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谈因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谈因果
  ◎ 吕彦澄
  每当踏入佛堂,四周祥和的气氛,令我向往。虽然对于佛教,只有浅显之认识,也不敢再此卖弄愚知,分享心得应当是最恰当的形容词吧!就我所知,佛学概要重于因果,而今就从这个名词著手。
  世法、佛法都离不开因果,清凉大师解释《华严经》,说出五周因果。天台大师讲解《法华经》,指示出一乘因果。这是说明佛法也离不开因果,所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果没有因果,不但没有十法界,而且一真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也不能存在。由此可知,因果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世间人所谓的真理。因果,顾名思义,即为因素与结果,而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是种同类因,得同类果,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最常耳闻之真理,自中国传统思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为种善因,必得善果,同父慈则子孝,兄友则弟恭。然而实际上却有不同的因得不同的果,而付出之因无法获得相等之果,有许多积善一辈子的仁爱之人,未必能善终的例子,有一位自小帮老母亲卖慈善粽子,甚至将原本准备留学基金捐出来帮助有急需之人,而延后一年出国,结果却在领博士证书前一天车祸身亡,身受丧子之痛的母亲却不怨天尤人,反而认为是菩萨引领他回去,因此更加努力卖粽子,对记者说:“现在要连我儿子的份一起加油!”有如此般好人却无好报,所谓同类因得同类果便出现矛盾点。因此,佛教进而深思探讨,对中国儒家所说的生死不可知论,以及天主教与基督教所说人只限一生,死即为人的终点之观点是不能满足的。
  所以,佛教将善恶行为之因果论,自现在的一生,穿过生前与死后的来源与去处,目前这一生,只不过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点,若硬要就此生解释因果,如上举例,产生太多疑问,便像断章取义。而延伸到过去与未来无量生死的因果观,即为轮回,也就是前世所种的因,会影响此事的果,通过生生世世,看待这一生的一切遭遇便不会觉得尚有不合理亦或无法取得报偿的事。轮回说并非佛家所独创,早在婆罗门教教义中即见此源,其根本为奉劝世人对此生之行为负责,因其将延续影响至未来生生世世,而同样此生之一切不可解之现象,也是过往生生世世的延续结果,这是注定的因果,要由自己承担,任何神明只能帮你度化、教你自我修行、助你早日脱离未来生生世世轮回之苦,而不能免除你已必须遭受的痛苦。以释迦牟尼佛预见他族会灭族人,却因这是前世之恩怨,无法避免,所以只营救出妻子和儿女,〈这也是受其他教派批评之处〉据说是因他们前世为他族,与此斗争不相关,目莲和尚不赞同释迦牟尼佛之做法,执意挽救却发现钵中的族人已化为一滩血水为例。相同的中国讲究算命,而真正高深的算命师并不轻易泄漏天机,只会提醒你而不会告诉何时会发生的事,明知自己天数将尽,也坦然面对。
  不同于基督教,人类生来便有“原罪”一说,即基督教教义中人类祖先亚当与夏娃受魔鬼诱惑吃下苹果,被天主逐出伊甸园,自此人皆带著原罪出世,故此生要“赎罪”,发源至耶稣临死前,身旁的罪犯请求耶稣原谅,因而获得赦免入天堂。发展至今,演变成“告诫”之仪式,这是否意味著不论此世做了多少惨绝人寰、伤天害理、违背伦理的坏事,死前只需和神父忏悔,一样能被赦免,一样能进天堂,只要将所有罪过交给天主,由祂来承担。由此不难解释,为何不少基督教信徒依然犯罪依然堕胎,那行行前的陈进兴受洗成基督教徒应该也是报持相同的想法吧!至于佛教是不允许堕胎的,因为子女是为还债、讨债、报恩、报仇而来,不论那一种都是因果,即使这世逃得掉那下一辈子呢?不过基督教也同样不允许自杀,认为不珍惜天主赐的生命,没有资格死后葬在教会的公墓。
  台湾俗谚即有这么一句话“各人造业各人担”,这也是佛教的态度之一,讲究自修,佛教只扮演辅助角色,与基督教很多吟诗班团体大有差异。更要求根本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及不受贪欲、嗔恚、无明愚痴等烦恼心所动摇惑乱,不受贪欲、嗔恚、无名愚痴等烦恼心所动摇惑乱。五戒,在印度不是佛教所独有,比佛教历史更古老的婆罗门教、耆那教,也各有其五戒。内容虽不尽相同,但均有不杀生这一条!不过其他宗教的不杀生,指不杀人而言,而佛教的不杀生,是除人之外,还包括著一切众生——有情识的生命。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既然众生平等,众生皆具佛性,如何能杀害同类呢?就轮回观点说,畜牲应当前世或前几世为人,因犯错而需修行几世才能返回人身,故我们食荤就等于将同类吞下肚是不人道的,所以每吃一块肉要轮回八辈子返回人身,且讲求不可知法犯法,净土法门法师曾言道某位高僧因说错一句话,而花五百年不得脱离畜牲身,此说法遭受异教批评为“恐吓宗教”。
  但不可否认此严谨完善的佛学论述,在今日世界,烽火处处,战祸弥漫;今日社会,处处陷阱,危机四伏;现代人生,众苦充满,饱受忧患中提供一条康庄大道引领信众。现代人之所以迷惑是因为一般人的智慧,仅凭个人的主观与偏见去推理,毫无真理的依据,既不能理解事物的真相,更无法认识人生,了解自己;因此,形成人类思想之分歧,产生各种不同的人生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儒家致知格物之知,比较平常人来得透彻而真实,但儒家对于人生的认识,仍然有限。
  至于科学知识的不断假设、求证、和推翻,结果所知的只是物理,似理,而非人生的真理。究其根由,在于科学只限物质文明,无法进入人类精神领域。虽然说:“食色性也”,但人生除了食和色两种基本需要外,就是心灵对真理不停的追求。可是科学却无法理解人生形而上学的问题;特别是心理和灵性的问题。所以,科学的成就,只是物理支离破碎的知识,根本无法接触人类精神颌域,更不可能开拓人类的智慧,满足人类灵性的要求。
  所以,我认为今后人类,欲想了解真理,认识人生,树立正知正见,获得正确的人生观,进而离苦得乐,则舍人间佛教莫属。又因为人心欠缺慈悲,无法互爱互助,共谋幸福,同求发展;反而互相攻击,互相破坏;人为的灾害,不断发生,而人生的苦恼,也就无穷无尽。故要实践人间佛教慈悲宽恕的精神,必须长养慈悲心,推展慈悲行,用实际行动去饶益众生。 (作者为九三年赵氏慈孝奖学金得主,时就读于国立高雄大学金融管理学系。)

 
 
 
前五篇文章

唯识论和唯心论的研究和比较

禅宗祖庭嵩岳山

佛国净土匡庐山

佛门中“六根”不净的六根是什么意思

西方三圣介绍

 

后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佛教的净土思想

星云对临济禅的诠释

星云大师:从平常的事务里看禅的世界

星云禅与人间佛教

信位菩萨之净行— 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主(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