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多看“内心的电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波卡仁波切开示

叮咛一:

滚滚红尘俗世中,虽想不被沾染,但却常被外境烦恼困惑着,这时需提起正念,就如同蜜蜂采花蜜一般,不探究花朵,只取其精华。每个事件、每个状况、每种外境拿取其中可带给我们正面的启发,提点及教示,而不必随境而去,这是行者面对世间法时所需的态度及修持。

叮咛二:

当我们面对许多的问题,不知该如何下决定,而周遭的人们总是提供不同却都自认为正确的建议时,行者应有的行持是:“速速佩戴起佛法的眼镜,透过它来看待一切事物,若可事事以佛法为基本来对治,那么,事事皆会在法的正轨之上运行,也不必去担虑了!”

叮咛三:

现代进步的世界,信息娱乐发达,许多人喜欢伫于电视之前,被声光影像等等所吸引,各式各样的讯息入住心田,不论好坏。其实我们应当时时观看的是「内心的电视」,以觉知来观照自心,转化去除一切五毒烦恼,并要刻刻「护心」,以「法」为诸基,不受绊染才是!

愤怒

当瞋怒烦恼它们强烈生起时,不仅是我们的心受灾殃,时常我们气得食不下咽、眠不安稳。其他的症状还包括:毫无慈悲的言词、侮辱性的言行,甚至身体上的暴力行为或谋杀等。

一个充满紧张的人通常长养着愤怒,在心中创造了一个充满痛苦与烦恼的环境。其人际关系、家庭气氛以及交往友谊只可能出现艰苦的状况。当周遭情境建立在愤怒上时,氛围将是永不改变的紧张。一个愤怒的人是无法被爱的。每一个人努力地想避开他/她,缺乏关爱与被尊重带给愤怒之人挫折感。一个气怒之人或可恨之人,仍会布施任何礼物给其周遭人们,但没有人会对此感到满意。人们将尽可能减少和愤怒之人的接触机会。

在国与国之间,很明显地,「瞋恨」是战争、冲突及争端的主因。在家庭层面,愤怒来自意见分歧与争吵。

愤怒所造成的痛苦不仅出现于此生,愤怒之业果将于来世成熟,而其强度足以造成地狱般的生活,或者轻一些,例如:数不尽的烦恼痛苦。

菩提心

我们将愤怒比拟为地狱的话,菩提心就好比能浇灭地狱的水;「菩提心」是愤怒的对治良药,能使愤怒自然地消散。当菩提心自心中生起时,我们感到快乐、轻松自在以及宽宏的心胸。喜悦使我们敞开心灵,能以慈爱与柔和的言语,乃至以身力行利他之举。当心灵处于宁静之际,言语及行为也同时呈现平静祥和。我们将受到每一个人的欢迎。

以菩提心所建立的宁静,不仅利益我们的家人、亲友及邻居,还可利益我们所居住的国家。假如所有的众生心中都具有菩提心,那么很明显地,全世界都将得获内在与外在的喜悦。

利他行为的业果将远胜于今生之利益。由于因果法则之故,利他行为将致使未来世中得获美好良善的人身或投生梵天。

愤怒是我们强大的障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怀疑菩提心是否能克服愤怒。但我们不应忘记「心」具有之无限可能,它可以转化为我们所要的样子,为了达到这种程度,我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心,我们创造一个新习惯并使心接受它。刚开始学习一种事物时,可能觉得它非常复杂并且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然而,持续不断地努力将使我们日益了解那些原先彷佛不可能掌握的事物。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除去愤怒及瞋恨,以菩提心来取代它们。刚开始会很辛苦,但渐渐地我们将看到成果。

内心中,瞋恨有点像是壮年期的成人,菩提心则像是个刚会走路的幼儿。假如我们小心抚育这幼儿,很快地幼儿亦将长大成人。同时,瞋恨这成人将老化而失去其力量。倘若我们能多加练习,是可能瓦解瞋恨的力量。菩提心,一开始是弱小的,但它会随着瞋恨的衰退而强大。

如何发展菩提心呢?

所有的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均渴望快乐,害怕受苦。当我们深入了解这点时,我们见到了自己喜悦及幸福的根源和其他的众生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选择立即以身、语、意三门将快乐带给其他众生。甚至于当我们无法有效地在当下即帮助到其他众生时,我们仍然能在心中尽可能地保有正确良善的发心。这能助长我们发展利他之心,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下自然地做出利他行为。

相同的道理,让我们来看看「恶口」或「恶行」对我们的影响。一切众生均有敏锐的感受能力;我们所感受到痛苦的事物,对其他众生而言也是痛苦的。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去除身、语、意行为中带给其他众生痛苦的因素是多么地必要!假如要立即舍离这些不好的行为对我们而言几乎是不可能。但是,我们至少得深切期盼在未来某时它们将消失无存。保持着利他的心态,就是所谓的「菩提心」。

对治瞋恨

我们可能在某个利他行为中,遇上他人的妨碍或回以负面的态度。对我们而言,正确地作法是对此人生起慈悲心。我们应当这么想:“此人不明白菩提心且被愤怒所牵制,所以对我的言语充满愤恨,渴望伤害我,他/她对自己一点控制力都没有。”一个母亲不会责怪因病苦而哭闹的孩子,她明白孩子因病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她会以慈爱照顾孩子,安抚孩子的烦躁。同样的道理,当人们回报以伤害性的行为时,此人不过是烦恼的奴隶。「慈悲」是唯一正确的对治方法。

「菩提心」是期望并乐于帮助每一个众生,视任一有情众生如亲朋好友,无一例外。

摘自:台湾自生遍在佛学中心2009夏季刊


 
 
 
前五篇文章

一段奇异的经历使我对佛法深信不疑

有钱真好吗?

慧果居士(刘德华)的平凡生活

心存正念,益人即益己

湖南160余万人受“冻” 直接经济损失逾10亿

 

后五篇文章

误 会

凶人变牛

藏宝钵

京剧应重新“占领”城市

一些心得挺深刻的书(1)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