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三 殊 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

 

    今天给大家宣讲的是“三殊胜”。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中间若以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历代高僧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都有提及,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作为后学者,大家应尽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虽然在很长时间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世间上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善巧方便,如果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财物制度,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做什么都不太花时间,最后的效果也不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胜”。

    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

    无论学什么佛法、做什么善事,必须要具足三殊胜。平时你念咒诵经、布施供养、放生、转经轮等,开头要有一个发心,中间不被分别念中断,最后要作回向,这三者是不可缺少的。希望行持善法的所有佛友们,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间,并在日常生活中用上,只有这样,你的善根功德才会无边无际。否则,刚开始没有发菩提心,中间没有正行无缘,最后没有回向摄持,善根不但不会增长,反而有失坏的可能,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下面具体解释一下“三殊胜”:

一、加行发心殊胜:

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发心,发心可分为不善、无记、善三种。

1、不善的发心:有些人行持善法,是为了获得名声财富地位等世间八法,表面上看来,这种发心并非不清净,但实际上它不是解脱的根本因,故称之为不善。比如有些人为了发财而听经,有些人为获得名声而听经,有些人为了治病而听经,这些发心都被自私自利的毒染污了,根本不牵涉解脱方面。就像现在的许多人,到寺院里去拜佛烧香,完全是围着自己转,发愿也是害怨恨的敌人,这些绝对不是善心。做善事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心,如果心清净,则可继续行持;如果心不清净,那就不要做了,最好把这件事情放下。

2、无记的发心:去听经或放生,既没有想到众生,也没有想到佛法,只是随波逐流,听别人说放生很热闹,自己就跟着去,把放生当作一种活动而已,自始至终没有善妙的发心,只是走路吃饭的那种无记心。这样行持善法,完全是一种无记法,所造的善根功德不大,故也应舍弃。

3、善的发心:又分上士道的发心、中士道的发心、下士道的发心。1)下士道的发心:行善是为了来世获得天人的果位、人间的转轮王,生到特别快乐的地方去,有吃有穿,过得幸福,这是为了来世的人天福报而希求善法。

2)中士道的发心:修持善法只为断除自相续中的烦恼痛苦,得到声闻缘觉的寂灭乐果,属于小乘行人的发心。现在有些人听经闻法,就是希望自己获得圆满的佛果,也接近于这种发心。因为在求法的过程中,他根本没有想过众生,只想自己平息烦恼而得妙果,这种动机不太合理。

3)上士道的发心:这是最好的一种发心,也即所谓的菩提心。这种菩提心,我已经花很长时间给大家讲了,它的利益功德、发心方式不用特别广讲,但此处还是给大家提一下。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因为依此可获得一切功德。佛陀在《王狮经》中说:“为度诸众生,发起菩提心,以此摄诸法,以此得喜乐。”意思是说,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们应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以此可摄持各种善法,无勤获得暂时究竟的一切喜乐。因此,在所有的发心中,菩提心是最妙、最好的。

菩提心依靠什么因而生起呢?《经庄严论》等中虽有不同说法,但最根本的就是大悲心。若对众生没有大悲心,菩提心根本无法生起,这是历代传承祖师公认的,佛陀在经中也说:“菩萨不用学多法,只学一法即可。何为一法?此乃大悲心。”噶当派上师们看见可怜众生时,是怎么样修大悲心的,在布朵瓦、金厄瓦的公案中均有记载。所以你什么时候生起了无伪的大悲心,什么时候菩提心就会依它而增长。以前无著菩萨显现上也是长期闭关并没有见到本尊,后来对可怜众生产生悲心的一刹那,彻底净除了罪业,见到了弥勒菩萨。

藏地还有一个公案:卫藏地方有位屠夫,生平杀生非常厉害,后来他看见个别众生时,相续中生起了大悲心,放下屠刀,不愿再杀。他回想自己以前造的罪业,觉得非常可怕,于是准备跳崖自杀。当他纵身跳下去时,结果没有落到地上,反而直接前往清净刹土。(真是很快乐啊!)

以前传承上师们也经常讲:卫藏拉萨那边,有群人上了同一条船过河。船行到河中间,由于超重,慢慢地沉了下去。有个人的悲心相当强烈,他想:“与其所有的人死,还不如我一人死好。”随后便纵身跳入河中。没想到,他本来不会游泳,却飞快到达彼岸而安然无恙。

所以,如果真生起特别强烈的悲心,一方面自然圆满所有的功德,同时菩提心也有了坚实的基础。前两天在辩论时,很多道友对菩提心的因做了很好的分析,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真正做起来时,有时候跟说的不一定相同。要知道,菩提心依悲心而生,如果没有悲心,生起菩提心也很困难。即使依靠上师的威力或经论的加持偶尔会生起,但没有大悲心的话,这样菩提心也不稳固。因此,菩提心的来源是大悲心。

菩提心的所缘是什么呢?就是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莲花生大师说过:“一切众生,没有不当过自己父母的。”所以,菩提心的对境就是一切众生,若没有这样观,离开了众生这个所缘缘,菩提心就没办法生起。《普贤行愿品》中也讲:“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誓愿无有穷尽。”

菩提心如何修持呢?若是上根者,日日夜夜的所作所为,全部以利益众生的心态来摄持,这是最起码的标准。这种人为众生睡觉、为众生吃饭、为众生说话,一切都想着众生,就像慈母时时关心独子一样,他也时时关心众生。假如做不到这一点,早上起来时发菩提心,白天的所作所为要利益众生,晚上睡觉前也想到众生,这就是修持菩提心。

至于菩提心的功德,《入行论》第一品中有详细介绍,佛经中也说:“一人合掌哪怕生起一刹那的菩提心,也远远胜过用七宝供养恒河沙数十方如来的功德。”我们不要说用七宝供养恒河沙数的如来,就算在一位如来面前这样供养,现在也没有这种能力。因此菩提心的功德非常非常大,行持任何一个善法时,首先必须以菩提心来摄持,倘若是恶心或无记心,不可能有很大功德。

有些人经常花时间做很多善事,在此之前,先应该发一个菩提心。如果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那么你在上班、走路、做事情,甚至旅游观光时,先发心:“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愿我能对众生有利。”这种发心只是几秒钟的事,并不是特别困难,但功德却不可估量。所以,第一个殊胜,就是以菩提心来摄持,对大乘佛教徒来讲,千万千万不能忘记。如果有了这种观念,做什么善事都会先想起菩提心。

我们每次讲经说法,都说“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你们平时念经、磕头、修加行时,也要知道这并不是为了健康无病,也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这些世间法,依靠三宝的加持肯定会带来的,但这并不是非常究竟,故不要被不善和无记的心态所蒙蔽,一定要以大乘的殊胜方便——菩提心来摄持。如果有了这样的发心,诚如《入行论》第一品中所言,原来平凡庸俗的分别念,也会变成价值昂贵、如纯金般的发心。

当然,只有发心还不行,《前行》中说:“发心不为主,生心乃为主。”真正要为众生做事,这样的念头才非常珍贵,这也是世俗菩提心,若具足缘众生和缘佛果的两个条件,我们凡夫人也可以生得起来。

总之,高僧大德们一再强调:最初的菩提心不可缺少。

二、正行无缘殊胜:

正行无缘,梵语叫“勒布嘎”,即无分别之意。真正的正行无缘,是圣者入根本慧定的一种智慧,凡夫人现在根本做不到。但要行持无漏的善法,获得无漏的功德,这种定解也不能缺少。《阿难入胎经》中云:“若无入定者,则无清净慧,不能断有漏,应当精进行。”意思是说,假如没有入定,就不会获得清净智慧,无法断除有漏,故一定要精进行持。这里所讲的就是真如智慧,如果没有真如智慧,凡夫人心不在焉、向外散乱,所做的善法都是有漏的,功德也不是特别大。但真正要做到三轮体空和正行无缘,对我们来讲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很多上师认为:心能专注的话,也是一种正行无缘。

比如我今天听一堂课,开始时先发菩提心,为了一切众生而听课,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听课的时候,倘若如如不动地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也许一句法都听不到,那不太合理。这里所谓的无分别,指不夹杂乱七八糟的各种念头。如果一边听课,一边想“我要怎么搞生意赚钱,如何解决家人的生活问题”,一直起心动念,产生种种恶念杂念,这不叫正行无缘。正行无缘的意思,就是有缘福德资粮与无缘智慧资粮融为一体而行持的方便法,这是伏藏大师大乐洲所说的。

若没有修持正行无缘,会有什么过失呢?还是有很大的过失。《受持善根经》中讲:“在数劫中持戒,长久修持安忍,但心未被真如摄持,则成为外道。”表面上看来,持戒清净长达数劫,修持安忍的时间也很漫长,但心没有被真如智慧摄持的话,那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有些外道的持戒、安忍也相当不错,守持禁戒、五火焚身,也是长期一直在修。但外在的形象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心要善,而且这种善要被入定智慧所摄持。

正行无缘的含义,《大神变经》中定义为:“身无动摇,语无动摇,意无动摇,此乃三轮体空之戒。”就我个人分析,做任何一个善法,比如你听经时,身体要像山王一样如如不动,不能东看西看、东倒西歪,一刹那也坐不住;嘴巴不要胡言乱语,尽量专心行持善法,把世间的语言全部抛开,有条件应保持禁语;心无有动摇,当然并不是让你必须入定,而是根据所行持的善法,心专注于这上面。比如我们去放生,正行无缘的心是什么呢?就是心里一直想:“这些可怜的众生,今天依靠这种方便,已经获得了解脱,但愿它们暂时获得人天福报,将来获得圆满的佛果。还有许多可怜的众生没有得到救护,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如果今生没有机会,来世一定要救它们!”放生的有关事情,一直在心里浮现,这就叫心无动摇。以此摄持身语意三门,则是所谓的三轮体空。

当然,这种三轮体空,与安住无分别境界中的三轮体空有所不同,后者比较好理解。但按照很多上师的解释,正行无缘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也就是说,行持一个善法时,尽量不起各种分别念,这就是所谓的正行无缘。比如你在听课时,身体如如不动,口中不说话,心全神贯注于上师所讲的内容,再加以思维分析,然后进行修持,心就有了专注的力量。梵语中的正行无缘,意思是无分别,这里的无分别,就是心不要往外散乱。

任何一个善法,我们要么不做,要做的话,心没有必要一直外散,产生各种杂乱分别念。大家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应该观察心能不能专注,不被其他分别念中断,把事情做得善始善终。如果心无法专注,身体再怎么不动,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后行回向殊胜: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说,善根如果没有回向,通过四种因可以摧毁:

1、嗔恨烦恼。比如你做了善法而没有回向,后来生起嗔恨心,即使只有一刹那,也能将百劫或千劫所积累的善根毁坏无余。

2、在别人面前宣扬。到处说自己做过什么功德、积累过什么善根、念了多少佛号、捐款做了什么佛事,这样炫耀功德,善根就会逐渐毁坏。现在有些人行善特别喜欢给别人讲:“我今天做了什么,前天做了什么,十年前做了什么功德……”当然,你回向完了以后,怎么样宣传都没事,但如果没有回向,这个善根很容易摧毁。

3、对行善生起后悔心。比如你供养寺院一些钱,当时的发心很清净,但事后觉得这样不合理,产生一种后悔心,也会毁坏以前的善根。如果回向了以后,就不会摧毁。

4、颠倒回向。自己所积累的善根,本来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回向,但有些人却回向让某某怨敌多得病,以三宝的加持使他马上离开人间。这种回向不符合善法,是颠倒的回向。

因此,正确的回向不可缺少。如果没有作回向,凡夫人的善根不可靠,相续中经常出现颠倒分别念、嗔恨心、后悔心等,很容易被这些恶念摧毁。

所回向的善根是什么呢?《俱舍论》中说,有一种善根叫胜义善(又名真如善。胜义善是指解脱,它远离一切痛苦,最为安乐),这无法回向给众生,因为它是常有之法。这里的善根,是指自他三世的一切善根。《华严经》中云:“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愿皆获善妙。”《华严经》中的三世一切善根,需要具足四种善妙:1、所缘善妙:应缘一切众生,并不是缘某个众生;2、所依善妙:获得的并不是暂时的快乐,而是断证圆满的究竟佛果;3、方便善妙:这种善根不是一般的善根,一定要以智慧和方便摄持;4、行为善妙:佛菩萨利益众生的行为,在世间中极为善妙,我们也应随着诸佛菩萨的妙行而积累善根。据《华严经》的观点,所回向的善根应具备四种善妙,这种善根是最好的,若回向给众生,就能成为成佛之因。

回向的目的,是让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回向经》中云:“此等诸善根,回向成佛因。”意思是说,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于无边众生,愿他们获得如来果位。这种回向是成佛之因,故回向的善根也叫随解脱分善。

那么,该如何回向呢?回向的方法非常多,譬如念《入行论》的回向品、《普贤行愿品》等,但归纳而言,上师如意宝以前讲过,可全部包含在愿一切众生快乐、佛法兴盛于世这两条中。我们平时行持善法时,也要作这样的回向。

若将善根回向给众生,他们能获得真实的利益,这类公案是非常多的。以前也讲过,广严城的饿鬼通过佛陀的回向,最后都转生到了三十三天,因此回向的力量和功德相当大。

依靠个人的修行做善事,然后进行回向,也能让众生获得成就。虚云和尚刚生下来时,是一个大肉团,他母亲见后大惊,当下闷厥而死。第二天有个卖药翁来,用刀破开肉团,里面抱出来一个男孩,家人大喜。虚云和尚毕生没有见过母亲,每每思之,心痛如绞。后前往阿育王寺礼拜舍利,发愿燃指供佛,超度慈亲。有一天,在似梦非梦的境界中,他见到空中出现一条长数丈的金龙,龙腾空飞到一个地方。那里山清水秀、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他母亲正站在楼阁上眺望。他大叫:“母亲,请您骑上金龙,往西方去吧。”龙即缓缓下降,梦也遂之惊醒,醒后觉得身心清爽。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挂念母亲。虚云和尚以燃指供佛的功德回向,令母亲脱离了轮回,应该往生到了极乐世界。

但有些情况,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超度,必须以众人的力量才能救拔。《盂兰盆经》中记载,目犍连的母亲去世之后,目犍连用神通观察,发现母亲已转为饿鬼,饿渴无食。目犍连拿饭菜去给她吃,哪知食物到口边就化为猛火。目犍连回来告诉佛陀,佛陀说:“你母亲生前业力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就可以改变她的业报的,一定要藉十方出家众的功德力。七月十五日这天,你供养僧众,请十方僧众对她回向,这样才能获得解脱。”于是目犍连遵照佛陀的教言,供养十方僧众作回向,依靠僧众的力量,他母亲马上脱离饿鬼道,生于天上享受福乐。此习俗也得以流传万世,在汉传佛教中,每年七月十五日都要举行“盂兰盆会”,以拔济自己累世的父母六亲。

我们行持善法作回向时,应断除自私自利。当然,有时候专门超度一个众生也可以,比如你梦见死人后,把他的名字写下来,交给僧众念经回向,对他肯定有利益。如果找不到僧众,那自己给他念一些《金刚经》、作一些佛事,然后进行回向,也是有帮助的。所谓的回向,上师如意宝曾说,就是把善根赐给众生,让众生分享。

正如刚才两个公案中所述,回向的时候,有些凭自己的能力就能解决问题,有些不一定是这样。但不管怎么样,行持善法最后务必要以回向来摄持,这样的话,一方面善根不会被烦恼违缘摧毁,另一方面,善根也能不断增长,就像钱存在银行里一样,不但本钱不会丢失,利息也一直随时间增加。原来有个人就说:“我现在很富,天天吃利息,这辈子也不会饿死。”你如果以回向来摄持,就算天天用利息,善根也不会穷尽的。

所以,行善必须要有一种方便法,如果不懂得这一点,有些人已经学佛十年二十年了,每天只想“求阿弥陀佛加持,让我往生极乐世界,我的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圆圆满满”,总在一个小范围内转来转去,意义不是很大。当然,这并不是我的分别念,而是诸佛菩萨的教言。我也学了很长时间的佛法,对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不敢说特别精通,但也算比较了解,诸佛菩萨、传承上师是怎么说的,应该能够分得清楚。

上师如意宝曾慈悲开示:“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行持善法务必要具足三殊胜,若连这个都不具足,行持的根本算不上大乘佛法。”做善事如果开头没有发心,中间心不在焉,最后也没有回向,即使有回向,也是颠倒回向或世间的回向,希望自己即生快乐,吃得好、穿得好,这是非常可笑的。

《华严经》中说:“一个人若有了利他的菩提心,远离一切违缘、具足一切顺缘的威力自然会具足。”只有时时想到众生,所有的功德、威力、悉地无勤就会拥有,倘若没有这一颗心,外面的建筑再壮观,举办的法会再隆重,也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形象并不重要,心态才最重要。学佛的人一定要把心态摆正,如果你是小乘心态,它有它的一套调整方法;如果你是密宗或大乘的心态,必须要以这种方便来摄持,只有这样,功德才会非常圆满。

因此,希望各位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三殊胜。若能具足这一点,纵然你造的善根微不足道,功德也是无法想象。试问,谁会不愿意这样呢?

 

 
 
 
前五篇文章

四阶段的人生教育

青年之病---星云大师指出当今青年通病

妈妈,让儿子背您一回......

修行者遇见鬼类的答题

奉行素食10个月给我带来的是......

 

后五篇文章

拥抱善良

素食——永不褪色的时尚

名人学者大学生纷纷遁入空门

日 常 修 行

心中的那片蓝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