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黄书》过度仪式”与早期道教女性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如前所述,《黄书》过度仪式是涉及性交的宗教活动,它折射出了早期道教的性观念和女性观。如果将其置于古代中国的社会性别制度之下,将当时流行的世俗性观念和佛教性观念与道教女性观相比较,或许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道教女性观的独特魅力。



  将性与生育相联系是古代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世俗性观念的主要特点。

  《礼记·哀公问》云:“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在儒家思想家那里,婚姻被认为是使人类万古长存的大事,是人类繁衍的途径。生殖的自然性被儒家的社会伦理观所掩盖,性被纳入了婚姻的轨道。换言之,儒家肯定两性结合(婚姻) ,主要是肯定婚姻的结果——生孩子,尤其是生儿子。为着传宗接代,所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为了生儿子,于是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中国古代男子休妻的“七出”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第一条即是:“无子,即为其绝后也。”妇女是否能生儿子一旦被当作女性是否尽忠尽孝的标准,并由此形成一整套道德法规以及相应的社会伦理观念,女性便不可避免地被男性当作了生育的机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这种性观念最恰当的注脚。

  《黄书》过度仪式则将性的自然性与道教所信仰的阴阳和合思想相联系,因而性被赋予了宗教的神圣性。而这正是道教性观念与儒家性观念完全不同的特点之一。《黄书》中过度者的请祷之词将男女双修的目的与动机以及男女两性在这一宗教活动中的地位交待得十分清楚:“共奉行道德、三五七九之化,阴阳之施,男女更相过度。蒙恩如愿,精神专固,两相舍生,各得无他,谨还阴阳。……愿令臣等长生久视,过度灾厄,削除死籍,更著生名玉历,为后世种民。”类似的请祷之词在《黄书》过度仪式里还有不少。从这些请祷词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与男性一起参加过度仪式共同修炼,其动机是为了“夫妻结精成神”,从而实现其长生成仙的宗教理想,而并非将生育作为“性”的最终目的; 男女两性双修,“更相过度” (即相互过度) ,从而双双成仙。道教对于性的这种态度与儒家对于性的功利态度相去甚远。

  佛教虽然与儒家将女性当作生育机器的做法有所不同,但是却认为女性是丑恶的、罪恶的象征,把女性当作男性修炼成佛的重要障碍。《大般涅歳经》卷第九《大般涅粲经菩萨品》第十六:“一切女人皆是众恶所在之处。” 《大般泥洹经》卷第六《大般泥洹经随喜品》第十八:“一切女人必谄伪。”“女人之法不得自在制由男子。”《大般涅歳经》卷第十《一切大众所问品》第十七:“女人本性弊恶。”《大智度论·卷二十一》认为,男性只有“破YIN欲诸烦恼贼”,才能修炼成佛。因此,在面对女性的美丽时,为了战胜自己的YIN欲之念,男性应该把女性想象成人死后各种让人“心生厌畏”的样子。对于这让人“心生厌畏”的样子,其作者用“九相”来形容它。所谓“九相”,即:“胀相、坏相、血涂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于是,美丽的女性人体,被想象成了尸体和白骨所呈现出来的最肮脏、最丑恶的样子。

  佛经《方广大庄严经·卷九·降魔品第二十一》说:佛祖释迦牟尼认为,诸“魔女”使出了三十二种方法,目的就是诱惑“释子坏其净行”。释迦牟尼在描述“魔女”时说:一切女人皆“革囊盛粪非清净物”。她们“形体虽好而心不端。譬如画瓶盛诸秽毒。行当自坏,何足可矜? 汝为不善,自忘其本。当堕三恶道中。欲脱甚难。汝等故来乱人善事。”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诸魔女媚惑菩萨既不能得。”

  这个佛教故事非常明确地指出:女性就是男性修炼成佛的障碍,反映出早期佛教对女性的轻视态度。

  与此相对照,道教不仅未将性与生育相联系,更没有将女性看作是成仙的障碍。而是将她们看作是修炼的伙伴、成仙的伴侣。

  《易传·系辞下》云: “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道教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有天地的结合,才有万物生长; 有男女两性的结合、交媾,才有人类的蕃衍。只有宇宙间天地、阴阳、男女两种对立因素的交合作用,才能创造新的生命。阴阳两种力量的结合,使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

  《太平经》云:“天地之性,阳好阴,阴好阳。”“人者,乃象天地”,故“男女者,乃阴阳之本也。”《黄书》亦认为阴阳相交,是天底下最神圣、自然而且高尚的行为; 两性的结合是健康、纯洁、而且美好的。因此,人们如果要长寿,必须效法自然,使自己生命中的阴阳两种成分像自然界一样和谐地交互作用;同时借阴阳(男女) 的接触,彼此汲取,从而使自己获得新的、更加健康的、快乐的生命。在天师道过度里,男女的性交并不是单纯的欲望发泄,而是阴阳两种宇宙力量在人类自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为了“乞丐阴阳和合,……著名长生玉历,过度九厄,得为后世种民”。为实现其长生成仙的宗教目的的方式即是男女双修,而男女双修的具体做法之一便是举行过度仪式。这样,世俗的“性”通过过度仪式被融入了早期道教的宗教信仰,而玄而又玄的“道”则通过男女两性的合气而找到了具体而现实的表现形式。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术”通过过度而得以完美的结合。充满世俗意味的性由此获得了宗教的神圣性。可见,在修炼成仙这样重大的问题上,《黄书》过度仪式将女性当作成仙的合作伙伴,采取的是男性与女性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像佛教那样,将女性排除在修炼成佛的大门之外。《黄书》宣扬男女共同成仙的愿望,将女性当作成仙的合作伙伴,体现出道教对于女性的宽容态度与道教尊崇女性的观念。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女性在过度仪式中不仅是男性过度者的合作者,有时又是男性过度者的“师”。这两种不同的身份都体现出了女性的主体身份。第二,过度仪式中对男性神灵和女性神灵的崇拜以及男女共同修炼成仙的思想反映出当时道教中人朴素的两性平等观念。第三,女性出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参与过度仪式,其宗教性的动机与目的反映出女性的主体性地位。第四,合气过程所呈现出的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互补关系,体现了早期道教所推崇的两性之间的和谐关系。

  《黄书》过度仪式中所行的“合气”之术,被许多人认为是“种子”之术。客观地说,此说欠妥,原因在于“合气”术并非“种子”之术,实则“种神”之术。当时的道教认为,修道之人通过合气在体内形成精胎——桃康——混沌——道。这就是人得道成仙的路径。在合气术中,神是体外之神,人必须通过念咒、祈祷等方式请神、告神,通过男女合气使体内产生精胎,才能最终成仙得道。请神入体内这种做法与道教“身为神之宅”的观念是一致的,与《太平经》“气生神,神生明”的思想也是相通的。

  自始至终,男女过度者都是以非常虔诚的态度来实施《黄书》过度仪式的。请神、告神、念咒等一系列宗教性内容占据了该仪式的重要地位,而且整个过度仪式一直由“师”来组织监督完成。这一切使过度仪式中性的交接脱离了其世俗性而具有了宗教神圣性。我们或许可以说,《黄书》过度仪式实施过程中的性活动是道教重要的宗教性内容的一部份。因此,它虽伴有性的交接,属于合气之术,但又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为性而性、以性为目的的世俗行为。事实上,它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宗教活动,对道教信仰者来说,则更是如此。

相关链接:

《黄书》:合气仪式步骤

《黄书》:人体内有阴阳合和生气

“《黄书》过度仪式”与早期道教女性观

 
 
 
前五篇文章

北京周口店遗址今年六月重启发掘

幸福世界就在你心中

做自己,你怕了么

孩子的自私父母灌输了多少

为何行善反遭不如意

 

后五篇文章

现代教育的根本失败之处

浅议《圣经》中的慈善思想

曹景行:受教于父亲曹聚仁是一种奢望

成功的智慧在于专注与单纯

科比把慈善做到中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