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时兴“微公益”:网召集普通人从小事做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巴比晚宴”、“明星慈善”等“大公益”形式以其显赫声势吸引着大众眼球时,倡导普通人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微公益”也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改变着社会生态。

如果说“大公益”是靠名人的财富转移来实现的,那么“微公益”强调的则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当互联网和资讯变得发达,当召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变得不再复杂,有不少人开始借助网络的力量,召集到更多的普通人以集体的力量来实现公益理想。

从小事开始平民公益行动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积少成多。

在国外,微公益发展至今已比较成熟。美国网络筹款活动先驱约翰·布林2007年创办freerice网站,网民捐出的米粒从第一天的几百粒到现在一天达近1亿粒。这场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群众运动让人在举手之间已经让垂死在饥饿边缘的近万人获得温饱。

而在我国,则是由“1Kg多背一公斤”网站的创建者安猪在2009年第一次提出“微公益”的概念。在他的网站上,详细提供各个偏远学校的地址,号召网友们出游时多背一公斤学校需要的物品,一点一滴地完成对学校的援助计划。他强调微公益行动的两大要素,一是简单,要让很多人可以参与其中;二是有效,通过大量普通人的参与可以使受助者产生真正的改变。

大公益时代,通常只有企业主、社会名流和慈善机构才是公益的主体,普通人只能充当公益围观者。微公益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公益主体,随时都能在网络上发起一场公益救援。微公益的“微”则恰恰强调参与的平民性、简单性。

国内第一家微公益网络社区,“茶缸”微博的创建者杨明举例说:“其实公益很简单,当我们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路面上飘动的塑料袋,捡起来,然后放到正确的分类垃圾箱中,你就做了两件公益的事情。”

微公益N种创意做法

1条微博=1粒米,1个粉丝=1角钱,1个转发=1元钱,2支铅笔=1幢校舍……微公益正以充满创意的方式,凝聚着来自普通个体的公益力量。“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

广州微博名人梁树新曾发起“铅笔换校舍”活动,在25天的时间里,他通过网络互动完成了用一支铅笔换得一座新建校舍的奇迹。第一个网友拿巧克力交换铅笔,第二个网友用电饭锅交换巧克力,然后电饭锅又被换成打印机……最终筹款158000元,换来了广西佛丁小学的新校舍。

玉树地震发生后,浙江卫视发起了“天涯网友盖一楼,为玉树捐1元”的公益活动,得到近百万网友的支持。

连作为传统大公益主要力量的名人群体,也开始参与到微公益行动中来。

3月底,香港艺术人梁咏琪在生日时发微博,号召大家转发一则捐赠倡议,只要被转发一次,她就捐出1元到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3天时间内她的捐赠倡议被转发了7.5万次,梁咏琪最后捐出了8万元。

微公益各种做法,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并不局限于此。有人认为,微公益的关键是启迪作用,启迪大家能关心身边的人、物与环境,这才关乎公益的本质意义。

 
 
 
前五篇文章

王振耀:做慈善是留给“富二代”最好的遗产

《老子》之七——无私成私

民俗奇葩:1500多年的常州梳篦艺术

本空非有

从传统文化中看环境保护

 

后五篇文章

出污泥必染之

小和尚扫树叶

悲壮只是一种背影—万园之园被毁:我们真的走出了圆明园的

慈善的“黄灯”

一场暴雨“浇”出法门寺千年秘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