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学佛之道 - 慈悲心,喜舍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学佛之道 - 慈悲心,喜舍行

  文/佛剑分说

  我们可以成佛吗?当佛陀修行,到达最高的悟境时,他发现每一个人都拥有本具的光明佛性,惊叹地说:“奇哉!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能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华严经》中佛陀肯定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能,可以明白宇宙万物之真相,与诸佛同一解脱,本无差别,只因为无明,所以对事理产生妄想、颠倒、执着,由执着而生烦恼,因烦恼而遮障了原有的佛性,致佛性无法充分显露。若离妄想、执着,则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皆得现前。从世尊的成正觉,可知佛教是“人成即佛成”之教化,而且三世诸佛皆于人间成佛,由此得知,我们都可以成佛!

  佛陀一生的教育目的,全在于断除我们的无明和对错误观念的执着,使佛性显现,证得同佛一般之妙智。如《如来藏经》说:“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这确实给我们无比的希望与信心,原来二千五百多年前诞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可以经过修道而廓然大悟,成就正觉,为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我们也可以信佛所言、学佛所行、成佛所证。

  学佛,要学习佛菩萨的慈悲为怀。我们在人群中生活,如果每天都能像佛菩萨一样具有慈悲的心量,佛经有句话:“慈悲就是观音”,今天你若表现出慈悲的形态,今天你就是观世音菩萨。

  还有一句话说:“喜舍名为势至”。众生需要什么,我们能付出多少的力量,就尽量付出;我们能付出,而众生能接受,这就是学习大势至菩萨的精神。“大势至”是勇猛的意思,拥有一分大势至,有勇猛的毅力,才会有喜舍的善行。

  能发大愿、割舍物质的人,就如大势至菩萨:能产生“势至”的力量,亦即是大势愿力。所以说:“喜舍名为势至,慈悲就是观音”,有一分慈悲心、能帮助别人,就是观世音菩萨;有一分勇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人生、为人群而付出力量、发挥愿力,就是大势至菩萨。

  所以,每天我们都能成菩萨、时时刻刻都能成佛。有句话说:“宁静即释迦”,我们的心若能常清净,没有贪、瞋、痴,遇到什么境界都不受影响--不论外在的利诱,或是险恶的威胁,内心都不受其影响,这就叫做宁静。

  释迦牟尼佛来到人间,藉着修行而获得这份宁静寂定的心境。五浊恶世动乱不定,佛陀教化世人,就抱持以寂静仁爱的心来度一切众生,不受五浊恶世所污染。我们若能修养寂静安忍,不论在多恶劣、复杂的环境中,都能保持清净的心境;那么当下,我们就是释迦牟尼佛了。

  如果我们有一分平常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就是无量平等、三根普被,只要虔诚念佛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得阿弥陀佛接引至极乐世界,所以净土宗提倡念佛。智能高超的人,一心不乱,虔诚念阿弥陀佛,那么,心净则土净;即使是一个根机愚劣的人念阿弥陀佛,心境也能平静,得到依靠。所以“阿弥陀”代表平常心、平等心和无量的光明。

  平时我们若能多培养慈悲心、喜舍心、宁静心、平常心,则在日常生活中,哪一个时候不是佛?哪一个时刻不是菩萨呢?因此,我们要多多向佛菩萨看齐,抱持慈悲、喜舍之心,多多感恩,用深刻仔细的心思来观察一切,日长月久,不断累积智能,就有成就佛菩萨的一天。

 
 
 
前五篇文章

学佛之道──忍而化之

爱情,并不神圣

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

母亲给出的答案

民间组织蹒跚走向台前

 

后五篇文章

学佛的省思

吃素十四年的感悟

中药三分毒 其毒在哪里?

工作禅:为什么辛苦付出却不开心

品汉服之美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