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精神品格亟待提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在北京采访全国“两会”还剩最后两天之际,又临时接到采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和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的任务。说实话,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要采访的两人都是博士生导师,是中国佛教研究领域的顶级人物,而我对于他们还一无所知。更主要的还是,我之于佛教还是门外汉。如何与被采访的学者交流,准确领会并表达专家的思想?入行二十年来,我还是第一次带著几乎茫然的思绪上阵。好在被采访者是高层次的学者,我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杨曾文教授(左一)与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日本佛教大学前校长、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发起人水谷幸正(右前一)等日本佛教学术界人士交流

外禅内定 平常心度日

北海南门。北京市北长街二十七号。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叩开院门,三座并列的小平房与院墙形成了两个小院子。院内整洁安静,仿佛这里面的人都在入定打坐。杨曾文所长的办公处在最南面的平房里,门前有一小丛翠竹。

因为采访的时间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无须更多介绍便切入正题。也许杨所长看出了我对佛教缺乏了解,所以,他首先向我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作用。从汉、藏、巴利三大语系的源流,讲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从相互比较、批评乃至争论,到互相借鉴、补充,最后彼此汇通,在促进中华文化充实、丰富和发展的同时,本身也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授继续介绍说: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在公元前后大乘(原意是大的乘载物)佛教兴起以后,称原始佛教和此后的部派佛教为小乘(原意是小的乘载物)。大乘更加重视哲学思辩,在理论上不仅主张生命主体空寂(“人我空”),而且构成事物的一切因素皆空(“法我空”),同时主张“空有不二”;认为宇宙万物和众生是统一的,所谓天地同根,物我一体,心为万法(一切事物)之本,一切皆受因果律的制约;觉悟解脱未必要离开现实,对待众生应以大慈大悲为怀,特别强调利益群生的“菩萨之道”。南北朝之后,中国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体,并且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对社会人生采取积极态度,这与接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关。唐代禅宗兴起,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主张佛法在人间,佛与众生没有根本差别,所谓“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平常心是道”。从而把禅定扩大到日常生活之中,所谓“平常心”就是没有贪求取舍之心。

北长街二十七号小院的这间极为普通的小屋,此刻成了弘扬佛法的大讲堂。

克制贪欲 构建新秩序

接著,杨曾文所长话锋一转,谈到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话题。他说:当今世界,人类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方面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强烈地冲击著传统信仰、伦理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类在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时感精神空虚、道德沦丧。面对贫富悬殊、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恐怖主义、战争威胁,世界因此不宁,人心感到不安。因此,宗教界普遍认为:人类健全宗教信仰、提升精神品格显得迫切而重要。而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的佛教,更认为应该承担净化人心、化导社会的重任。目前,世界各国佛教界都十分重视以佛教理念改善现实人生,积极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事业;世界性佛教组织纷纷涌现,各国佛教界开始跨国界、跨语系团结合作,“世界佛教”的理念正在形成,设立“世界佛教论坛”,可谓适逢其时,因缘具足。

杨曾文说:在中国举办“世佛论坛”,是中国佛教界、学术界和政治界共同研讨确定的,首届的主题是“和谐社会 从心开始”。该论坛的举办,有利于国际南北传佛教和中国两岸四地佛教界的交流,大家聚首谈论世界大事,达成一致共识,这是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质量做的一件大好事。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从心开始,从净化心灵入手,由“个人到国家”,由国家到世界,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

他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界的各种交流不断,但像世佛论坛这么大的活动尤其是围绕一个主题,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性活动是空前的。举办该活动的意义,不仅在於呼唤人的良知,引导人们从自心开始,克制贪欲,普遍提升道德境界,而且也必将促进佛教界自身的信仰、道风建设,促进内部和谐、团结、合作,两岸四地佛教界形成凝聚力,共同推动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进与国际佛教界的交往和友谊,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而共同奋斗。杨曾文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乃至推动营造和谐的世界秩序,中国佛教界是大有可为的。

【杨曾文专栏】

 
 
 
前五篇文章

英国人如何读书

不积、不争之德

职场“新兵”的八大戒律

成功需要再试一次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后五篇文章

妖魔与神话:西方视野中的西藏

小论紫砂文化中的款印艺术

大学校园中的“无名氏”

忙里岂能不偷闲

成就大器需要什么条件?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