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灰色儿歌”缘何大行其道?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保证书、保证书,保证以后不读书”“手心手背,狼心狗肺”……

3月211日,世界儿歌日。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孩子们的口中,少了阳光、单纯的美丽童谣,却不时蹦出这样一些带有恶搞、暴力色彩的“灰色儿歌”,令不少家长十分担忧。教育专家表示,要理性应对“灰色儿歌”折射出的教育和社会问题,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健康、阳光的“绿色儿歌”充实孩子的心灵。

“灰色儿歌”恶搞成风

日前记者在济南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发现他们对各种各样的“灰色儿歌”并不陌生,许多孩子都能随口哼几段。

记者发现,“灰色儿歌”大都改编自经典儿歌、古诗词或流行歌曲,充满恶搞成分。比如励志歌曲《真心英雄》被恶搞成:“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流行歌曲《牵挂你的人是我》被改编成:“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灰色儿歌”有的轻松诙谐,比如“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但也有一些充满了厌世、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比如“祝你一路顺风,半路掉坑,两腿一蹬,壮烈牺牲。”

“灰色儿歌”泛滥折射教育困境

“灰色儿歌”流行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忧。山东菏泽的学生家长朱长文对记者说:“小孩子唱儿歌的越来越少,唱流行歌曲和改编后的‘灰色儿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歌曲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灰色儿歌’流行,反映出‘绿色儿歌’缺乏。”长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利芳认为,相比于儿童小说和童话故事而言,属于儿童诗范畴的儿歌创作当前比较匮乏,家长和学校用得更多的还是那些流传多年的经典儿歌。

李利芳说:“我的孩子快3岁了,我也感觉现在选到满意的儿歌很难。书店里也有一些新儿歌,但总觉得口感不是很好,说教味、知识性太强,缺少天真烂漫的感觉,缺乏文学韵味。”

“现在许多孩子唱的歌曲还是我们自己小时候学的。”从事20年幼儿教育的山东省某民办幼儿园负责人马凤兰告诉记者,现在新创作的儿歌传唱度不高,孩子不喜欢,学校只能自己创作一些幼儿歌曲,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创作数量、质量都不行。

对于“灰色儿歌”的大量出现,李利芳认为,不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灰色儿歌”是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值得成人反思。

比如,现在幼儿教育重知识轻艺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孩子压力过大,网络文化和流行歌曲无孔不入等。孩子喜欢恶搞其实是叛逆心理的一种表现,用“灰色儿歌”的形式发泄一种不满情绪,这不完全是坏事。“不过,对于那些确实不健康的‘灰色儿歌’,要加以正确引导,减少传播渠道。”李利芳说。

呼唤童真味足的“绿色儿歌”

“净化社会风气、改善教育环境是抵御‘灰色儿歌’的根本之策。”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权朝鲁曾对“灰色儿歌”现象进行过专门调查。他认为,许多不良的儿歌是孩子通过电视、网络、图书和周边人身上耳闻目睹学来的。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音乐人、新闻媒体,都应该有意识地行动起来,采取积极的措施,创造、传播更多健康的“绿色儿歌”。

山东省曹县磐石办事处沙果园小学幼儿园园长王曼建议,应该加大对儿歌创作和儿歌教育的支持与投入,提高儿歌创作人员的素质,同时加大对优秀儿歌作者的奖励,多创作一些高质量的新儿歌,这样孩子才会乐于接受。优秀的儿歌应该是内容要简单,旋律要优美,易于传唱,同时内容上要健康向上,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李利芳认为,创作“绿色儿歌”,不能一厢情愿地将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从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去创作儿歌,这样才能让他们逐渐远离不健康的“灰色儿歌”。

 
 
 
前五篇文章

【新春游北京】798艺术区之熊猫慢递

如何让工作变得快乐而有趣

和而不同——化解人际冲突的智慧

手足情深

奥地利富商“摆脱”财产体会快乐

 

后五篇文章

抗旱的公民行动未必非要自掏腰包

《中华民俗通志·节日志》正月篇 ——老鼠娶亲

小城春燕

爱犬的天堂

拯救癌症小企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