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庄子《逍遥游》浅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逍遥游”可以说是“庄子”一书的总纲,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石。“逍遥游”一词在庄子笔下,得到了质的飞跃,赋予其全新的涵义,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从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逍遥游”这个听起来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洒脱境界,往往是一般人对于庄子最深刻的印象。的确如此,《逍遥游》的位居首篇无意能够显示出某种意味,譬如它可能是立说的宗旨,或者作者可以要突出的某些内容。通观全篇,更多的是会发现,“逍遥游”是庄子一生追求的目标,更可以说是庄子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态度的写照。

一、庄子与“逍遥游”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诗经·郑风》已有“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此外,《楚辞》、《离骚》、《礼记》等都提到过“逍遥”一词,这些所谓“逍遥”都是安闲自得之意。而庄子所要表达的逍遥不是形体上的逍遥,因为它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它只是想像中的逍遥。庄子所表达的逍遥是和我们目前所理解的逍遥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庄子所谓的逍遥是一种哲学思想,其表示人生处世的一种世界观。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歪里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静养,人应该融入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还提出要忠实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就会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了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对《逍遥游》的理解,是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关键。它的主旨是人应该摆脱一切功名利禄权势的束缚,在精神上达到一个超然物外、悠游无为、绝对自由的境界。

在《逍遥游》的开头,庄子就以一种恢宏远阔的气势,以一种宽广博大的情怀,把人带进一个高远的境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飞,以及飞所代表的上升,正是《逍遥游》的主题。在此,庄子描绘了一个广漠大气的世界,它带给人的是一种超妙的感觉,同时也是人的心灵舒展开放。

庄子借《逍遥游》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自由空灵超拔高远的天地,他不仅表现出了高屋建瓴的洒脱和豪迈,同时也寄予了他对社会人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对历史和现实未来的冷峻思考,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总纲,是庄子对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精神从主观形体和客观现实环境中的提炼。

二、庄子的逍遥理想

庄子真正关心的并非是帝王如何治理天下,而是个人的身心自由。从理论上说,人应该是自由的,但是从事实上看,却无人能够自由。人生在社会之内,总是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针对如此的困境,庄子提出了无用之学和游世之说的避祸之道。

首先是无用之学。“方今之时,仅免刑焉。”这是庄子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生动描写。如何免刑,庄子首先想到的就是“无用”。所谓“无用”就是指不被权势者所用,但是无用并非永远有效,有时还是归于无效,于是庄子进一步提出了游世的思想,主张“乘道德而浮游”。游世者,游戏人间也。

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怎样才能逍遥呢?只有“无待”。有待则必为外物所役,如“列子御风而行”,“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如何才能无待呢?只有“无己”。有己则必有所待。所以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是无己的,神人是无功的,圣人是无名的,这才是最高的境界。三句之中,“无己”是关键。在庄子看来,功名是不应追求的。

无论是说大树还是大瓢,庄子说的都是大人,有一个大心的人。大心就是忘我之后的心,摆脱世俗追求神性的心。所谓的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并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它也并不是一个实际的空间,即便你到了一个荒漠,找到一颗大树,如果你的心是拥挤的,或者被物充满的,你仍然不会获得逍遥。无何之有乡言的不过是一个心境,这是心遗忘了世界遗忘了自己以后的一种状态,无功无名无己之后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心中无物,心中无人,心中无己,一切都消失了,心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室。但是你千万不要把它看作室绝对意义上的虚无,因为在这个虚室中,可以生出光明。生命的意义正在这里呈现出来。

三、逍遥观的影响

庄子议论“逍遥”,主要是怀着一颗忧患之心论述人与物的相处往来,希望可以无所待而游于无穷,在阴、阳、风、雨、晦等各种条件下不受限制地翱翔,达到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庄子作为道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以其玄妙高深的“道”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高远追求。庄子的《逍遥游》不但为丰富和深化中国文化内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当今,对于我们理性地思考问题、客观地对待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将有着深刻地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逍遥”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做到“逍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其负作用也是随之而至,想要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想要“逍遥”,还是得效仿古人。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无待之境,就要做到物我两忘。套用现在的话就是大公无私。群众没有私心,就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贡献;干部没有私心,就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社会才能安定祥和,从而实现个人的逍遥游。

庄子在《逍遥游》中,倡导了一种逍遥型的理想人格,他鼓励人们开阔视野,充分张扬个性,培养不为物累、不与物迁的独立风骨。这种逍遥姿态,其中蕴含着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引导人们以理性意识思考问题,以独立的心态寻求人世间的不同答案。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产品的开发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如果我们局限在陈旧的思维框架中,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把庄子这种独立超然的思维品格运用到现实的求索与思考中,就可以打破精神枷锁,从传统观念和世俗困扰中超脱出来,帮助人们形成超越现实的心态,增强积极思维、勇于攀登勇气,培养不畏险阻、不怕挫折的心理品质,在科学的道路上大胆创新、敢想敢说,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对世俗观念进行大胆地批判,在天地之中确立自己独立的位置。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画长卷中,庄子无疑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精神境界,他的人格修炼,他的审美追求影响和改变着一代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在《逍遥游》中,庄子所反映的逍遥观念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是深入的,他在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也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中心旨趣。庄子的《逍遥游》作为一个特定的精神领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未来将越来越显现其存在的价值,并最终得到价值的回归。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庄子的《逍遥游》其中也夹杂着不少消极混世的思想。因此,我们必须批判地接受庄子的逍遥游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研究、吸收、利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各种时代的挑战。

 
 
 
前五篇文章

有适度的压力才能激发潜力

爱有多少 请用数字计量

中国式慈善的困境与出路

我们该向韩国青年学点什么

大萧条时,美国人在干什么

 

后五篇文章

梁漱溟:忆熊十力先生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中国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差距缩小

“仁者寿”

学画回忆

怎样看待“五四”及其反传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