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印度归来话动物(之三):亚洲猎豹与亚洲狮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家都知道,猎豹和狮子是非常典型的非洲莽原上的猛兽,它们在斑马、瞪羚、角马等食草动物后面追逐奔突,那激烈的场面,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你是否知道,在亚洲也有猎豹,也有狮子,而它们最主要的产地就是印度。

猎豹之所以叫猎豹,是由于古代西亚地区的达官贵人喜好驯养这种猫科动物,因为它们不仅漂亮,而且奔跑如飞,是一种能帮助狩猎的豹。亚洲猎豹曾分布在伊朗、印度等西亚地区,近代因人类活动的频繁而逐渐消失,最后一批野生的亚洲猎豹是1948年被人猎杀的。当时被杀戮的是3只幼豹,地点在印度中央邦的巴斯特地区,此后人们再也没有见过野生的亚洲猎豹。动物园中生活的亚洲猎豹由于失去奔跑的天地而日益萎缩,只能作为活的标本供人观赏。最后一只猎豹苟延残喘地活到了1995年1月,终于在印度的德里动物园寿终正寝。从此亚洲猎豹作为一个美丽而神奇的物种,在地球的生命史上划上了句号。
曾有人问我,在中国的古建筑和民间习俗中,狮子的形象屡见不鲜,而中国又没有狮子,这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感到疑惑。现在中国的确没有狮这种动物,尽管史前遗迹表明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狮子,但它们早已在华夏文明发生之前就消失了。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狮的形象应在舶来品,但是它们又是从何而来呢?最大的可能是从印度传来。印度是中国的邻国,佛教从印度兴起,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而狮子的梵语叫僧伽彼,即众僧的意思。狮子作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象征动物,在佛经《涅?》、《大智论》中均有描述。大家都知道唐僧(玄奘)历尽坎坷到西天(印度)取经。其实,在唐僧(玄奘)之前,已有许多人到过印度,印度也有梵僧多名来到中国,通过佛教的传播,把印度的风物、文化、艺术等带入中国。正如鲁迅所言:“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流传民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狮子产于印度,印度的宗教离不开动物,狮的威慑力量早已为佛教所看重,所谓被佛收为座骑。由此这些动物融入中国的宗教、文化、民俗等方面也就不足为奇了。既然能传入“孙猴子”,也一定会传来“狮子吼”(佛家以喻威严)的。
现在,印度不仅成了亚洲狮的最后栖息地,也是人们唯一能看到狮、虎、豹这几种大型猫科动物同栖一处的国家。

亚洲狮在印度本土的宗教中被视为圣物,但英国殖民统治者却一直以猎狮为乐,亚洲狮在本世纪初就已笈笈可危了,1908年仅剩下了13只,此后印度政府将亚洲狮列为保护对象,才使这一物种得以留存至今。现在亚洲狮仅存于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自然保护区。在这个面积为1412平方公里的海岸森林中,亚洲狮偏安一隅,1950年虽已达到250只,但前景并不乐观。吉尔保护区位于热带季风带上,旱季缺水且高热,狮子与当地贫苦的印度人一样,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饮水。而在雨季中,村民们又将大量牲畜赶到保护区内,与野生动物争夺有限的空间。同时,为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几条公路横穿保护区。我在印度期间,就听到亚洲狮被疾驶的车辆活活撞死的消息。因为狮子是一种至尊无上的动物,它们对往来的车辆无动于衷,不愿意表现出畏缩和避让的举动,而工业社会却是不讲情面的,在吉尔保护区中的野生亚洲狮对游客也熟视无睹,人们可以走得离它们很近去观赏、拍照。
亚洲狮又名印度狮,它们与非洲狮相比鬃毛较短、被毛较厚、体毛丰满、尾端簇毛较长。幼狮有斑点,毛色以棕黄为主。在大型猫科动物中,狮是唯一群居的动物,每群8~10只。往往一只雄狮率几只雌性配偶及子女。它们常常选择开阔的草地灌丛捕猎有蹄类动物,捕猎活动多是由雌狮合作进行,它们晨昏出动,捕到猎物后全族分享。
目前,亚洲狮的分布区限于吉尔自然保护区,数量300余只。由于这最后的庇护所地域狭窄,生态密度过高,一些狮子正逐渐迁出保护区。而狮子的迁徙又常常引起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因为狮子饿了要吃东西,而野生食草动物因畜牧业的发展而极度减少,狮子只好以家畜充饥。看来,如何拯救这种尚未脱险的巨兽,还有赖于人类克制不断高涨的物欲,做出“普渡众生”的理智选择。


 
 
 
前五篇文章

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中国缺乏的是志愿精神和制度

太极囊括《老子》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和谐企业建构

孕妇为什么能保持身体平衡

金鱼也有痛苦回忆

 

后五篇文章

老虎五亚种、多数要绝种

一堂生动的慈善课 ——记清华心栈开业前的志愿者培训

捡漏艺术节巡展开幕

重拾乡土教育,找回家“国”的支点

父母子女的缘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