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地狱是愚人真正的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帕奥禅师——被人认为是当代成就并且仍然住世的阿罗汉之一。随着缅甸禅修大师——帕奥尊者 (Pa-Auk Sayadaw)近几年来积极地在海外各地弘扬佛法与主持密集禅修营,再加上尊者中英文著述的普及流通,有关帕奥禅林止观禅法的内容也逐渐被介绍到马来西亚的佛教界来,让许多佛教人士对南传上座部佛法有了全新的认识,纠正了一些人对上座部佛教存在的某些错误见解和观念,同时也吸引了许多人对修禅的兴趣。

今晚讲座的题目是“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呢?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想要快乐,而不要悲伤。但你们现在快乐吗?

有一次有人问佛陀说,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为什么多数人都不快乐。佛陀答说那是因为妒嫉与吝啬的缘故。

因此,由于这些烦恼,许多人都只为自己寻求快乐,而不理会他人的福利,甚至造成其它人遭受伤害。然而以不正确的方法寻求快乐只能带来些少喜悦,但却带来了更多的痛苦。最糟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错了。这是因为他们并不能够分别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你们可能会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而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应该有能力分别善恶。

对于这点,且让我问你们一些问题。在早上你们拿一份报纸来读时,它到底是在教你们什么?晚上放工回来,吃完晚餐之后,坐下看电视时,它到底是在教你们什么?这两者都在教你们如何增长贪欲,显示这种欲乐多么的好,而那种享受则更美妙。此外,它也教你们如何采取暴力。简而言之,报纸与电视的多数内容都是属于教人如何增长贪、瞋、痴的歪理。而在它们的影响之下,许多人都被带入了邪道。但是不能把所有的错都往大众媒介身上推,因为它们只是符合一般人的所好及见解。然而好坏并不是由我们的见解决定。我们能够从佛陀开示的许多经典里了解这一点。

在《相应部》里提到,有一次,有位很出名的戏班经理兼演员,名叫达拉布达(Talaputa),他去见佛陀,向佛陀说,他的戏班师父曾经告诉他,说如果演员以虚构的故事令到观众欢笑,在死后就会投生为笑神。他问佛陀对这件事的看法如何。佛陀则告诉他不应该问这问题。然而那戏班经理还是坚持地问了三次。当时佛陀就告诉他,如果他演戏的业成熟,他就会堕入地狱。其原因是他带给许多人受到污染的快乐,令他们的贪、瞋、痴增长,也令自己的贪、瞋、痴增长。

所以,佛教能够带给人类的利益其中之一即是开显了分辨善恶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一种正见,是能够带给自己及他人利益的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如此,你们才懂得如何走上正道。例如,在戏班经理达拉布达听完佛陀的开示之后,他就舍弃了演戏的生涯,而出家为比丘,精进地修禅,不久之后即证得了阿罗汉果。

在这世上,没有正见的人很可能会任意而为,例如沉溺于欲乐、渴求名誉、饮酒、赌博等。这些将会为他们带来长久的痛苦。反之,具备正见的人则可能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修善,例如行布施、持戒、培育慈悲心及修禅以清净自心。这些将会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快乐。

在《法句经》的偈三一六及三一七,佛陀说:

对不应羞耻的感到羞耻、对应羞耻的不感到羞耻、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对无险的视为危险、对危险的视为无险、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

佛陀的这些话的确是现代社会的真实反映。例如,许多穷人对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富人则对自己的财富感到骄傲;没吸引力的人对自己丑陋的面貌感到羞耻,美丽的人则对自己的美貌感到骄傲。但金钱与容貌是否是判断什么是可耻或不可耻的因素?肯定不是。在任何一者当中,只要是品德良善的人就不须因为它们而感到可耻。反之,如果是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他是非常富有与美丽,他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在明了这一点之后,应当不断地检讨自己将要做的事是善的还是不善的。而通过只实行善业之下,他变得对其他众生没有任何威胁,这即是一种无畏施。而且自己也会获得善业的善报。

在此,我应当讲述《愚人与智者经》的摘要,以显示愚人如何导致自己的毁灭,而智者又如何提升自己的心。在这部经里,佛陀对诸比丘说:

“诸比丘,愚人的特征、愚人的相、愚人的本质有三个。是哪三个?于此,愚人是思惟恶念、说恶语、造恶业之人。如果愚人不是如此,智者如何能够知道:‘这人是个愚人,不是真正的人。’然而,由于愚人是思惟恶念、说恶语、造恶业之人,所以智者知道:‘这人是个愚人,不是真正的人。’”

随后佛陀再告诉诸比丘说,对于犯杀生、偷盗、邪YIN、妄语及饮酒、服用麻醉品的愚人,他在今世就会遭受三种痛苦:一、当看到别人聚在一起讨论时,他以为别人是在讲他所造的恶事。二、当看到犯人被国王命人以种种刑罚折磨时,他这个也犯下同类罪恶的愚人就会感到害怕。三、当在椅子、床或地上休息时,他在过去所造的恶业淹没了他。当时那愚人就想:“我没有做过好事、没有造过善业、也没有为自己建立了防止痛苦的保护所,我造了恶业、做了残忍的事、邪恶的事。在死后,我将会去到没有做过好事、善业、也没有为自己建立防止痛苦的保护所、造了恶业、做了残忍的事、做了邪恶的事的人的去处。”

过后,佛陀再说:

“造身语意恶行的愚人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即会堕入恶道、苦趣,甚至是堕入地狱。如果要正确地形容某件事为‘这是人们完全不希望、不愿与不要的’,那即是地狱。而其地狱可怕的程度强得难以用任何譬喻完整地形容。”

说到这里时,有位比丘问世尊道:“世尊是否可以给个譬喻?”

世尊答道:“可以的,比丘。诸比丘,假设有些人捉到了强盗,把他带至国王面前,说:‘陛下,这里有个强盗。请陛下指示要给他什么惩罚。’国王就说道:‘你们在早上时用鎗刺戳他一百下。’于是那些人就在早上用鎗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中午时,国王问(他们):‘那个人怎么样了?’──‘陛下,他还活着。’当时国王就说:‘你们在中午时再用鎗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中午用鎗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傍晚时,国王问(他们):‘那个人怎么样了?’──‘陛下,他还活着。’当时国王就说:‘你们在傍晚时再用鎗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傍晚用鎗刺戳他一百下。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那人是否会由于被鎗刺戳三百下而感到痛苦?”

“世尊,别说是三百下,即使那人只是被人用鎗刺戳一下,他也会感到痛苦。”

当时,世尊拾起一块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头,问诸比丘道:“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是由如来拾起、与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头比较大,还是作为众山之王的喜玛拉雅山比较大?”

“世尊,由世尊拾起、与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头和作为众山之王的喜玛拉雅山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喜玛拉雅山的)一部份;那是完全比不上的。”

“同样地,诸比丘,那人被鎗刺戳三百下而感到的痛苦和地狱里的痛苦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地狱之苦的)一部份;那是完全比不上的。”

“在地狱里,狱卒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他的一只手,又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另一只手,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一只脚,又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另一只脚,再以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他的肚子。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丢在地上,以斧头剥削他。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头下脚上地倒置,以平斧剥削他。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套在一辆马车,再于烈火燃烧的地上把他拖来拖去。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的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驱赶他在烈火焚烧的火炭山爬上爬下。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的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头下脚上捉起来,丢进烈火焚烧到火热的金属锅里。他就在沸热的漩涡里被煮着。当他被如此煮着时,有时他被卷上来,有时他被卷下去,有时他被横着卷来卷去。当时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极剧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恶业的果报还未耗尽,他是不会死的。

过后,狱卒把他丢进大地狱里。于此,诸比丘,关于大地狱:

它有四角与四门,每面各有一道门,四周墙壁以铁作,盖着一个铁屋顶,地上也是以铁造,其中烈火熊熊烧,一百由旬是其长,处处遍满是烈火。

诸比丘,我能够以许多种方法向你们形容地狱。而地狱的痛苦可怕的程度强得难以用任何譬喻完整地形容。“

在此,我引用佛陀的话并不是想要吓你们,而只是说明事实的真相,以便你们能够懂得避免陷入那些悲惨之境。

在这部经里,佛陀也举出一个例子以形容那愚人必须在恶道里受苦多久。他说:

“假设有人把一个有个洞的轭丢进大海洋里,而东风把它吹向西、西风把它吹向东、北风把它吹向南、南风把它吹向北。又假设有只瞎眼的海龟在每一世纪之末升上海面一次。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那只瞎眼的海龟是否能够把牠的头穿过那个轭的洞?”

“世尊,在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它可能办到这一点。”

“诸比丘,我说那只瞎眼海龟要把牠的头穿过那个轭的洞所花的时间,比愚人在堕入恶道之后,再要投生到人间的时间来得短。为什么呢?因为在恶道并无法可修、无善可修、无善可造、无福可造。在恶道盛行的是互相残杀及弱肉强食。

即使在经过很久的时间之后,那愚人得以回到人间,他会投生于低贱之家,例如奴隶、猎人、造竹器者、车夫、或拾荒者之家。其家贫穷如洗、只得少量饮食、生活困苦、只有很少的衣服;他丑陋、难看、畸形、多病、目盲、手残、足废、或瘫痪;他得不到食物、饮料、衣服、车乘、花、香、膏、床、住所与光;他造身、语、意恶业。造了这些恶业,他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即会堕入恶道、苦趣,甚至是堕入地狱。

诸比丘,假设有个赌徒在第一次下注就输掉了他的孩子、妻子和所有的财产,而且自己也变成了奴隶,但这种不幸还是微不足道的。远比这更不幸的是当愚人造了身、语、意恶业,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堕入恶道、苦趣,甚至是堕入地狱。这是愚人最愚蠢之境。”

所以《法句经注疏》说地狱是愚人真正的家,只有在很长的时间之后,他才来人间一下子,过后再回到地狱里。这是为何佛陀说人身难得。然而,许多人都不珍惜此人身。只有在投生到恶道里时,他们才后悔之前没有善用作为人时的生命,但那已经太迟了。

当愚人在大地狱里受了很久的苦之后,他们会投生到小地狱里。在那里受了很久的苦之后,他们会投生到另一个小地狱里。如此在地狱里受了很久的苦之后,他们会投生到饿鬼道。又在那里受了很久的苦之后,他们会投生到畜生道。在畜生道里,他们互相残杀,造了许多恶业,死后又堕入地狱里。如此周而复始许多次之后,他们得以投生为人。但他们又再造下许多恶业,死后又堕入地狱里。所以我们可以称愚人为地狱的常住者。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正见的愚人如何在造身、语、意恶业之下导致自我毁灭。所以能够分辨善恶,然后再依善行事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我们能够为自己带来幸福,也为他人带来幸福。佛教不但指明了恶业的危害,也指出了善业的利益。这种智慧是一种真正的利益,是现代科学无法提供予人类的。再者,佛教能够为人类带来今生的快乐,也能带来未来世的快乐。这就有如佛陀在《愚人与智者经》里所说的:

“投入于造身、语、意善业的智者,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他会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

在这部经里,佛陀又说:

“即使在经过很久的时间之后,那智者再回到人间,他会投生于高贵的家庭,例如富有的贵族、富有的婆罗门或富有的居士家。其家富有、有巨大的财富、有许多的财物、有许多的金银、有许多的财产,有许多的钱与榖物。他长得美丽、好看、优雅、拥有极美的外表。他获得足够的食物、饮料、衣服、车乘、花、香、膏、床、住所与光。他造身、语、意善业。造了这些善业,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他会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

诸比丘,假设有个赌徒在第一次下注就赢获了许多钱财,但这种幸运是微不足道的。远比这更加幸运的是当智者造了身、语、意善业,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他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这是智者圆满的境界。

这即是世尊所给的开示。诸比丘对世尊的话感到满意与欢喜。”

诸位听众,你们是否也对世尊的话感到满意与欢喜?

如果你们想要真的得到欢喜,你们就必须依照佛陀所教的过活,只有如此你们才能从佛陀之言获益,而感到欢喜。然而,许多佛教徒只是脑袋明白业报的自然法则,但并没有把它放到心中;他们相信这法则,但并没有依它实行。愚人只会希望所造的恶业没有恶报,以及希望有不须造善业即自动到来的善报。但业报的自然法则并不理你们是否相信它,也不理你们是否喜欢它,它依然只是依照它自己的原则运作,即:作善得善报,作恶得恶报。如是,我们获得的果报是依我们所造的业而定,而不是依我们的期望而定。

佛教徒时常会谈到慈悲,但那是不够的。他们必须在行为上实践它们。他们必须具有智慧与慈爱地行布施。他们至少必须把五戒持得清净。若人不持五戒,反而随心所欲地杀生、偷盗、邪YIN等,那么,我们是否能够说这个人慈悲呢?肯定的,他并不慈悲。慈悲的人怎么能够杀生呢?这种人不单只是对其他众生不亲善,也对自己不亲善。我们可以从《相应部‧侨萨罗相应》明白这一点。

(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世尊说:“世尊,在我独自一人休息时,我在想:‘谁爱惜自己?谁不爱惜自己?’”世尊,当时我这么思惟:“造身语意恶行的人,是不爱惜自己的人。”即使他们说:“‘我爱惜自己’,他们并不爱惜自己。这是什么原故?因为他们为自己所作的,是怨恨者对其敌人所作的行为。所以他们并不爱惜自己。”

“然而,修身语意善行的人,是真正爱惜自己的人。即使他们说:‘我不爱惜自己’,他们还是爱惜自己。这是什么原故?因为他们为自己所作的,是朋友对其友人所作的行为。所以他们是真正地爱惜自己。”

“的确如是,陛下,的确如是。你所说的一切我一再重复,及印证它是正确的。”

所以,如果是真的爱惜自己的话,你们应该依佛陀所认同的来实行,也应该遵照佛陀在《法句经》偈一五七里所说的:

若人懂得爱惜自身,他应当好好地保护自己。在三夜的任何阶段里,智者应保持(对邪恶)警觉。

在此,三夜是指生命的三个阶段。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获得幸福,你们应该修善;如果希望为其它人带来幸福,你们也应该修善。你们应该修布施,布施给有需要的人。如此就能够利益到他人与自己。布施能够带给你们什么利益呢?在《中部·小业分别经》里,佛陀说:

“在此,学生,有某个男人或女人布施食物、饮料、衣服、车乘、花、香、膏、床、住所与灯给沙门或婆罗门。由于他实行这种业,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他会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但是如果他没有投生至天界,而是再回到人间来,那么,无论投生到那里,他都是富有的。”

但佛陀只是针对持戒清净的人而说。因为佛陀在《中部》里说道:“诸比丘,戒行清净者的意愿基于自己的清净戒而得以实现。”所以,这就是说你们必须把五戒持得清净。再者,如果你们持守这基本的五戒,你们也将会获得它们各自的善报。取第一条不杀生戒为例,佛陀在《小业分别经》里说:

“在此,学生,有某个男人或女人断除杀生、远离杀生、丢弃了棍杖与武器;他温和、慈祥、对一切众生都怀着悲悯心。由于他实行这种业,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他会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但是如果他没有投生至天界,而是再回到人间来,那么,无论投生到那里,他都是长命的。”

在此,你们可能会质疑是否真的有未来世。对于这点,你们应该如理地思惟。如果是没有未来世的话,行善也能够在今生带给你们利益,例如:安心生活、名声良好、被智者赞叹、没有后悔等等。但如果是有来世的话,你们将会在来世感到更快乐。这就有如佛陀在《法句经》偈十六里所说:

这一世他感到喜悦,来世他一样感到喜悦,行善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喜悦。当忆及自己清净的善业时,他感到喜悦,非常的喜悦。

反之,即使是没有未来世,造恶还是会在今生为你们带来痛苦,例如:活得不安心、恶名远播、被智者指责等等。而如果是有未来世的话,你们将会在来世遭受更多的痛苦。这就有如佛陀在《法句经》偈十六里所说:

这一世他受苦,来世他一样受苦,造恶者在今生与来世都受苦。想到“我造了恶业”时,他感到痛苦。再者,当投生至恶道时,他会遭受更多的痛苦。

考虑到这一点,你们应该只造善业;如此你们在今生与来世都不会遭受损失。

从今晚的讲座,我希望你们现在能够明白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那些利益就是:一、有关持戒、行善与发展心智的智慧,而这种心智的发展是远比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物质发展更为崇高的;二、发展心智所带来的善报。这些利益不同于只能为你们带来短暂的快乐、有如利刀上的蜜糖之利益。在体验这些利益之后,你们并不需要为它感到后悔。然而,这些还不是佛教能够带给人类的最上等利益。在下两堂讲座时,我将会告诉你们从修习佛法当中能够获得的更殊胜的利益。在结束今晚的讲座之前,我想再引用一首《法句经》里的偈:

只有自己才能造恶,自己才能污染自己;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恶,自己才能清净自己。净与不净只看自己,无人能够清净他人。

这即是说,如果你们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及提升自己的心,你们必须自己致力于培育清净;没有任何他人能够为你们做。

愿你们能够从佛法当中获益。

 
 
 
前五篇文章

24节气与人的性格有关吗?

吕碧城与戒杀护生

世界狂挖中国稀土:草原的灾难

纽芬兰白狼:北美灰狼中第一个灭绝的亚种

爱之瘾

 

后五篇文章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

少得可怜的人均46.4元

湖南卫视打造年度“青春盛典” 成人礼2009即将推出

谷雨

海洋动物集体死亡 谁来为动物的安全负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