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回顾与展望 2008年十大国学事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学复兴,世界共仰。国人再度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渊深浩瀚:中国五千年文明瑰宝展、“清华简”横空出世、古籍电子定本工程启动、5·12汶川大地震,羌族文化危在旦夕、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出台、“四书”成为本科必修课、生僻汉字“囧”风行网络、金陵大报恩寺塔考古、四大名著遭翻拍。

北京奥运会,国学魅力无处不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学复兴,世界共仰。大到恢宏的开幕式,小到精致的纪念章,具象的展览,抽象的艺术,静态的器物,活态的民俗,国学的诗意呈现和激情演绎让世界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渊深浩瀚。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身为中国人,不管你承认与否,国学都深植在你的内心,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密码,连接着我们和母亲的血脉。

国之将兴,其学也盛,2008年的北京奥运将国与学的互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元素从来不曾像今次这般得到如此淋漓尽致的运用和展现,中国人的内敛和含蓄因百年梦圆的喜悦而完全释放。国学之美在在各个角落中忘情流淌,甚至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古典的味道。尤记当初北京奥组委刚刚成立时,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征求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意见,季老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此话立时炸开一春之波。人们质疑的不是季老,也不是孔子,而是他们背后的国学--国学能否赢得世界的认可,能否胜任奥运的使命?如今这个问题已随着奥运的成功举办而冰消瓦解,国学的魅力令全球为之惊叹。北京奥运是体育的盛会,更是国学的盛宴,世界因此而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新生。

清华简横空出世,先秦史或将重写

2008年7月15日,一批约2100枚珍贵战国竹简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购得后捐赠入藏清华大学。10月14日,李伯谦、裘锡圭等11位专家参与鉴定,一致认为,这批竹简“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10月22日,清华大学正式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清华简”的发现足以与中国学术史上的两次重大发现--西汉初期发现的“孔壁中经”和西晋初期发现的“汲冢竹书”相媲美。从“清华简”的形制和文字看,属于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应出土于楚国境内。竹简上文字多数至今仍然精整清晰,亟待进行整理研究。“清华简”内容涵盖经史,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发现有秦前写本的《尚书》和久已失传的《乐书》,堪补“六经”之缺;还发现有编年体史书,所记上起西周初年,下迄战国前期,与传世文献《春秋》、《左传》、《史记》相比,独具许多新的内涵,先秦史或将据此改写;此外,有类《国语》、《仪礼》及有关《周易》等的大量文献都是两千年来前所未见的。每一次文献上的重大发现都必然会带动学术上重大飞跃,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1928年在清华讲演时所说,中国自古新学问的兴起常由于有新发现。毋庸置疑,“清华简”对于中国学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的意义将是难以估量的。

古籍电子定本工程启动

2008年11月28日,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成果评审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隆重举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十多名专家参与了评审,标志着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正式启动。

  “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是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与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目前古籍电子版本错讹多,信誉低,仅能用于查询索引,难以准确引用的弊端,动员多方力量,经过三年艰苦努力,于2008年11月完成的古籍整理软件平台。凡列入该工程的古籍书目,均将本着“择优而定,从善为本”的宗旨,以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为底本,依据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加工制作,最终可实现古籍电子化的零差错率。从而奉献给读者“水明沙净”的优质电子文本,达到使研究人员无需核查原书即可放心引用的目的。“古籍电子定本工程”综合了当前中文信息化中最优秀的成果,是古籍数字化的新思路、新方法,无论在文献学上,还是在版本学上,都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必将推进古籍数字化出版不断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512汶川大地震羌族文化危在旦夕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人口30.61万人,80%以上居住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对羌族文化造成了近乎颠覆性的破坏。昔日美丽的羌寨沦为废墟,近3万羌民遇难,大量建筑文物被埋被毁,许多民俗语言因传承人的不幸离去而归于消亡,抢救羌族文化迫在眉睫。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诗里的羌笛是如此悲怆,仿佛在为“5·12”地震中那些逝去的生命哀咽。古老的羌族早在殷代甲骨文中便有记载,他们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崇礼尚祀,能歌善舞,世代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孰料天降大劫,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毁于一旦--那蓝天之下的神山圣水,那节会之上的曼舞欢歌,那高耸的碉楼,那横飞的索桥,那别具特色的花灯戏,那撼人心魄的羊皮鼓……所有这美好的一切,眨眼间灰飞烟灭,痛甚至哉!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川映秀镇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要求保护好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的古老文化和文明。6月14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由国家民委、文化部、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四川地震灾区“抢救羌族文化遗产”特展。9月7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秘书长向云驹亲自执笔的《羌族文化学生读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暨赠书仪式。10月,文化部正式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纳入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抢救羌族文化,任重而道远。

国务院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国务院于2008年3月1日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种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家。《名录》有汉文古籍2282部,包括简帛117种、敦煌文书72件、古籍2020部、碑帖7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包括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白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等14种文字。

  我国的古代典籍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心血结晶,是中华灿烂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拉开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序幕。2月28日,文化部在京召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古籍保护工作。9月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陆续展开。2008年1月23日,首批推荐名单在网上公示,3月1日正式颁布,同时揭晓的还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结果。6月14日-7月20日,“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隆重举行,可说是对这一重大成就的呼应,必将对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书”走进清华学堂 成为本科必修课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经典的总称,自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它们汇集刊刻后,便成为历代科举的钦定教材。2008年9月17日,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四书”在建国后首次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被搬上了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实验班的课堂。联系之前关于“四书”是否进中学课堂的广泛争论,清华此举实属勇气可嘉。

  2008年2月,新华出版社将台湾中学使用40年最具权威的国语必修课本引进大陆,以《国学基本教材》为名出版,分《论语卷》、《孟子大学中庸卷》,任继愈先生在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四书”应进中学课堂主张。其后,郭齐勇先生和卞孝萱先生也分别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支持此一观点。一时间关于“四书”是否应进中学课堂和语文教材的争论此起彼伏。9月17日,清华大学大胆将“四书”列为本科生的必修课,可谓得风气之先,也为此前的争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客观的说,“四书”进课堂乃是大势所趋。作为儒家的核心经典,“四书”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只是到宋代以后,才渐渐为封建统治者所控制和利用。如今,卸下历史的种种枷锁,回归真实的“四书”,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丰富我们的心灵。

古为今用 “囧”等生癖汉字风行网络

“囧”是现在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称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它原先早已沦入了故纸堆,却不知被谁天才地发掘了出来,并在其本义“光明”之外,形象地赋予了“郁闷、悲伤、无奈”之意,由此而在网络上引领起一股古字新用的潮流。其后,“梅”、“靐”等继踵者不绝,一时间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网络着实是一个神奇之地,可起死回生,变废为宝。如“囧”等生僻汉字,即使在古代也未必有人识得,谁曾想竟会在21世纪的今天大行其道?借用古字字形,赋予新的涵义,创造新的用法,一方面令古字的形、音、义达到和谐统一,表达生动形象而不乏趣味,使网民们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标志;另一方面,也从某种角度反映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无穷活力。诚然,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也暴露出种种弊端,但这并不能成为拒绝古字新用的理由。与其让那些徒具考古价值的生僻汉字湮没在辞典中渐渐被人遗忘,倒不如将它们在时代的语境中复活,重新焕发光彩。以开放的眼光来看,这未尝不是在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

“天下第一塔” 金陵大报恩寺塔考古

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清时期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系九层七宝琉璃塔,有“天下第一塔”之誉,自太平天国年间被毁之后,便渐渐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直到2008年7月17日地宫开启。大报恩寺塔地宫的发现可谓高潮迭起,长干寺碑文的解读,神秘舍利函的揭封,阿育王宝塔的现身,以及对塔内圣物的期待,在在牵动人心。

  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于永乐十年(1412)所建,工程耗时近二十年,为古城南京的象征,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与古罗马大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并列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1856年不幸毁于战火。长久以来,学界一直猜测大报恩寺地宫下埋藏着众多惊世宝物。从2007年开始,南京市文物考古队伍对大报恩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确定了大报恩寺遗址范围并发现了大报恩塔的地宫位置。2008年7月17日,尘封近六百年的地宫终于开启,意外发现了北宋长干寺碑文及神秘舍利函和“开元通宝”等唐宋钱币。8月6日,舍利函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撩起,千年“鎏金阿育王七宝塔”现出真容,11月22日,正式迎请出函,这是五十年来在中国发现的最大一尊地宫佛塔,其精美绝伦,可称当世无匹。据碑文所载,“佛顶真骨”便藏于塔身之内。虽然大报恩寺考古还远未结束,但就目前出土成果而言,无论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已足可睥睨天下,相信它还会继续带给人们惊喜和震撼。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

2008年7月29日至10月7日,“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经过两年筹备之后,在首都博物馆辉煌亮相,全国26省市55家博物馆的169件镇馆之宝“奇迹”般邂逅于此,可谓一场空前绝后的旷世盛宴。此次所展出的文物跨越上下五千年,每一件都堪代表各个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从而生动地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发展轮廓。

  如果不是百年奥运的契机,如果不是得天独厚的北京,“中国记忆”也许永远只能是个梦。然而当这梦终于实现时,没有人能形容它的辉煌。悠悠五千年文明集于一瞬,那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瑰宝仿佛在静静述说历史,虽然无声,却震撼心灵。从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到金沙太阳神鸟金饰,从西周虢季子白盘到秦始皇兵马俑,从马王堆汉墓帛画到狮子山金缕玉衣,从褚遂良《兰亭序》摹本到欧阳询《梦奠帖》真迹……,无一而非传世经典,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约会,每一个亲临其盛的人都是莫大的幸运。原来我们的祖先如此伟大,原来我们的文明如此深厚,而我们却懵然无知。若非踏上这条千载难逢的“记忆”之旅,天晓得我们还将遗忘多久。现在已到了该醒悟的时候,行动就从珍惜开始。

四大名著遭遇影视翻拍命运

2008年又被称为“名著翻拍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不约而同地遭遇影视翻拍的命运。一时间,专家担忧,观众质疑,怀故恋旧者严词反对,追新求变者拍手欢迎。影视界明星大腕风从云动,张纪中、吴子牛、高希希、李少红四大名导各出奇招,欲与前人试比高。我们不禁要问:有多少经典可以重来?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影响遍及戏剧、音乐、书法、绘画、民俗、旅游等各个领域,可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任何举动只要一牵涉到四大名著,便会迅速招来亿万人的关注,甚至最终引发出一场激烈的文化争论,就比如今年的四大名著影视翻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四大名著连续剧,因其忠实的精神和严谨的制作而为观众津津乐道,成为一代人永恒的记忆,其对于经典的传播和普及亦是功不可没。二十年一轮回,转眼来到2008年的今天,仿佛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四大名著不约而同被卷到了翻拍的风口浪尖。《三国》换导,《红楼》选秀,《西游》《水浒》也不甘寂寞,一个要向西方的魔幻靠齐,一个要向男权的世界挑战,颠覆的意味日甚一日。与之相呼应的是网络上关于四大名著的种种重释和解构,精彩与无聊并存,严肃共恶俗同在,直让人眼花缭乱。举头三尺有神明,翻拍理当鼓励,但前提是要对四大名著常怀敬畏之心,切忌浮躁冒进。说到底,尊重大于一切。

 
 
 
前五篇文章

鹿鸣声声

鲸鱼一觉 睡掉3万美元

四篇动物趣闻

儒家文化与侠义精神(下)

胡孚琛:明师指路

 

后五篇文章

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及其调养

中国人首先要读的两本书:《论语》和《老子》

联合早报:2008年,中国向世界展示力量

儿童阅读,必须从经典开始吗?

中国圣诞节,引进狂欢少了慈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