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
前面八种体质里面,除了平和体质,其他七种体质就像在风平浪静时尚可平稳前进,但是稍有一点风浪就摇晃颠簸、偏离航向的航船一样,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引起明显的体质偏颇,而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如果还不能引起你的高度重视,接下来就会罹患现代医学能够明确诊断的疾病。
先天禀赋决定体质基调
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先天是什么?先天就是两性结合,然后孕育生命,胎儿在娘胎里生长发育,直至呱呱坠地这段时间。新生命带着父母、家族、种族的基因,延续着前辈的生命。每个人无不带着父母、家族、种族的烙印,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不会变的,先天赋予体质的稳定性。
先天禀赋决定了一个人体质的主线、主色调、主背景,像生命的原稿、初稿或者生命乐章的主旋律,经后天的环境、修为反复修改,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但是本质的那一点则变化不大,这就是所谓的“撼山易,撼秉性难”、“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养生,要认命,摸透自己的体质,要顺势而为,认父母、家族、种族给自己的命、给自己的体质。下面要讲的每种体质的养生原则,主要就是针对体质主线的。
在生活中,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精神病、癌症、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疾病常有明显的家族性,实际上这些疾病本身并不遗传,而是家族体质对这些疾病有高度的易感性,容易得这些病。
所以,优生优育很重要。结婚怀孕养孩子之前,最好将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到相对最佳状态,因为父母的个人修为所带来的体质变化照样会非常明显地影响孩子的体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体质决定命运。
有明显体质偏颇的女性,怀孕前最好将体质调整到相对最佳状态。比如有人内热明显,而妇女怀孕期间是“一盆火”,内热再加“一盆火”,小孩子体质受影响就会明显偏热,小儿如果内热也很容易得病。
还有的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这就容易流产,宝宝的体格也不会强壮,准妈妈最好调养改善一下体质。
调整体质不一定用药物的方法,可以用食疗、针灸、心态调整等方法。应该在怀孕之前把胎儿赖以生存的土壤调理好,这样才利于后代形成良好的体质。
体质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体质得养于后天,“后天”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精神活动、疾病、药物等。年龄不可避免地会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会发生变化。
比如,小孩子是稚阴稚阳,“脏气轻灵,随拨随应”,生机盎然,却又稚嫩脆弱,多呈现出相对性的“心肝有余,肺脾不足”的体质共性。“心肝有余”就容易兴奋、发烧、惊厥、抽搐;“肺脾不足”则容易感冒、患呼吸道感染,容易消化不良、食积。小孩子相对大人经不起折腾颠簸,很容易生病,但是得病之后,只要治疗及时得当,很快就好,好了又活蹦乱跳的了。
青壮年是壮阴壮阳,纵观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历程,这个时期人相对精力充沛、身体强壮,要成家立业、养育后代、赡养父母,所以不论功能活动,还是形态结构都达到一生中的高峰,就像拉满的弓弦、明亮的满月,因此多呈现出阳气偏盛、容易内热的体质共性。但是青壮年情志精神的困扰是一生中最多的时候,这又足以使得体质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青壮年不像小儿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也不似老年尘埃落定、看淡尘世风云,家里家外不知道有多少烦心事。此阶段心智的发育常常落后于身体,只要养育身体总会长大,心智发育成熟则要复杂得多。这大概就是青壮年为什么身体鼎盛,而遇到烦恼困扰又不会自我解脱的原因之一。困惑多了会波及消化、睡眠、月经等,时间久了肯定会影响体质。
老年人是衰阴衰阳。人在青少年的时候,气血是逐渐旺盛的,到了青壮年,是血气方刚的,到了老年,气血既少又壅滞不通。这都是随着年龄不可避免的必然变化。再比如,阳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虚弱的,在正常范围内,虚就虚点,顺势调整一下自己的起居、饮食、心态就行了,并不一定非得补肾壮阳。
有的人已经年近五十,感到精力、体力、活力或者性欲明显不如二三十岁时,就拼命地吃保健品、补肾壮阳,这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违背顺势而为的养生原则,其后果可能是精力活力还没有补过来,却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最常见的就是产生虚火内热,然后再去吃消炎的、清热解毒的药物,这是没事找事。
进入中老年,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能与年轻人比,年轻人要长身体,而中老年人就是维持生命,维持已经走下坡路的脏器而已,规律合理的饮食就足够了,身体状况是大江东去,不可挽回地要走向逐渐衰老。许多中老年人,今天吃人参,明天吃虫草,后天补卵磷脂、蛋白粉,这些不是食物,食物尚且不能胡吃海喝,更何况这些带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和保健品!进入中年后,将一颗心调整到平和、稳定、淡定的状态,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预防百病的灵丹妙药。(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