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品格亟待提升 |
 
在北京采访全国“两会”还剩最后两天之际,又临时接到采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和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的任务。说实话,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要采访的两人 杨曾文教授(左一)与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日本佛教大学前校长、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发起人水谷幸正(右前一)等日本佛教学术界人士交流
外禅内定 平常心度日 北海南门。北京市北长街二十七号。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叩开院门,三座并列的小平房与院墙形成了两个小院子。院内整洁安静,仿佛这里面的人都在入定打坐。杨曾文所长的办公处在最南面的平房里,门前有一小丛翠竹。 因为采访的时间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无须更多介绍便切入正题。也许杨所长看出了我对佛教缺乏了解,所以,他首先向我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作用。从汉、藏、巴利三大语系的源流,讲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从相互比较、批评乃至争论,到互相借鉴、补充,最后彼此汇通,在促进中华文化充实、丰富和发展的同时,本身也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长街二十七号小院的这间极为普通的小屋,此刻成了弘扬佛法的大讲堂。 克制贪欲 构建新秩序 接著,杨曾文所长话锋一转,谈到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话题。他说:当今世界,人类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方面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强烈地冲击著传统信仰、伦理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类在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时感精神空虚、道德沦丧。面对贫富悬殊、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恐怖主义、战争威胁,世界因此不宁,人心感到不安。因此,宗教界普遍认为:人类健全宗教信仰、提升精神品格显得迫切而重要。而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的佛教,更认为应该承担净化人心、化导社会的重任。目前,世界各国佛教界都十分重视以佛教理念改善现实人生,积极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事业;世界性佛教组织纷纷涌现,各国佛教界开始跨国界、跨语系团结合作,“世界佛教”的理念正在形成,设立“世界佛教论坛”,可谓适逢其时,因缘具足。 杨曾文说:在中国举办“世佛论坛”,是中国佛教界、学术界和政治界共同研讨确定的,首届的主题是“和谐社会 从心开始”。该论坛的举办,有利于国际南北传佛教和中国两岸四地佛教界的交流,大家聚首谈论世界大事,达成一致共识,这是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质量做的一件大好事。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从心开始,从净化心灵入手,由“个人到国家”,由国家到世界,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 他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界的各种交流不断,但像世佛论坛这么大的活动尤其是围绕一个主题,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性活动是空前的。举办该活动的意义,不仅在於呼唤人的良知,引导人们从自心开始,克制贪欲,普遍提升道德境界,而且也必将促进佛教界自身的信仰、道风建设,促进内部和谐、团结、合作,两岸四地佛教界形成凝聚力,共同推动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进与国际佛教界的交往和友谊,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而共同奋斗。杨曾文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乃至推动营造和谐的世界秩序,中国佛教界是大有可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