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孝不孝由礼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篇第二·五)

  先介绍一下孟懿子。之前曾讲过“三家者以雍彻”的事情,孟懿子就属于这三家中的一家,当时在鲁国权力大得很,气焰也嚣张得很。“懿”是其谥号,这也反证了笔者之前的观点,谥号在孔夫子年代就有了,“文”便是孔文子的谥号。

  孟懿子的父亲叫僖子,死之前让自己的儿子去跟孔子学习“礼”。于是他就跑来问老爷子,怎么做才算是孝呢?

  老爷子可能在生孟懿子的气,就说了两个字,“无违”。老爷子为什么要生气呢?原来,老爷子54岁时,是鲁国大司寇,当时做了一件事情,叫做“堕三都”,就是把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造的城堡给拆掉,盖经济适用房。结果,孟懿子带头抗命,拆迁工作流产,一年后,老爷子开始周游列国。所以,虽然孟懿子参加过几天孔子培训班,后人也没把他列为孔门弟子。

  别看回答很简单,内容可不简单。什么叫“无违”?就是不违背。那不违背什么?黄式三在《论语后案》中说,“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所以,无违就是不违背礼。但到了东汉时,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就说,为什么不讲“无违礼”,而故意省略讲为“无违”,难道不怕人误会为“毋违志”吗?因此,杨伯峻先生觉得,“违”字的这一含义在后汉时已经不被人所了解了。

  朱熹认为,“无违”的意思是“不背于理”,这当然也不符合原意。“理”是宋明理学开辟出来的一个概念,他们当然要在老爷子的话里面找一些“证据”来支撑自己。


  樊迟是老爷子的徒弟,小他46岁,因为年轻力壮,所以给老爷子开车。老爷子怕樊迟误解了他的意思,怕他以为听老爸老妈的话就是孝(以从亲之令为孝),于是就跟他说起了这个事情。樊迟估计也跟王充一样,搞不明白“无违”是什么意思,就问。老爷子这才揭开了谜底:“父母活着的时候,以礼来侍奉他们;死了,以礼葬,以礼祭。”

  既然不违背礼地对待父母是孝,那么违背了礼,那自然就称不上孝了。比如,你明明有一个两情相悦门当户对的女朋友,但你老妈却因为她跟你的“八字”不合,硬要你“退货”。这时,你言听计从,“始乱终弃”,虽然听了妈妈的话,但能算是孝吗?估计就不能算了,因为你于“礼”不合了。

  钱穆说:“父母有不合礼,子女不当顺其非”,也就是说,父母如果不对,你就不应照着不对的去做。如果你做了,不仅说明你做错了事,而且也不算孝。只有一切在礼的规范下运行,才算得上。大家现在该知道“礼”对老爷子的学说来说,是多么关键的一个概念了吧。

  那么,老爷子为什么跟孟懿子说缩略版,对樊迟说完整版?是因为亲疏有别吗?当然不是。具体是因孟懿子之前做了许多违背礼的事情,比如说八佾之舞,比如说夺取鲁国的政权,老爷子正是因为看不惯他这种做法,所以直接来两个字:“无违”。如果孟懿子够聪明,就能明白,老爷子这么说的意图,就是希望他不仅在对待父母上“无违”,就算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不要违背礼制,不能太嚣张。

  可惜,老爷子的这层意思,在重重历史中被强烈歪曲乃至误解了。在家要孝,在朝廷做官就要忠了。但是,不论是孝还是忠,都是有限制条件的,那就是礼。忠绝对不是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真是这样,“礼”跑哪儿去了?没有礼,光谈孝或者忠就是没有意义的。

 
 
 
前五篇文章

如何突破困境?

德昂族“泼水节”

多“对话”比多“说话”更有助婴幼儿学说话

我们应该把鱼扔到河里而不是锅里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后五篇文章

补平“社会化教育”这块短板

“幸福公式”

可以开刀的医院

海大研究生7年捐款近万元 自己穿破衫

国学大师季羡林、任继愈7月11日双双陨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