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人不见得是好现象 |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经常喊一个年纪比他爸还大的人“大哥”,门卫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称他大哥啊?”这孩子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他比我大啊。”我另外一个朋友的孩子很聪明,每次我去看他的时候就很欢迎,但对一个手臂上有刺青的设计师叔叔就很不感冒,他妈妈问他为啥,他一脸不屑地回答,“有这样东西的人就想两样东西——汽车和女人。”他妈惊诧地问他怎么会这么想,他很自然地说,“我三岁就是那样的啊。”我还记得自己大概五岁的时候,据说(因为我自己不记得)我妈妈对很多来宾说我胖得象小肥猪,我当时就对老妈一本正经地说,“你不能那么说我,说我小母猪不就是说你是老母猪啊。”很多人喜欢看孩子象大人一样说话,觉得“小大人”现象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因此也就助长了孩子效仿大人的积极性。 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没有其他伙伴,家长又对孩子倾注过度的关注,因此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半与大人沟通,接受大人的思路与影响,但是他们实际上是被迫接受一种他们难以消化与理解的成人标准与沟通方式。有个朋友告诉我,有个学摄影的同学曾经把摄像机放在手提包里,因为那个高度与狗狗的高度差不多,所以他取名叫“狗狗的世界”;同样,妈妈带小朋友去逛街,他们看到的景象与妈妈看到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不一样,而主要看到的是很多腿腿与柜脚,难怪小朋友就不如妈妈那么爱逛街。所以,小朋友本有自己的标准与看待事物的方式,并会随着年龄与生活经验的变化而调整,很多时候这种调整是在伙伴群体中通过认同与交流得到的,但如果他们只与父母和大人交流,那么很可能被迫被带到大人的标准里,于是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自卑、茫然、反叛、无力或者发泄。表面上看到的他们是对于大人的语言与其他样式的模仿,丝毫不减少他们在实质上与成人处在不同位置而产生的角度与角色的困扰与分裂——不知不觉中,一方面他们在迎合大人,另一方面他们在背离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