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冬季养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冬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孝经纬》谓:“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素问·四气调神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雪压风寒,自然界中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的生机;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同化大于异化。在冬季如何保持“天人相应”呢?中医养生学主张,冬季养生,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身体健康。

一、精神调养

冬内应于肾,《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志为恐与惊。惊恐也与心主神明有关,惊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心藏神,神伤则又心怯而恐。冬月闭藏之时,更应固密心志,保养精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也就是要保持精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如象把个人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久已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冬季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严冬之时,枯木衰草,毫无生机,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科学证明,冬天确实会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活动,活动常是消除冬季烦闷的良药,例如室外长跑运动,室内烹饪实践,音乐欣赏、参加舞会等。此外还可经常会亲访友,有利于精神振奋,激起对生活的热情,积极充实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这样就会很自然地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

二、起居调养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则要顺乎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人体的阴平阳秘。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提出:“冬防寒,又防风。”石成全《养生镜》则强调:“冬三月乃水藏闭涩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所以,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又很容易外感,还可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内衣以棉布质地为好,和暖贴身,外衣要稍宽大,鞋袜也须稍大一点,使气血流通,四肢舒畅温暖。冬季手脚易冻,尤宜保暖,《金匮要略》曰:“冬衣伸足卧,则一身俱暖。”冬季睡火坑比睡床好,于身体有益。“去寒就温”,预防严寒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炙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肚背,暴暖大汗。这是因为冬月阳气闭藏主干内,阴气在外,若调摄失当,过贪辛热暴暖,就会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痰热瘀血,至春就会发温病、时病,或诱发宿痰复来。这样是违背冬月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的原则的。此外,中医养生学还特别强调冬季节制房事的保健方法。如明代商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并引《五经通义》说:“至(冬至)后阳气始萌,阴阳交精,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古人还主张房事应“春一、夏二、秋一、冬无”。这充分说明古人认识到,冬节房事,固护阴精,对养生具有更要意义。

三、饮食调养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四时调摄笺》告诫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这样可使肾气固实,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粘硬、生冷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利清谷等病症。

冬季饮食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如藕、木耳、胡麻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冬季饭菜可适当味重浓厚一些,有一定量脂类。此外,应注意摄取黄绿色蔬莱,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症。

养生家多提倡饮食养生宜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食后摩腹,缓行千百步。《抱朴子·养生论》指出:“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饮膳正要》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琐碎录》中也提倡:“晨兴以钟乳粉大白粥中拌和食之,极益人。”并说:“煨生姜早晨含少许,生胃气,辟山瘴邪气。”上述这些根据季节特点安排饮食的经验都对长寿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四、运动调养

冬季虽然气候寒冷,但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冬炼三九”这句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很少患支气管炎、肺炎、冻疮、扁桃体炎、感冒、贫血等疾病。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季锻炼可分室内锻炼与室外锻炼两类,室内锻炼的项目有:强身按摩、导引、气功、保健功、太极拳。室外锻炼可有:长跑、竞走、武术、滑冰、滑雪、体操、球类等。少年儿童可选择跳绳、踢毽、跳橡皮筋、拔河等。总之,要因人、因地制宜。

冬天切不要终日紧闭门窗,围炉取暖,或在空气污染的室内聊天、打扑克、织毛衣,更不应长时间恋床,睡懒觉。这样会使精神萎靡不振,体质迅速衰退。冬天夜长昼短,阳光微弱,多在室外锻炼,可弥补阳光照射不足,且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增强造血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天寒地冻场地硬,所以要注意锻炼卫生。冬天的早锻炼不要起得太早,一般在太阳即出时外出锻炼为宜。年老体弱者避免在大风、大雾、大寒、大雪中锻炼,尤其是冬天冷高压影响下的早晨,低层空气多受污染,在这种环境下锻炼是不适宜的。此外,冬季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和冻伤。锻炼前应作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开始锻炼时衣服要多穿些,待身上发暖时再脱去厚衣服,运动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不要穿湿衣着冷风。戴帽子和手套外出活动,可以预防冻疮。

五、防病保键

(一)“冬令进补”保健法

冬月进补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因春秋两季是人体生理活动发挥效率最高的季节,夏季气候炎热,伤气耗津,消耗剧烈,同时机体代谢亢进;只有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减慢。根据冬主闭藏,“冬藏精”的自然规像,冬令进补才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体内,滋养五脏。那么冬季进补什么时候最为适宜?民间有“冬补三九”的习俗,中医学有“冬至一阳生”的观点。“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由此,阴气始退,阳气渐回,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藏活泼生机,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开发,增强抵抗力,有效地预防流行性疾病及开春的时行温病,为下一年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进补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食补,一类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故以食补为主较好。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羊肉、鸡肉等温熟食物为宜,羊肉、鸡肉性温热,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能。偏气阴不足之人以食鸭肉、鹅肉为好。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谓: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鹅肉性味甘平,鲜嫩松软,清香不腻。《本草纲目》记载:鹅肉“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随息居饮食谱》谓:鹅肉“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民间还流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谚语。此外,藕、木耳等也是益阴佳品。补品中还有鱼翅、熊掌、燕窝、海参等,但这类食品物少价贵,难得有人问津,从营养学角度说,蛋类、精肉、豆制品等都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用来做上述补品的替代品,以供选择食用。

冬季的药补,必须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避免“无虚滥补”,“虚不受补”等不良倾向。如果乱用补药,非但对身体无益,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如“人参滥用综合症”,就是服用人参不当所致的后果。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一般用法:每天1-1.5克,研粉吞服,或切成薄片,放在小瓷碗内,加适量清水,隔水蒸,注意密封,避免泄露气味,水开后再文火煮沸20-30分钟,此为头汁。二汁可连人参渣一起服用。每周连服4-5天,停2-3天。在服人参时,不要同时吃萝卜、喝茶水。阴血不足者可服阿胶,阿胶250克,敲碎入陶瓷瓶中,加黄酒350克,浸泡1-2天,然后放入冰糖或砂糖250克,加清水250克,置锅内隔水蒸炖,用筷子搅和,待全部溶化后,冷却备用。每日l-2次,每次一汤匙,开水送服,若兼有气虚乏力,可配入人参煎液。心阴虚者,睡眠差者,可进服天王补心丹;肾阴虚、常盗汗者,可用六味地黄丸;气血双亏、头晕纳差者,可常服人参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等;阳虚四肢厥冷者,可用鹿茸膏、鹿角胶、金匮肾气丸、参茸卫生丸等。能饮酒的人最宜药酒进补。《千金翼方》主张:“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生常尔,则百病不生。”这类补益药酒有十全大补酒、虎骨酒、枸杞酒、苡仁酒、虫草补酒、山药酒、参茸药酒、人参药酒等,都属滋补性药酒。服法:一日1-2次,每次半两左右。凡有心脏病、慢性肝病、胃炎等患者以及孕妇、小儿不宜服用。

(二)预防外感及宿疾的复发

冬季,气候反常,“当至不至”,可引起多种外感热病,若再失治误治使病情发展,则变证蜂起。初冬有一段时间较为暖和,俗称“十月小阳春”,由于天气已寒而又乍暖,一些呼吸道传染病极易流行开来,如流感、麻疹、白喉、猩红热、腮腺炎、百日咳等。这些疾病对儿童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因此,必须积极预防。预防方法除免疫接种疫苗外,在流行期还可服用有特异性的中药,如大青叶、板兰根,此两种药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一定预防效果;黄芩对猩红热有特异预防效果,兰花草、鱼腥草对百日咳,生牛膝对白喉等有特异预防效果。此外,多吃生萝卜、梨,多饮荸荠汁等有养阴清热化痰、止咳理气消食等功效;对保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有益。

冬季寒冷多变的气候常诱发很多慢性病复发或进一步加重,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最易发病;寒冷还刺激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发生,可使血压升高;寒冷还能诱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风湿病、甲状腺机能亢迸、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要避免严冬寒冷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防寒保暖很重要。在寒流来临时,应及时增加衣服,还要注意头部和手足的保暖,特别是足和下肢的保暖,戴帽子、手套和穿棉鞋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末端血液循环,增强上呼吸道的抵抗力。对某些寒冷条件下易复发和加重的慢性病,必要时服药预防,治在病先,同时患者应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

 
 
 
前五篇文章

《中医体质养生》:养生有四大原则(三)

父亲上的一堂人生课

“现在”是惟一的答案

激发孩子人性的第一光辉

宣化上人开示:修道要惜福求慧

 

后五篇文章

时代周刊2010十大新发现物种

双子座流星雨今晚出现 19时流量将达到极大

亚残运会闭幕式 巨型帆船焰火送别四方宾客

王雷泉振聋发聩:中国佛教岌岌可危

手头的幸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