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峨眉神秀绝瀛寰 云山景色好流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峨眉神秀绝瀛寰 云山景色好流连
  峨眉山报国寺 释通孝
  峨眉山千峰凝翠,漾绿溢秀;百条溪水,万壑清音;游人穿行其间。只觉空翠袭人,清心虑尘,无不赞叹:“峨眉天下秀,名不虚传。”可是,人们可曾知道,组成峨眉山秀色的百里林木,并不都是自然形成的原始森林,大多是千余年来那些修住此山的历代僧侣和山里农民辛勤护树、勤劳植树的结晶。
  据清康熙廿二年(1687)成书的《峨眉山志》(翰林院修撰蒋超著)及现代印光法师(1816—1940年)在1934年重修的《峨眉山志》记载,从唐代开始,历代僧侣在建寺造院的同时,就非常爱护和培植山中林木;同时还大力植树造林,不仅是点缀风光,还为僧人造成幽静的修持场所。光绪十三年(1887)成书的《峨眉图说》所列之“峨眉十景”——“金顶祥光”、“灵岩叠翠,,、“双桥清音”、“九老仙府”、“大坪霁雪’,、“萝峰晴云”、“圣积晚钟”、“象池夜月”、“白水秋风”、“洪椿晓雨”,十之五六都靠林木来濡染烘托。
  先从峨眉山麓之“萝峰晴云”一景说起,清顺治八年(1651)双桂堂开山祖师、禅门巨匠破山海明(1597—1666)高足贯之和尚,为了建一学业丛林,集有志缁流,研究佛学,乃带领门人,费时20年之久,在南宋龙神堂的旧址上,建成虎溪禅林即今之伏虎寺,为山中第一大寺,其徒寂玩,生性浮躁,贯之乃令其在寺周数里之内广植楠、樟、松、杉十余万株,以磨砺其志,收束其心。数十年后,四山林木连成一片,楠松森森,樟杉郁郁,覆山盖岭,秀气氤氲。古刹深藏其中,离尘远俗。林下山泉淙淙,深幽清静。游人来到这里,如人清凉净土,这就是今天闻名全山的“布金林”。就是这大片似海森林,才组成“萝峰晴云”之胜。清宣统二年(1910),江南才子邓元镱冒雨来游,赞叹此地风景不殊,乃于伏虎寺撰书一联:“雨后游踪先伏虎,云间秀色敛修蛾。”清雍正年间伏虎寺住持德坚禅师亦于寺中撰书一联:“一径钟声瞻玉殿,万松烟色绕琼楼。”
  离“峨眉胜景”之一的“双桥清音”不远,“翠云深处隐古寺,山径穷时遇老僧”,现出一丹楹飞栋殿宇,这就是有名的白龙洞禅院。始建于明穆宗朱载隆庆元年(1567),由临济宗大师无际明悟法,别传慧宗首创之。别传禅师为湖北云梦人,毕生弘法,德高望重。他曾任峨眉山圣积寺住持,“峨眉十景”之一的“圣积晚钟”就是他千辛万苦、募资铸造的。据《峨眉伽蓝记》云:他在当时的白龙洞旁建造金龙寺(故址今尚存)时,在四周广植樟、楠、柏、杉。每种一树。辄诵《妙法莲华经》一字,并作礼拜。《妙法莲华经》69770字,他也种了69770株树。起于大峨楼下的象牙坡,止于清音阁之上的向阳坡。方圆六里之内,翠云蔽日,浓荫匝地,绿映蓝天,为全山长得最好、最茂盛的人工阔叶林。后人为了纪念禅师的植树造林功德,把这片树林称“古功德林”。四百多年来,朝代更迭,至今仍幸存四百多株十围古木,苍翠浓郁地掩映着红墙碧瓦的古刹,成为游人避暑佳境。明万历皇帝为表彰别传慧宗的建寺造林之功,赐号“洪济禅师”。
  白龙禅院位于古德林深处,空翠欲滴;山花夹道,香气袭人。彩蝶翩跹,轻盈美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风景绝佳!“峨眉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风”即在附近。明崇祯三年(1630),四川巡抚马如蛟游寺,题诗勒石,诗云:“郁葱佳树指慈云,幻出槎衔避斧斤。老衲得知山是佛,今人同诵《法华》文。”(《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一月,清康熙皇帝玄烨御赐白龙洞禅院住持祖元和尚对联一轴。联云:“挂衲云林静,翻经石榻凉。”1960年10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朴初(后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于2000年离世。)来此视察工作时,为奇丽的山光、秀异的林相所陶醉,乘兴挥毫作《忆江南》一首:“危磴上,步步人云峰,山色千重眉鬓绿,鸟声一路管弦同,真到图画中。”
  洪椿坪的开山祖师楚山和尚,在明万历五年(1577)建造千佛庵时,即发愿在洪椿坪一带培植旃檀林,以《华严经》字数为准,一字一树,第三任主持、蜀中高僧德心和尚继之。四百余载的沧桑岁月过去了,但当年他们亲手栽种的树苗如今早巳老干撑云。但见洪椿坪四周,群峰环翠,山抱林拥,葱郁幽静,空气清新,每当炎夏晴晨,林中饱和的湿度经过凉夜的冷却,形成奇妙的“洪椿晓雨”,使人感到清爽无比,被列为“峨眉十景”之一。“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是对这一奇景的写照。洪椿坪的优美环境,可说是两位禅师为造福后人而树立的无字丰碑。1960年10月,被国人誉为词曲书圣的杰出学者赵朴初先生来此,乘兴填《忆江南》一首,词云:
  洪崖去,犹有树留坪。雨过千枝争滴翠,云飞群岭为摇青,仙境自多情。
  在海拔2300至3000米的大乘寺至万佛顶一带,有大片的冷杉林,清代晚期妙彩和尚及其门人为他的培植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冷杉是一种珍贵树木,其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很高,也是高山主要被植树木之一。这位妙彩和尚在道光廿八年(1848)中过武举,身躯伟岸,力能扛鼎,可单手举起三百斤重的铁香炉,中年在峨眉山金顶出家为僧。他痛感高寒山区水土流失和建寺用材的缺乏,乃大力提倡在山上种植针叶林,且身体力行,在他出家后几十年的岁月里,亲手栽种的面积竟达方圆廿多公里。今天,当人们漫步在凝青聚翠的冷杉林里,会油然升起对这位大德的敬意。
  妙彩和尚圆寂于民国二年(1913),临终时,告诫后人,如果因修建寺院需要伐木时,伐一棵必须补种十棵,并遗言将他的骨灰撤人冷林中。
  “滋兰九宛树蕙百亩,灌园自食举经而锄”。伏虎寺的这副楹联,反映了峨眉山历代僧人的家风——“农禅并重”。每年雨水季节、立秋节前后,他们便在寺院方圆廿公里之内的山坡上移苗补种松土锄草。由于他们的精心培植管理,移栽幼苗的成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他们还对全山的树木作了调查统计,划出范围,勘定地界,绘制地图,分别由各寺院负责管理,如滥伐,必予惩处。如清光绪廿二年(1896),海拔2800米的天门石有位法名如照的小沙弥,滥伐文殊庵界内的冷杉,即被罚菜油五十斤,并立罚据,保证:“今后天门石子孙永远不再滥伐树木。”
  今天的峨眉山,已知植物有三千余种,如傲霜斗雪的箭竹,婀娜多姿的杜鹃,世界罕见的珙桐……群芳吐艳,争奇斗妍,蕴秀藏幽,把纵横二百里的峰峦妆点得如同“云鬟凝翠,鬓黛遥妆”,这固然是大自然的厚爱,但也是峨眉山历代僧人辛勤培植和精心护林的伟绩。
  漫游峨眉山,人们都会看到,每个山头都为森林植被,每座寺庙都是绿拥翠绕,每条山径都是林荫夹道。春风荡漾之日,或夏雨初霁之时,望不尽的繁枝嫩叶,直让人觉得清翠欲滴,秀色可餐! 1980年,英国皇家园林学会邀请13个国家的园林专家到峨眉山考察五天后,一致评赞道:峨眉山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公园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植物宝库之一。
  近十年来,清音阁、万年寺、大峨寺等地;停耕还林,政府发动当地农民植树造林,使沙荒坡披上绿装,添了峨眉锦绣。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话不全面。僧人看中一座名山,不是占有,而是修寺庙,修道路,架桥梁,植树造林,可改为“天下名山僧建多”。僧人为何要在寺周植树造林呢?这是因为有树林的地方,环境清幽,易使僧人心宁身静,宜于修持,故僧人在坝上或城市里建寺,也要植树,培植园林。这客观上绿化了环境,造福人民。
  回顾峨眉山僧侣植树造林的殊胜功德和优良传统,使人感到无比钦敬!我们在赞美“峨眉天下秀”的同时,不能不缅怀那些为美化环境而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僧人和山民。

 
 
 
前五篇文章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载泾州大兴国寺等诸寺立塔感应

天台山文化综述

天台概况

“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能海上师诞辰120周年

慧能的自由思想研究

 

后五篇文章

《华严经》与普贤菩萨思想

敦煌本《历代法宝记》与蜀地禅宗

略论禅宗的分化与四川禅系的禅法特点

陕西安康地区禅宗碑石录述

《经律异相》及其主编释宝唱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