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尚书》之天命观解析(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尚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的经典文献,它记载了从尧舜至春秋秦穆公时期古代帝王的重大政治事件。《庄子·天下篇》说,“书以道事”。

熊十力解释说:“此中道字,犹言叙述。或曰,上世圣王建国缮群之大经大法,乃至一切洪钎钜细之务,通名为事。余谓古代圣王,领导民众、互相团结、而遂其生。因天之化,因地之利,顺时之变,而开物成务。经纬万端,造起世界。综诸所为,不论小大精粗,总名为事。”又说,“《书》者,万事之宝藏。”“不学《书》,则暗于前事,将无以改造现世事,又何以进趋未来乎?”要实现政治现代化,必须彻底掌握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继往世而开未来;要窥探中国政治的起源及原始面貌,必须深入研究《尚书》中的政治思想。综观《尚书》所载之政治事件,其核心思想即为天命观。所以厘清《尚书》之天命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何为天命

中国古代把世界划分为天、地、人“三才”。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相合,天地交融,则万物生长。人生于天地之间,必须遵循天地法则。天本指天空,指在人们头顶之上无边无沿的天宇。天上有太阳、月亮、星辰,会刮风、下雨、打雷、闪电,既给人以温暖,使万物生长,又具有使人类畏惧的神秘力量。因而“天”有广漠、深远、难以认知和掌控的特征,代表外在于人的一种伟大而令人敬畏的神秘的自然力量。

天这种神秘的力量主宰世间万事成物,决定一切,是不可抗拒之规律、权威、主宰或命令,这就是天命。“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上天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秩序,规定了人的尊卑等级。上天任命有德之人,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礼服来表彰他们。上天用墨、劓、宫等刑罚来惩罚有罪之人。一切现存的政治秩序和社会制度都是上天规定的。

上天还授予君王统治管理天下百姓和一切事物的权力。“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上天眷顾,命之拥有四海,作天下之君王。所以君权源于天命,是受上天的恩宠赐予的。“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君王是天的儿子,叫做天子,获得天命,成为天下的君王。“天子惟君成邦,百官承式。君王作为天的儿子,主宰着整个天下,百官都尊奉你的法令。“王厥有成命治民。”这样,君王统治天下就获得了天命的神圣合法性,因而也具有上天神秘伟大的力量,不容臣民怀疑、否认和抗拒。

上天主持世界的正义与奖惩,也是古代政治秩序的维护者。“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上天用墨、劓、宫等刑罚来惩罚有罪之人。“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如果君不保民,上天就会降下灾祸来惩罚他。“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君王拥有四海,是上天的恩赐,是上天对君王辛劳保民的报酬,是君王应得的俸禄;如果天下百姓穷困不堪,民不聊生,上天给予君王的俸禄酬劳就会永远终止。

二、天命观对君权的规定

天命观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最权威的规定。

(一) 王权专制。天命的归依集中在君王一人身上,这形成了中国君主专制的思想源头。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禹对舜说:“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天下百姓,各诸侯精英,都是舜帝的臣民。这与《诗经》的“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君王一人肩负天下之兴亡,天下所有人做错事,他都有责任。什么责任?用现在的话说,叫领导责任。而自己一个人做错事,有罪,则和天下其他人无关。这种思想在后世的演变中有两种趋向。一是君王负担过重,天下之兴亡在一人,无法承受,则要么成明君,则天下兴,要么成昏君,则天下不治而乱,就是所谓的政治周期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二是君王有罪,无人可制约。虽说天下之罪在君王一人,可是其罪与“万方”无关,无人可制约君权,故君王之权益专。这种天下之权集于一人的现象,与西方的分权传统有着天渊之别。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已自觉把国之兴衰作为自己当仁不让的重大责任:“邦之杌隍,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肩负天下兴亡之重责,成为英明君主的自觉意识和内在动力,对君王具有了道德约束力。“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盘庚迁都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件大事。盘庚力排众议,运用各种手段凝聚人心,终于做成千秋伟业,成为“有道明君”。

君王有道,则颂之“帝德广运,乃圣乃武乃文”,各种溢美之辞绝不吝惜。一个朝代的衰败灭亡同样被归结为某个君王的荒YIN无道。夏桀以残暴著称,“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不得民心,天下百姓都盼着他早点死。商汤“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百姓渴望商汤早日将桀推翻、好早日脱离夏桀的暴政。商纣王也是如此,所以牧野之战,纣军倒戈相向。夏桀、商纣两人作为“无道昏君”的代表,是后世君王的反面政治教材。这就是其亡在一人。我们当然知道天下兴亡绝非君王一人之功,或一人之过,只是可以从这里看到中国政治的症结所在,乃是在其源头上就有了祸根了。

(二) 帝位终身制形成。由于天命归于君王一人,所以君王未死之前,天命不易,因此帝位终身制形成。尧、舜都是在生前便选好帝位继承人,并且禅让之,这一时期帝位还不是终身制。舜即位“二十有八载,帝(尧) 乃殂落。”夏之后便成了终身制了,最高统治者至死方交出权力。《金滕》记载,武王病重,周公以自身为质,向周之三位先王祈祷。后来武王康复,继续执政,直到去世,成王继位。

(三) 家天下和皇长子世袭制。王位继承由禅让制转变为家天下和长子世袭制。君王通常有很多儿子,传说周文王就有100 个儿子。所以确立长子世袭王位的制度有利于政治稳定。天命观赋予这种制度神秘的解释。“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皇天通过改变谁是他的大儿子来终止大殷的天命。这样皇帝的儿子就排斥了其他所有贤能争夺帝位的合法性,天下归于一家世代承袭;而且世袭帝位的是皇帝的大儿子,不是其他的儿子,皇长子世袭制就被赋予了上天的旨意,是天命所归。“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管叔等毁谤周公要加害刚刚继位的幼小的成王,说明在当时王位应由王之子世袭、天下归一家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忠”于国君是臣下的当然之德。以周公之贤,也只能以摄政的方式辅佐朝政,而不能取而代之,因为取代成王为帝不符合天命。天命归于成王,不在周公。

三、天命的转移

天命并非永恒不变。天命无常,天命常新,是《尚书》天命观的重要观点。君王虽受天命,广有四海,却同样怀着对天命这一神秘力量的恐惧和敬畏。从夏、商、周的朝代更替中,他们认识到天命无常的道理。“惟天无亲,克敬唯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上天没有固定的亲人,只是和敬重他的人亲近;民众没有一定要感怀的对象,只是对有仁德的人感怀于心。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皇天没有固定不变的亲人,只是对有德之人亲近有加;民众之心是变化无常,只是会记住那些给予他们恩惠的人。因此天命与君德、民心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天命依据君德和民心的状况而变化和转移。

(一) 天命与君德

天命在人为。“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YIN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先王是保佑我们后人的,但君王YIN乱戏谑,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抛弃我们,使我们衣食无着。天命演变的内因是人自身作为不当。中国人讲求内圣外王,认为事业要成功必先内修身,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对君王来说,首先要注重道德,才能保有天命。天命的保有、演变与丧失,要看君王是否注重自身德行修养,是否依德而为,是否以德治国。“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君王应当用美德来祈求永久的天命。“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君王要认真做事,就不能不施行德政;不施行德政,就会早早失去天命。在天命观貌似神秘原始的外衣下,包含着以德治国的先进的政治理念,这是《尚书》的魅力所在。

“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尧首先修明极高的道德,然后以德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以德治国,所以天下讲信修睦。“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舜帝自身道德宽广,所以显露出文武神圣的尊严气象。尧舜是以德治国的典范。

而夏桀、商纣无德,天怒人怨,是谓多罪。“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所以“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桀失德,犯了很多罪,上天命令成汤去讨伐它。什么罪?“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夏王不体恤百姓,残酷剥削,民不聊生,所以天命汤伐桀。桀受天命承父位得夏国,失其德,而天命亦变,使成汤代之。

到了商朝末年,纣王无德,荒YIN无道,犯了弥天大罪。武王伐纣时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商纣王恶贯满盈,所以上天才命令武王诛而代之。“天既终大邦殷之命,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召公说,上天早想终止殷之天命,只因殷有许多先哲明君在上天保佑,所以后来的殷王才能继承王位。“天亦哀于四方民, 其眷命用懋。”但是商纣王过于暴虐,民生不继,民怨沸腾,上天可怜四方百姓,所以眷顾殷王室的命就转移了, 即使有祖先保佑也没用。“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古代王位世袭,通常由长子继承王位,所以上天改变了他的大儿子,终止了殷的福命;“惟王受命。”大王接受了天命,成为天下的君主。天命就从殷转到了周。

(二) 天命与民心

夏之前,中国古代的政治精英们尚没有从统治权利中捞取过多的个人利益,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也可谓水乳交融,政治精英与民众之间也没有巨大的鸿沟。夏启建立家天下的奴隶制王朝之后,至商、周,国家的统治功能得到极限发挥,统治集团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不拼命作战,我就把你们变为奴隶,或者杀了你们。君民之间形成以暴力为后盾的赤裸裸的统治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君民之间的关系?君王的统治受命于天,天命和民心的关系又当如何?《尚书》在解释君民关系、天命与民心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中国政治生活中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

先民认为,天命难违,但并非外在于人类社会、并非不可知。“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之视听、聪明、明威均源于民众之视听、聪明、明威。民众的主观感受决定天的主观感受。“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上天体恤下民,民众的意愿,上天必定顺从。所以天意以民意为本源,天命以民心为标准,民心向背决定天命所归。“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殷纣王虽然有亿兆百姓,但残暴无德,失去民心,得不到人民的拥戴,所以敌不过周武王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能作民之主,为民父母,爱民如子,则与人民离心离德。天从民愿,上天就会抛弃这个残暴的君王,命令有德明君伐而诛之,取而代之。所以,“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才会安宁。

因此,虽然君王受命于天,“王厥有成命治民。”,但是“治民”不是要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而是治理政事,善养民众,要为民做主,为民谋福利。“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要永得天命,必须以小民的拥戴为根本。“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成汤因为诸侯的拥戴,代表夏桀作了天下人民之主。“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君王是天的儿子,受天命治理国家,为民做主,要待民如自己的子女,自己则为天下百姓之父母。父母要为子女做些什么?当然要为他们的生存发展幸福辛劳一生,而且其心必定仁慈,而非如夏桀、商纣之残暴。

 
 
 
前五篇文章

道学研究几个关键问题

别让经典成祭奠

环境保护如何成为高校必修课?

洞穴的主人

我如何能使自己和地球更健康?

 

后五篇文章

元音老人: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二)

爱心燃起冬日暖阳——仁爱捐衣前行报道

离婚问答

人物系列:《红楼梦》里的大丫头(下)

愈看愈是个美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