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27中论序第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27中论序第二

  释昙影

  译文

  千变万化的事物无不有其宗极,这个宗极就是虚寂的「无相」;无相的宗极可以契入,而契入宗极的是「无心」。所以具有极高修养的人,以「无心」这一玄妙的智慧,与虚寂无相的宗极相契合,内心的思想活动与外部的事相一同消融,认识对象与认识一同寂灭,哪有名相法数在其中呢?只是因为希求玄理,要达到目的,必须有其途径和方法,若没有名相就不能领会法数,没有法数就无从把握宗极,因此制定名相以表达法数,建立法数以辨明宗极。那么,名相法数的产生,本身是一种系累,它是达到宗极的途径方法,而不是宗极本身。既然不是宗极,又怎么能恒常存在呢?所以如来达到觉悟之后,起初应众生需要而接引教化时,运用名相法数进行启发开导,后来建立大乘佛法,乃宣说一切皆空的道理。

  教化适应于当时的需要,所要启悟的境界没有两样。但佛法流传到后期的像法时代,人们的智能肤浅,对佛道的认识不明确,于是抛弃鱼(佛道义理)而守着捕鱼的筌(名相法数),只注意手指(名相法数)而忘掉月亮(佛道义理)。看到一切皆空的言教,就认为罪与福都消失了;听到名相的言说,就认为是真实的。这就产生了有与无、生与灭、断与常等各执一边的争论。

  这时有个大学问家,名叫龙树,在龙宫研览大乘深经,达到了无生的境界,用意在于依藉宗极来传布和弘扬如来留下的教导,所以作此论书以显示中道。其立论的意义,穷尽了一切语言和道理,然而统贯全书的要领和指归,是会通真俗二谛。

  从真谛看,事物毕竟空寂(无有);从俗谛看,事物是存在的(无无)。因为是真谛,所以为空寂,虽然空寂,但是真实的;因为是俗谛,所以有虚假的存在,虽然有虚假的存在,但其本质毕竟空寂。虽然存在,而本质是虚寂,所以虚寂不妨碍存在之有;虽然本质虚寂,而有其假相存在,所以假相的存在不妨碍本质虚寂。不偏执于虚寂之无,就止息了断灭之边见;不偏执于假相之有,则常有之见解就会消失。破除了有和无、常与断等偏见,所以称为「中」。一问一答,辩析精微,所以称为「论」,这是撰此论书的大意。此书亦称为「中观」,「观」表示内心观照,「观」表示以口论说。

  (鸠摩罗什法师于弘始十一年(公元四O九年),在长安大寺译出)

  原典

  中论序第二

  释昙影①

  夫万化非无宗,而宗之者无相;虚宗非无契,而契之者无心。故至人以无心之妙慧,而契彼无相之虚宗,内外并冥,缘智俱寂,岂容名数于其间哉!但以悕玄②之质,趣必有由,非名无以领数,非数无以拟宗,故遂设名而名之,立数而辩之。然则名数之生,生于累者,可以造极而非其极。苟曰非极,复何常之有耶。是故如来始逮真觉,应物接粗,启之以有,后为大乘,乃说空法。

  化适当时,所悟不二。流至末叶,象教之中,人根肤浅,道识不明,遂废鱼守筌,存指忘月。睹空教,便谓罪福俱泯;闻相说,则谓之为真。是使有无交兴,生灭迭争,断常诸边,纷然竞起。

  时有大士,厥号龙树,爰托海宫,逮无生忍。意在傍宗,载隆遗教,故作论以折中。其立论意也,则无言不穷,无法不尽。然统其要归,则会通二谛。

  以真谛故无有,俗谛故无无。真故无有,则虽无而有;俗故无无,则虽有而无。虽有而无,则不果于有;虽无而有,则不滞于无。不滞于无,则断灭见息;不存于有,则常等冰消。寂此诸边,故名曰「中」,问答析微,所以为「论」,是作者之大意也。亦云「中观」,直以「观」辩于心,「论」宣于口耳。

  (罗什法师以秦弘始十一年,于大寺出)。

  注释

  ①释昙影:《高僧传》卷六(编按:参考大正五十·页三六四上)记:释昙影,不知何许郡县人,性虚静,不甚交游,能讲《正法华经》及《光赞般若》,后入关中,姚兴大加礼接,及罗什入长安后,助罗什译经。着《法华义疏》四卷,并注《中论》。后来栖隐于山林,晋义熙中卒,春秋七十。

  ②悕玄:希求玄妙之理。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前五篇文章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29十二门论序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28百论序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30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31比丘大戒序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源流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26中论序第一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25大智释论序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24无量义经序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23贤愚经记

白话文:出三藏记集 22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