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凝固的佛像见证流动的历史:山东棘梁山摩崖造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棘梁山又名司里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城西50公里的戴庙乡境内。是水浒英雄宋江、阮氏兄弟等聚义的地方。山虽不高不大,但山体上遍刻佛像。造像主要集中于山顶呈“品”字形分布的三块巨石上,有大小造像近千尊,完整清晰者500余尊。如按造像的年代来划分,东崖多为北齐、唐、宋造像。其中北齐一佛二弟子造像,佛像高9.7米,戴高宝冠,两侧宝缯垂巾,宽圆肩,双肩略耸,胸部较鼓,腹部赂平坦。面相宽团浑厚,五官宽大,眉间原有突起白毫相。手施说法印,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衣显厚重,衣纹流畅呈平直阶梯式,倚坐于宽平座上。两侧弟子像均高9.5米(头部残),立于莲花台座上。三像均表现出身体丰圆健壮的北齐时代造像风格。此组造像是棘梁山造像中雕刻年代最早、最高的北齐造像。其右下方有一尊大齐皇建二年(公元560年)弥勒下生题铭站立像,高32厘米,着通肩式衣,衣纹轻薄贴体。

西崖多为唐、宋造像,有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等组合像,其中唐代造像多为武周时期佛教石刻造像,均展示出唐代成熟期的造像特点。造像多通体磨光,面相方圆丰满,有的颈饰蚕节纹且眉间有突起白毫相,发髻有螺髻、涡髻、高内髻等,着通肩式衣或双领下垂式衣。座多圆形束腰仰莲座。造像神情丰富、雕刻精细,五官比例适度,几乎近于真人形象,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更体现出了佛教造像的演变规律。其中的36罗汉造像更是神态各异,持物不同,栩栩如生,其上端的十神王像更县特色。东南最上端尖拱形龛内有一佛二弟。子像,佛像体稍前倾,目光俯视,双手全合十,似在注视着世间的沧桑。

南崖风蚀比较严重,多为唐宋时期的单体佛像和罗汉像。山东面有一处刻经,南北长12米,高2米。所刻为《佛说大般涅架经》,字径16厘米。棘梁山摩崖造像时间延续久,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造像、刻经,还有一定道教、儒教造像,但不占主流。其中东崖南面下端有宋代“三教通连龛像”,“释加牟尼”佛居中,“文宣王”孔子居西,“老子”居东,每尊主像左右又各立‘—弟子像’。

棘梁山造像在鲁西一代是造像数量最多、时间延续最久、内容最丰富的一处造像,在我国石刻造像研究方面更是具有重要的价值。造像中北齐“一佛二弟子像”,其高度在中原一带是最高的,堪称“中原北齐第一佛”。皇建二年弥勒下生像是弥勒形象的最早表现形式,弥勒像一般为倚坐像,此处表现为站立势,较为特殊。棘梁山之北六工山唐代长安三年(公元704年)弥勒像,表现为双腿下伸斜向内收的半跏趺坐式,这对于研究考证弥勒佛演变规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造像中的无量寿佛像(高1.8米),则又体现出了净土宗教信仰在当地民间的影响。棘梁山“三教通连”造像是我国雕刻年代最早的一处,它对于研究历史上三教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另外,此山宋代造像几乎包括整个两宋历朝造像。我国北方的佛教开窟造像之风在唐末五代之际由于中原战乱而渐趋衰落,大规模的摩崖石窟极为罕见。

 
 
 
前五篇文章

禅话禅画《一与十》

禅话禅画《凡圣两忘》

百年经典梅兰芳(上)

易经智慧给我们力量——《易经》是一部治国的书

一休与五休

 

后五篇文章

禅话禅画《不变应万变》

竹根雕梅花如意

佳玥 四合院里的法国艺术

林谷芳教授: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阎肃: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