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心灵瑜珈——改变生命能量的20个法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作者简介:

斯瓦米韦达·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俗家姓名Usharbudh Arya),是一位来自喜马拉雅山的瑜珈大师、禅修者、诗人、学者、心灵导师。1933年诞生于印度一个哲学思想浓厚的梵语家庭,自幼在家中学习,未入读过正式学校。他9岁时即能为人讲授派坦伽利的《瑜珈经》,并且能应听众要求,引用四部吠陀经中的任何一句做即席演讲。14岁起,斯瓦米韦达就广受各方邀请,在印度的大学巡回讲授梵文哲学经典,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讲学生涯。

斯瓦米韦达先后获得伦敦文学学士、伦敦文学硕士、荷兰文学博士学位后开始前往世界各地讲学,足迹遍及欧美亚非各大洲。斯瓦米韦达对世界各个主要宗教的历史根源和教义均有相当程度的研究,他熟稔17种语言,擅长引导不同信仰以及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们体验静坐。

1969年,斯瓦米韦达遇见他的上师——斯瓦米拉玛(Swami Rama,《大师在喜马拉雅山》Living with the Himalayan Masters一书的作者),自此虔心追随大师学习。1981年,斯瓦米韦达接过拉玛大师的衣钵,成为印度瑞诗凯诗(Rishikesh)道场的负责人。1992年,他接受剃度,正式成为一位斯瓦米(Swami)——出家僧人。拉玛大师在1996年圆寂以后,斯瓦米韦达持续弘扬大师的喜马拉雅瑜珈,在瑞诗凯诗成立了拉玛禅修学院(Swami Rama Sadhaka Grama),接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瑜珈学生。近年来他提倡对禅定做科学的探索,并与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合作,在神经生理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实验。

内容介绍:

传承千年的喜马拉雅瑜珈,已然成为时下全球最时尚火热的流行运动。本书集结了享誉全球的国际权威瑜珈泰斗宗师斯瓦米韦达大师的瑜珈演讲精义,为你带来卓越的智慧和洞见,传达韦达大师指引我们改变生命能量的20个黄金法则,是不容错失的智慧能量书,引领你获得从内而外的全方位身心健康、启航驻颜益寿的安泰生命。滋养身心、提升能量是时下每个人最渴求的圆满境界。然而,很多人却因不谙养生之道而事与愿违地选择了有碍身心成长、消耗能量、缩短寿命的生活方式。其实,生命的能量和智慧并不难求,当你领会了活用心智的精义,在斯瓦米韦达的引导下透过各种延年益寿的养生瑜珈法及放松、调息术,提升自我的节制力与专注力,激活身心的自我疗愈机制,即能轻松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与创造力,成就身心灵的和谐如意。

精彩文摘:暴食是因缺乏爱

最健康的节食是有节制地进食,心中明明了了,用餐之前下个决心:我要少吃三口。这不是自虐,也不会太困难。

喜马拉雅瑜珈的一个观点是:处理问题时,我们不能把某个情形单一对待,因为所有问题都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模式、情绪导向、所受教育,即我们的生活态度息息相关。这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法不同,比方说因胃痛去看医生,医生会开些止痛药。而在喜马拉雅机构的诊所,如果是巴林庭医生(Dr.Ballentine)诊疗,他可能会花上四个钟头询问病人一生的经历。也许有人会质疑:这跟胃痛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一般人不了解的地方,事实上,任何疾病都跟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而我们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

常有人问我:“我总是不停地吃。我参加过瘦身训练课程,试过正面思考法,也试过自我处罚,还发过誓。总之,所有的法子差不多都试过了,但体重还是失控,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我会告诉他对治暴食首先要找出暴食的真正原因。为什么有的人控制不了食欲?原因是身体需要某种养分。很多进食过量的人实际上营养不足,他们不按时进食,食物的成分也不均衡,吃了能饱,但不健康。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缺少什么,就不自觉地暴食,希望能补充到某种养分,结果进食过量。《进食与营养》一书可帮助暴食的人了解自己进食方式的缺点。

那么,从心理层面的因素来探讨,为什么会有进食的欲望?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食物放入口中,就像许多抽烟的人不自觉地点燃香烟一样。嘴巴正是许多问题的祸首,从嘴里吃进去的、吐出来的都会产生问题。在心理上,我们会寻求口腔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的根在婴儿期就扎下了。

那时候,一旦我们哭闹,妈妈就会抱起我们喂奶,或者把假奶嘴塞入我们口中,因此我们从小就把口腔活动和安全感联想到一起。大多数人(请注意,我不是说所有人)之所以进食过量,是因为感觉没人爱他们,没人欣赏他们,没人体谅他们。而在潜意识中,爱和进食是被联想到一起的,于是冰箱就成了替代妈妈的角色。这正是你的写照吗?如果是,你有吃个不停的欲望就是因为想要得到爱,想要有人照顾。你可以从这个心理层面着手,看看怎样才能真正使自己有安全感。

我们过去派发过的一本小册子里写道:“如果心灵是充实的,就不需要去猛填你的胃。”当今社会处处讲究成功,而不注重幸福,以至成功的人多于幸福的人。追求高度经济效率的结果是,大家没有时间处理好人际关系,少了轻松的沟通与真诚的互动。

心中由此常常生出一种空虚感,不知道该怎样去填补,所以就试图以填饱肚子来替代。肚子有很大的伸缩性,我们拼命往里面装食物,结果肚子满了,心却还是空的。更何况心理的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即使暂时满足了生理欲望,然后又如何呢?不妨纵容吃的欲望,但是在吃之前,心里要明白:我是无法借此得到满足的。

假如明白,暴食的真正的原因是缺少爱,需要有人照顾,是内在的不安全感引起进食的欲望,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你依然会问:“然后呢?就算少吃一点,我还不是一样寂寞?怎么办?”答案是爱。我也曾经在面对该不该再多吃一点食物这个问题时,做过一番心理斗争。

我的结论是,爱别人的人,自己不会胖。我小时候读过一本印度哲学的古书,其中有一段故事,讲的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丈夫出了事要坐二十年牢。妻子发愿,要丈夫出狱后仍然能看到她的青春容貌,所以每天早晚就站在镜子前面几分钟,看着自己,不许容貌有所改变。在这样自我暗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下,她真的没有变老。我相信这是有可能的。

有人还会说:“我同意我确实需要爱,可是得不到爱,我又能怎么办?”我的答案或许会让人觉得老生常谈。但世界上所有宗教、哲学、心理学的道理都是老生常谈。可是老套和道理的区别何在?那就是照着去做是道理。如果不做,即是老套。

我的答案是:如果觉得没有人爱你,就主动去爱别人。这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自尊心、自我意识太强烈。“不论我怎么做,他也不会改变的,我已经试过太多次了。”“难道叫我强忍住怒气,忍住所受的伤害,让内心饱受侵蚀,而去主动爱他吗?”

要克服爱的挫折是很困难的。我们在一生中会对许多人不满,不论是妻子对丈夫,丈夫对妻子,还是儿女对父母,父母对儿女。可我还是要说,主动去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才能去除孤寂感。


 
 
 
前五篇文章

低碳环保可回收塑料水瓶扬帆起航

端午三话题

与稻盛和夫做灵魂的朋友

端午节吃粽子,你吃过这些吗?

地球赤道曾被冰雪覆盖

 

后五篇文章

行动将是我们最好的表达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

女人最厉害的武器

人成则企业成 助人者必自助

老子谈成功之道——有为与无为

佛理是“药方”,实修是“吃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