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憨山大师与妙峰禅师的交谊 戴继诚 憨山远贬岭南后,与台山僧众鸿雁不断,书札最多者,当属妙峰与镇澄二人。《梦游集》中收有憨山与妙峰书札五封,与镇澄书札二封,诗偈更多。后二人圆寂后,憨山为前者作《敕建五台山大护国圣光寺妙峰等禅师传》(以下简称·《传》),为后者撰《敕赐清凉山竹林寺空印澄法师塔铭》(以下简称《塔铭》),高度赞颂二位故友弘法利生、高风亮节的一生。 憨山在北地的参访与开悟,妙峰多所指点,资助尤大。所以,在与妙峰的书札中,憨山总是表达由衷的感恩之情。在一封书信中,他说"某切自念,钝根下劣,结习浓厚,乘夙善缘,天幸吾师,辱以真慈拯拔,曲尽心力,善巧方便,面命耳提,日夕无间者数年。居常切睹我师默造之心,恨不能通身跃人我心,顿令眼目动定,若有灵圣者。但土木坯胎,终难变化,虽然,祷之既久,人之既深,不无感通冥应。某情虽卤莽,而于潜滋密化,未尝不由吾师幻网三昧,加被之力也。"[1] 妙峰的劝勉总是给憨山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令他惕厉慎独,鞭策自警,在另一封书中,他说"不慧平生,每自克念,于此长夜,得值吾师,可谓再逢亲友矣。故自缘会三十年前,即知有向上事。二十年中,常勤除粪,此一念苦切之心,未尝去于眉睫。但恨积习深厚,不能顿净现业流识,有负师友法恩,大为惭愧。爰自离析以来,忽十五年,实已卧薪尝胆,痛自策励,未敢少惰。"[2] 万历十年,憨山离开台山后,妙峰也隐居宁武县庐芽山,并有终老之意。但光宗诞生后,为表彰"祈嗣法会"的主持者,李太后派人查寻憨山、妙峰二人下落。憨山远遁东海崂山,无从寻觅,而庐芽山因近在咫尺,为中官所获知。于是,李太后派人于山中敕建华严寺,命妙峰居之。憨山《传》云:"师(妙峰)往芦牙,结庵以居。期年,圣母以求储因缘,访予二人,独得师。就芦牙敕建华严寺,顷成一大道场。于山顶造万佛铁塔一座,高七级。"[3]铁塔一般为藏经之所,据《紫柏尊者全集》与《紫柏尊者别集》所云-,紫柏曾在塔落成后,造访过妙峰,将手书《法华经》与《首楞严经》置手塔中,并力劝妙峰参与他的《嘉兴藏》刻印工程。但妙峰似乎对此举不感兴趣,紫柏的计划落空。 妙峰曾有京师请藏之举,或许深知藏经刻印之不易,以当时形势而言,认为刻经举动无疑蚍蜉撼大树,难于上青天。因此,他婉拒紫柏之邀。事实上,妙峰兴趣不在于此,他是晚明教内堪称"鲁班式"的奇才,在工程建造方面更能发挥其专长。 妙峰年十八曾逃难于蒲阪郡东山,文昌阁万固寺僧朗公收留之,后又受到山阴王朱峻栅厚遇。四年后,即二十二岁时,妙峰"即奋志远游。王曰:‘未可。'姑就中条山之栖岩寺,修兰若,令师闭关。师请益近之法师,示以法界观,于关中依习禅观,日夜鹄立者三年。心有开悟,乃作偈呈王。王见之曰:‘此子见处早如此,不折之,他日必狂。'因取敝履,割底封寄之,乃书一偈曰:‘者片臭鞋底,封将寄与尔,并不为别事,专打作诗嘴。'师见之,对佛作礼,以线系于项上,自此绝无一言矣。三年破关往见王,则具大人相。"[4]可以说,没有万固寺的经历,就没有妙峰后期人生的辉煌 万历二十九年(601),妙峰奉李太后之命往云南鸡足山送藏经。事毕后,回至蒲州,而其时万固寺大殿毁弃,岌岌可危,妙峰不忍睹其凋敝,遂有重修之愿。憨山《传》云:"初,蒲阪万固寺为师故山,有唐圣僧舍利塔十三级,高三百尺,及大佛殿,皆倾圮。乡大司马见川王公,议重修,延师居三年,塔殿鼎新。"'工程延续三年,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是妙峰施展工程建造才能的开始。 几乎就在妙峰兴修万固寺的同时,憨山也在岭南忙碌于曹溪祖庭的中兴。万固寺工程完结后,憨山闻知,喜悦异常,撰引日同妙峰师游河东万固寺,今闻重新,赋此寄怀》一诗云: 四十年曾乞食过,祗陀精舍傍恒河。 中条山涌青莲髻,华岳云腾碧海波。 城郭千家还舍卫,法身三展变娑婆。 何时重荷降龙锡,麻谷床前再羯磨。[6] 此诗富丽堂皇,玉树琼华,一改往日质朴、平实的特征,虽铺陈华章,雍容富态,然运斤成风,浑然天成,充分彰显憨山渊博的学识与遣词造句的能力。短短八句,典故频出,仪态大方,令人眼花缭乱。 妙峰生于明嘉靖十九年(1531),圆寂万历四十年(1613),终年七十三岁,法腊四十,诗中"四十年曾乞食过"即源于此。"精舍"是寺院或佛堂异名,意为智德精练者的舍宅。佛陀在世时,各地建有精舍,尤以王舍城"竹林精舍"与舍卫国"祗园(祗洹、祗陀)精舍"最为有名。所以,后来又以"祗洹精舍"称颂高僧居住之所。"恒河"此处代指黄河。此句说明万固寺得天独厚,为佛法传承重镇;主人业精于勤,堪作佛门栋梁。 妙峰在中条山闭关三年,大有所悟。三、四句以夸张笔法凸显中条山超凡脱俗,藏龙卧虎,暗示妙峰禅法高深。 法身是"三身"之一。"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理法之聚为"法身",智法之聚称为"报身",功德法之聚称为"应身"。以世尊为例,王宫所生身是"应身",有无胜庄严净土的是"报身",证得实相真如之理,与此理无二无别、常住湛然的是"法身"。"城郭千家还舍卫","舍卫"此处借指万固寺,本句是说妙峰送经鸡足山后,一路风尘返回蒲州,意欲重振万固寺。"法身三展变娑婆",喻指妙峰功德圆满,法身三展,可变瓦砾荆棘之娑婆世界为真常究竟之寂光净土。按佛经所说,凡寂光土之体,具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以众生眼光视之,则为惑、业、苦之三道以果佛之眼观之,则为娑婆世界即寂光净土。 据《高僧传》卷十"神异下"所云,晋高僧涉公能以秘咒咒下神龙。每旱,苻坚常请其咒龙,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后世禅林中转指得道高僧,可于行住坐卧之间,裕如自在,举重若轻。"何时重荷降龙锡",指妙峰身怀绝技,人天敬仰。 "麻谷床前再羯磨",用了另一禅宗典故。麻谷宝彻为马祖高足,后居蒲州麻谷山,大唱禅风,享誉丛林。据《碧岩录》卷四云:"麻谷持锡到章敬,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敬云‘是!是!、'谷又到南泉,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泉云:‘不是!不是!'谷云:‘章敬道是,和尚为甚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是,汝不是。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7] 此公案中,章敬对麻谷振锡、卓然而立等机用,润物无声,以随缘任运手法助其开悟。南泉则壁立千尺,以截断众流手段祛除麻谷心中无明妄见。其时,麻谷禅修尚未入室,遂有疑惑。南泉开导云,"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谓其绕床振锡、卓然而立之举只是五蕴搬弄而已,终有败落之日,开悟解脱尚距万里。南泉门风高峻,下手毒辣,实具深心。 "羯磨"即比丘在受戒、忏悔、结界等有关戒律行事场合的生善灭恶作法。憨山从妙峰处受益匪浅,心存感激。麻谷为一代宗师,也住锡蒲州,所以,憨山意在把妙峰比作如麻谷一样的高僧,期望有朝一日,能再次与妙峰相逢,聆听高论,面受机宜。 这首诗一气呵成,收放自如,意蕴悠长。最后一句,"麻谷床前再羯磨",因发自内心,天然造化,真切表达了憨山对妙峰感恩情怀,所以,憨山在另一首《寄河东妙峰师三首》再次用了这一典故: 首阳山色枕河流,师住中条最上头。 麻谷床前章敬锡,至今风韵鬼神愁。 黄河一线自天来,流入中原洗劫灰。 把断要关看砥柱,慈航不数济川才。 三 天涯行尽路途难,毒雾炎风任饱餐。 忽忆龙门千丈雪,猛然提起彻心寒。[8] 最后一首,联系到自己岭南遭遣事,销尽蛊瘴,寓居岭海,时时忆及台山的冰山蛰伏,雪窖沉埋。这首诗意在表达自己所以能够"毒雾炎风任饱餐",在于台山"龙门千丈雪"的锤炼。台山的"千丈雪"似乎总是对憨山有强劲吸引力。在《寄五台妙峰师》一诗中,他说:"千丈寒岩百尺冰,当年相对坐峻增。即今火宅清凉界,一个维摩一个僧。"[9] 注释: [1]憨山德清:《与妙峰禅师》,《梦游集》卷十三,第二册第190页。 [2]憨山德清:《与妙峰禅师》,《梦游集》卷十三,第二册第190页。 [3]憨山德清:《敕建五台山大护国圣光寺妙峰等禅师传》,《梦游集》卷三十,第四册第318-319页。 [4]憨山德清:《敕建五台山大扩国圣光寺妙峰等禅师传》,《梦游集》卷三十,第四册第318页。 [5]憨山德清:《敕建五台山大护国圣光寺妙峰等禅师传》,《梦游集》卷三十,第四册第319页。 [6]憨山德清:《旧同妙峰师游河东万固寺今闻重新赋此寄怀》,《梦游集》卷四十八,第五册第439页。 [7]参见《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四,《大正藏》第48册,第170页上、中。 [8]憨山德清:《寄河东妙峰师三首》,《梦游集》卷四十九,第五册第445页。 [9]憨山德清:《寄五台妙峰师》,《梦游集》卷三十七,第甲册,第379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