰满:由超胜世间善根而感得身躯丰腴、充实。
第四类:
其身极坚实[ 其身极坚实:原译为“其身善策励”。],支节善开展,
顾视净无翳,腰圆腰际展[ 腰圆腰际展:原译为“身圆而相称”。],
无凹腹便便[ 无凹腹便便:原译为“无歪身平整”。],脐深脐右旋,
为众所乐见。
31、身肢坚实:由于永尽轮回而感得身肢极其坚实。
32、支节舒展:由于宣说缘起差别而感得身躯支节伸开、舒展。
33、视无不明:由于正确宣说名义而感得无翳障视力明清。
34、腰身圆好:由于令弟子圆满戒律而感得腰身圆好,髋不露骨。
35、腰际舒展:由于远离轮回过患而感得腰际舒展。
36、腰无凹陷:由于摧毁我慢傲气而感得腰不过长、无有凹陷。
37、腹形便便:由于宣说无尽法而感得腹形便便,无有凹凸。
38、脐深圆好:由于通达甚深正法而感得脐深。
39、脐理右旋:由于相应摄受弟子而感得脐理右旋。
40、观不厌足:由于令一切眷属威仪庄严而感得众见而喜,观不厌足。
第五类、
行净身无疣,及诸黑黡点,
手软如木棉,手纹明深长,
面门不太长,唇红如频婆,
舌柔软微薄。
41、威仪洁净:由于心意纯净而感得威仪清净无垢。
42、身无痣点:由于非时不说法而感得身无黑痣瘢痕。
43、手软如棉:由于宣说三门轻快安乐之因的法而感得手细软如木棉。
44、手纹明直:由于圆满大沙门之行为而感得手纹明直。
45、手纹深明:由于安住甚深法中而感得手纹深明。
46、手纹修长:由于长时宣说安乐法而感得手纹修长。
47、面不长大:由于宣说学处次第而感得面容修短适中,不过长。
48、唇如频婆:由于证悟诸法犹如影像而感得唇红如苹果色。
49、舌美软:由于以温言调教众生而感得舌面柔软。
50、舌体广薄:由于多具应理功德而感得舌体广薄。
第六类:
赤红发雷音,语美妙牙圆,
锋利白平齐,渐细鼻高隆[ 鼻高隆:原译为“鼻高修”。],
清净最第一。
51、舌色鲜红:由宣说甚深难以揣度之法而感得舌色赤红。
52、声如雷音:由不具一切怖畏而感得语声发出响如雷音。
53、音韵和畅:由出言悦耳而感得语音和美。
54、臼齿圆整:由永断结缚生死轮回而感得臼齿圆整。
55、臼齿坚利:由能调化难以教化之众生而感得臼齿坚利。
56、臼齿纯白:如来由宣说白法而感得臼齿纯白。
57、平齐平正:由安住平等地而感得臼齿平齐方正。
58、臼齿渐细:由逐步宣说现观道次第而感得臼齿渐细。
59、鼻梁隆准:由具足殊胜智慧而感得鼻梁高起。
60、鼻最清净:由令众生相续清净而感得鼻清净无垢第一。
第七类:
眼广眼睫密,犹如莲花瓣[ 犹如莲花瓣:原译为“犹如莲花叶”。],
眉修长细软,润泽毛齐整,
手长满耳齐,耳根不衰退[ 耳根不衰退:原译为“耳轮无过失”。]。
61、双目修广:由宣说正法极其广博而感得双目修广犹如青莲花瓣。
62、眼睫浓密:由引导众生而感得眼睫浓密。
63、眼如莲花:由慈悦幼女而感得双目黑白分明犹如莲花瓣般圆满。
64、眉毛修长:由照见未来而感得双眉修长。
65、眉毛嫩软:由调化方法温和而感得双眉嫩软。
66、眉毛润泽:由以善法滋润心相续而感得双眉润泽。
67、眉毛平齐:由照见所断过失而感得双眉匀齐平整。
68、手掌广长:由最能遮止损害而感得手掌广长。
69、双耳齐平:由战胜贪等烦恼而感得两耳长短平齐。
70、耳根不衰:由不退失利益众生而感得耳根永不衰退。
第八类:
额部善分展,开广顶周圆,
发绀青如蜂,稠密软不乱,
不涩出妙香,能夺众生意,
德纹相吉祥,是为佛随好。
71、额广圆明:由心不随邪见所动而感得额间发际分明。
72、额宽平正:由折伏一切邪说而感得额颅宽广平正。
73、头形丰满:由愿力最胜圆满而感得头形圆满如伞。
74、发色绀青如蜂王:由遮止贪可爱境而感得发色绀青如蜂王。
75、首发稠密:由永断二障随眠而感得首发稠密。
76、发嫩软:由智慧详明观察诸法而感得头发柔软。
77、发不乱:由心不被烦恼所扰乱而感得首发条理不乱。
78、首发润齐:由于恒常远离粗语而感得首发不涩,软净润泽。
79、首发香馥:由顺趋菩提分法撒香花瓣感得首发馥郁散出妙香(,能动众生的心)。
80、手足严饰吉祥结纹:由一切时分美妙庄严而感得以吉祥结纹相及其余吉祥图案严饰。
以上这所有法,经中承许是佛陀的八十随好。
戊三(行为化身及事业)分二:一、认清具五特点化身之本体;二、广说事业之功德。
己一、认清具五特点化身之本体:
若乃至三有,于众生平等,
作种种利益,佛化身无断。
本体:调伏众生的种种化身具有五特点,即色身特点、时间特点、对境特点、果位特点及事业特点。佛陀殊胜化身等的幻化(即色身)乃至轮回未空之间(时间),于十方刹土的种种众生(对境),作增上生决定胜的种种利益(果位),不偏袒而以无勤任运的方式平等行持调化众生的事业(事业),此身就被承许是能仁圆满佛陀调众化身的游舞不间断的本性。
己二(广说事业之功德)分三:一、略说本体;二、广说分类;三、摄义。
庚一、略说本体:
如是尽生死,此事业无断。
能表示第八品法身的三法(即本性身、报身、化身),如是第四事业的本体,以方便教化所化众生的事业连续不断,尽生死轮回未空之间,最终的果位这一法身的事业永不间断。
庚二(广说分类)分三:一、安置于道之所依;二、安置于道之本体;三、安置于道之果位中。
辛一、安置于道之所依:
诸趣寂灭业。
1、行持使一切众生寂灭沉陷于三恶道的所有痛苦而获得乐道增上生人天身份的事业。
辛二(安置于道之本体)分四:一、安置于资粮道;二、安置于加行道;三、安置于见道;四、安置于修道。
壬一、安置于资粮道:
安立四摄事,令知诸杂染,
及知诸清净,有情如证义,
六波罗蜜多,佛道…
安置于资粮道的特点:
2、将众生安置于道的助缘四摄事中。
3、令他们通达道的本体染污及清净因果所摄的四谛之义。
4、意乐的特点:使他们如实成办一切有情之利益的发心无量等之义。
5、加行的特点:使他们行持六度万行。
6、所依的特点:使他们具足决定胜的佛道——十善等戒律。
壬二、安置于加行道:
…自性空。
7、将他们安置于加行道,使他们相应修行一切诸法自性空性的甚深实相。
壬三、安置于见道:
尽灭二戏论。
8、将他们安置于布施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一地自性法界遍行之义中,令他们以无二智慧现量见到真义。
壬四(安置于修道)分二:一、安置于不清净七地;二、安置于清净三地。
癸一、安置于不清净七地之方式:
假名无所得,成熟诸有情。
安置于修道的特点:
9、将他们安置于持戒等尤为殊胜的二地至五地之间,使他们证悟一切法唯是假立名称的本体。
10、将他们安置于智慧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六地,使他们证悟诸法一无所得的本体。
11、将他们安置于方便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七地,使他们成熟一切有情。
癸二(安置于清净三地)分三:一、安置于八地;二、安置于九地;三、安置于十地。
子一、安置于八地:
及立菩萨道,遣除诸执著。
将他们安置于力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八地,12、由于共同声缘的断证已经圆满,从而将他们安置于不共大乘菩萨道中,这是对治证悟的特点。13、断除所断的特点:使他们遣除对一切法耽著的所知障。
子二、安置于九地:
得菩提…
14、将他们安置于愿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九地,使他们获得愿殊胜圆满的菩提。
子三(安置于十地)分二:一、安置于总特点;二、安置于最后有者之特点。
丑一(安置于总特点)分三:一、安置于有学清净圆满成熟究竟之特点;二、安置于彼地功德法获得自在之特点;三、安置于彼地道果法中之特点[ 本来此科判藏文中是“安置于道之本体断治之特点”,但为了与下文一致,而作改动。]。
寅一、安置于有学清净圆满成熟究竟之特点:
…严净,佛土及决定,
无量有情利。
将他们安置于智波罗蜜多尤为殊胜的十地,15、有学道清净刹土究竟之特点:使他们严净种种佛土;16、资粮圆满究竟之特点:使他们依靠资粮圆满而决定一生成佛;17、成熟有情之特点:使他们——成办十方刹土中的有情的无量利益。
寅二、安置于彼地功德法获得自在之特点:
亲近佛等德。
18、使他们心的刹那顿时以神境通前往一切世间界依止佛陀等等无量功德获得自在。
寅三、安置于彼地道果法中之特点:
菩提分诸业,不失坏见谛,
远离诸颠倒。
19、道之本体的特点:使他们齐全作为圆满菩提之因的菩提的一切分支。
20、道之作用的特点:使他们具足作为因的二资本体之业与圆满菩提果紧密相联而绝不失坏。
道的断治之自性:
21、对治的特点:使他们拥有如理如实现见一切法之究竟实相真谛圆满的智慧。
22、断的特点:将他们安置于远离一切颠倒所断的自性中。
丑二、安置于最后有者之特点:
无彼根本理,清净及资粮,
有为与无为,悉不知有异。
23、证悟的特点:将他们安置于证悟那些颠倒之相根源不存在的智慧理中。
24、断的特点:将他们安置于清净一切所断之理中。
25、成就究竟果位断证之直接因的特点:使他们能圆满断尽二障及习气的断德本性身对治的资粮臻至究竟。
26、将他们安置于能圆满证悟(有为与无为不可了知是异体)有寂等性的证德智慧法身现空无别的证悟解脱中。
辛三、安置于道之果位中:
安立大涅槃。
27、将他们安置于获得道之究竟果位不住有寂的大涅槃中。
庚三、摄义:
许法身事业,有二十七种。
本师圆满佛陀在了义《般若经》中承许如是能表示第八品法身的法——事业有二十七种。
总结偈:
具三解脱三智海,三定四行所成果,
三身坛城圆法身,事业威光当了知。
般若现观庄严论第八品句义释
以上为了利益喜欢详细讲解的所化众生,宣说了八种现观。
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分二:一、摄为六种现观;二、摄为三种现观。
丁一、摄为六种现观:
相及彼加行,彼极彼渐次,
彼竟彼异熟,余六种略义。
三智是成为证悟基道果无生本体之法相的现观;正等加行是圆满修行三智之行相加行阶段的现观;顶加行是各个时期修习三智的那些行相达到极点阶段的现观;渐次加行是以分开和归纳按固定顺序修行三智那些行相阶段的现观;刹那加行是修行三智行相达到究竟刹那圆满菩提阶段的现观;法身是三智的那些行相加行圆满之异熟的现观。如此是为了利益喜欢不广不略的众生而承许,三智作为一个,将现观的意义摄略归纳为余六种。以上宣说的六种现观,如果再进一步归纳,那就是三种。
丁二、摄为三种现观:
初境有三种,因四加行性,
法身事业果,余三种略义。
证悟对境基道果实相之方式中分出的对境现观——三智是因特点的现观;有境修行三智行相之方式中分出的有境现观——四加行是加行阶段的现观。由如此修行因三智的加行中所获得的究竟果位就是法身连同事业的果体性的现观。如此是为了利益喜欢简略的众生而承许安立三种现观,这就是余三种略义。
对于如此从成百上千的般若到归纳之间的智慧波罗蜜多的隐义现观次第圆满解释的这部窍诀大论,必须要以恭敬、恒常的精进加以深入。如善逝教诫阿难说:“我为你宣讲的所有法忘失,但般若的只言片语也绝不能失毁。当以对如来知恩报恩之心莫失毁此般若,当铭记于心……”意义重大。
乙三、造论圆满尾义:
般若窍诀——现观庄严论,至尊弥勒怙主撰著圆满。
甲四、末义译跋:
此般若波罗蜜多教授现观庄严论由梵译藏者谓天竺明本光论师与吉祥积译师翻译校对,后又经天竺大德无死论师与具慧译师重译校阅善为抉择也。
此言:
众论注疏语虹虽绚丽,然而深感空洞无实义,
讲辩著之徒劳得何果?无言禁行稳固得满足。
本释论义精华之日轮,未被戏论言支云所遮,
借助教理窍诀之七马,成为佛教四洲之庄严。
依此愿利乐源如来教,无偏讲修殊妙日月轮,
讲辩著之光芒遍诸方,成为利乐众生吉祥因。
愿我亦由此世结生际,于兜率天顶戴怙主尊,
弥勒足尘圣尊行列中,再度获得同缘之正法。
此《现观庄严论释》,出生在东方达波地带的释迦比丘多昂丹毕尼玛于华智仁波切修行处石渠嘎琼山间撰著圆满。
2007年7月15日译毕于色达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