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龙泉解《道德经》8章】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得道的人就像是水。水总是利益万物而不求索取,并且处于人们不屑一顾的低洼之地,这些品质都是与“道”性相合的。 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吹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显赫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重要的人,殊不知,这是自取灭亡之路,是离道弥远的举动。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什么叫居善地呢?是不是找个好的地方去居住呢?不是的。地,无所谓善与不善,关键是人,善人居于何处,何处便为善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为什么有名?水为什么有灵?不是因为那山,那水,而是因为那仙,那龙。 人一善,必定公,一公则必定心胸宽广渊博。那么贡献于世的也必定是没有偏私的慈爱。这便是“心善渊;与善仁”的深意。 言善信,是指出言必实。也就是佛教十善业中说的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指得道之人为政必治,百姓瞻仰;行事合于中节,合于大道;举动总能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只有不争夺,不占有,所以就没有烦恼。 唯不争,故无尤。用佛教的义理解释就是看破放下,不执取,不贪求,也就可以离苦得乐。 这个世界上谁最富有?不是位居高官者,不是家产万贯者,而是一无所有者。“有”总是有限的,而“无”是无限的。你有一处房,房子再大,总有定数;我无房,但天就是房,地就是床,你说孰大孰小?孰有孰无? 再说,所有的“有”无不是“争”来的,有“争”就有“尤”之苦,有“有”就有“失”之患。 所以老子认为,得道的圣人,要处于卑下的地位,与世无争,并且用水作比喻,水总是保持一种谦卑的态度,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因此,老子倡导人们要向水学习,不争名利,方能保全自己,逍遥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