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建筑的文化守望:整体性的丧失意味传承的断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座在文化风貌上具有超凡魅力的城市,一定是多条文化线索同时共存重叠的城市。每座浙江城市,都曾经是这样一座城市。

  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她们在过去30年间,经历了现代化发展的阵痛。前所未有的建设规模和速度,使人们还来不及深入思考,城市就经历了巨变。其经历数千年积累的城市格局与建筑实存,迅速失去了整体性,新旧夹杂,残缺不全。

  建筑的文化守望

  世界上任何一座文化名城,其整体性的丧失往往意味着文化传承线索的断裂。

  我们也许刚刚意识到,以现代化为诉求的发展,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城市与建筑实存一旦被毁,就不可恢复,而其所包含的文化和生活特质是我们仅有的。它们是鲜活的存在,而那些放在博物馆里的东西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几千年的思考和营造,水利、农业、居住、商业、风雅生活的完美系统,使很多浙江城市成为中国水乡城市建设的原始模型。以今天的角度看,她们曾经是一个个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生存的典范城市。如果毁了这个系统,我们就毁了我们未来生存的目标。

  很多浙江城市都曾是一座座超凡入胜的城市。魏晋以来,以诗歌、绘画与书法为代表,勾连着中国美学史上的座座峰峦,而这种美学,直接和此地的人文地理相关。一句“表里西湖”,一句“山阴道上行”,稍有点文史知识的中国人都会怦然心动,勾起无穷联想。

  浙江的另一个高峰是在南宋。南宋山水绘画开创了以地理风貌为对象的表达方式,奠定了“江南水乡”这种以“半边”、“一角”为特征的诗意空间。当下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展出的南宋艺术大展命名为“文艺绍兴”,这个名字与“文艺复兴”一语双关,隐示着浙江城市的命运——她们注定要在当下中国方兴未艾的本土文化复兴运动中承担特殊使命。

  这条线索一直没有在浙江中断,直至今日,这种气息尚存。

  但我们从未遇见到如此复杂,如此艰难的文艺复兴。过度的城市发展,支离破碎的格局,众多残碎的线索,如何整理?

  在今天,这种文艺复兴经常是以旅游为载体出现的,隐含着一种迪斯尼式的“戏说”模式。建筑在传承线索方面显得混乱、残缺,产生一种危险的意识:即可以虚构一种中国文化艺术史的空间,从中可以任意选取,虚拟某段历史风格,以此迎合大众游客的趣味。

  稍微幸运一些的某些项目被列入文化保护修缮范围,又随即掉入“修旧如故”的误区。断代为明清,就将其按明清的概念样式修缮,而这些建筑在漫长生活岁月里的沧桑痕迹却人为地失去了价值。

  建筑的历史传承

  中国建筑现在不缺创造,只缺真实。真实存在于真实的生活,即使只谈旅游,有持续魅力的旅游城市也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

  问题在于,建筑的传统是无法以简单的保护而存在下去的,它需要演变,因为人们的生活和意识已经巨变了。这是一种以真实性为前提,保护与原创并行的工作。历史上那些建筑所隐含的文化高峰与线索是否能被唤醒,全在于今人做了什么。

  浙江城市的现状是,这些线索大多弱化为以旅游为目的的点或小片区域。我第一次在浙江做乡土城市的考察是在1986年,纵贯浙江全境,为期一周。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浙江城乡和自然山川的那种高度融合的状态和瑞士一样美,独具特质。

  二十几年过去,当我面对今天的很多浙江城市,我只能说,她们几乎变成各种舶来物的复制品杂合,全无美感,好比零碎的几处历史古迹混杂在整体的混乱之中。

  第一眼的印象,她们像是没有历史的,甚至连回忆也没有。而没有回忆,没有了那些回忆可以依附的真实事物,就没有了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特质。在所谓创意文化的哄闹中,除了抄袭和空洞的编造,意味着她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

  当今,世界范围内对城市文明形态正在进行普遍的反思。伴随着我们国家实力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振兴,城市文化传统复兴的要求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普遍要求。城市建设思想面临新一轮的定位:从单一的经济诉求转变为要求城市文明和社会生活整体的和谐发展。

  但就很多浙江城市而言,在这种破碎的状态下,无论如何规划和设计,最佳的状态也只是小区域的旅游性保护和城市环境整治工程。

  浙江城市目前所面临的文化处境,可以用“困境”二字形容。所剩的“回忆”资源是如此之少,我们已经不能再挥霍了。我们有必要通过一系列传统历史保护与整体战略的试验区,通过唤醒沉睡的历史文化线索,去廓清城市的历史性人文地理脉络,使城市生活传统的复兴与政治、经济、艺术文化多元共生,产生整体的人文城市效应。

  浙江的城市,曾经意味着中国文化史上最高的美学理想和最优雅的生活。我们需要思考,是否还可能探索一种真实性与原创性相统一的方式,将浙江城市重塑为代表中国城市文化未来发展方向与品质标准的范式。

  建筑的自然演变

  就浙江这些破碎的历史城市而言,她们都处在一种危急的状况中——已经不能再有选择地去保护什么,不能再奢侈地去区分历史时间的先后,随之论证其是否重要,是否值得保护。我们拥有的是如此之少,几乎所有能依附“回忆”的环境事物都需要保护。

  这种状况是混杂的,因为我们欠债太多,处理难度太高。所以在思想体系上总体借鉴“文献保护”的观念,探索一种立足中国本土的城市营造观念,是一种最贴近浙江现实的可能方式。

  这种更新观念可称为“自然演变”,是在外界刺激下,顺应其本身脉络使其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地方性是城市的自然性质,一个城市在具体的地域生长,只要我们不去干扰破坏,它就一定会衍生出自身的特殊气质。城市文化的源头就在“地方”当中,对某一历史街区的历史保护,“自然演变”运作的实质是对其城市个性的保护,这种保护除了针对城市既有风俗,文化的生息情态,以及物象特征的恢复和培育外,更重要的是维护城市空间生活,唤醒“回忆”,就是唤醒其“地方”——“自然条件”——“场所”之间实际生存的日常生活关系,前者只是既存的东西,后者才是更为基本的机制本身。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自信地说,我们真的活在有几千年历史的城市中,这绝对不只是虚构。

 
 
 
前五篇文章

[素食地图册]百合素食

佛教慈善对当代社会的作用

老实念佛 怎样才算老实

从秦汉历史看儒学的现实意义与前景

中国虎文化图说

 

后五篇文章

樵歌之思

周恩来讲观音菩萨像演变赋予人民大会堂设计的深意

《无为》讲记

佛与自然

壹基金正式转为公募基金会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